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61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1747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he density profile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Sagittarius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A strong density enhancement of Sgr stars is observed. The position of the peak of the detected cusp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centre of M54. The phot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usp are fully compatible with those observed in the nuclei of dwarf elliptical galaxies, indicating that the Sgr dSph would appear as a nucleated galaxy independently of the presence of M54 at its centre.  相似文献   
97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西天山木札尔特岩群成岩于塔里木原始古陆台内部毗邻陆缘活动带部位.后期木札尔特岩群总体经历3期变质作用和4期变形作用改造:早期低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M1)与前震旦纪塔里木运动(D1)相对应,构成近EW向断续展布的普通角闪石变质相带;主期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M2)与奥陶纪末至泥盆纪初的俯冲造山(D2)相对应,宏观上构成近NEE向展布的铁铝榴石-矽线石变质相带;晚期中高绿片岩相区域动力退变质作用(M3)与泥盆纪末至石炭纪末期的同碰撞造山(D3)相对应,宏观上构成叠加于先期变质相带之上的具网结状组构的动力变质带.  相似文献   
973.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徐家圈组内波、内潮汐沉积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波、内潮汐沉积是深水沉积研究中一个非常年轻的研究领域,自发现到现在仅仅20年时间,对其沉积类型的研究目前尚未涉及。以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中的内波、内潮汐沉积为对象,详细描述了深水环境中形成的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复合流层理及具有波状纹层、束状纹层和交错纹层透镜体的交错层理,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识别出了短周期内波沉...  相似文献   
974.
杨洪  胡成军  李泉  杨勇 《云南地质》2011,30(2):144-147
腊西山矿赋存在古生界崇山群变质岩系中,受区域性崇山西侧压扭性大断裂控制,矿(化)体分布于次级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的矽卡岩碎裂岩内,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975.
范建辉  赵含军  李阿者 《云南地质》2011,30(3):323-325,304
盘龙山铁矿成矿物质在热动力条件下迁移,在区域变质及构造作用下,达到绿片岩相的热动力作用下富集成矿化体,之后经漫长风化淋漓富集,原地堆积形成工业矿体,属沉积—变质改造型铁矿之风化淋漓富集残坡积矿床。  相似文献   
976.
本文对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中17颗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变化于0.31~1.01,平均值为0.48,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16个分析点在谐和图上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8±1.6)Ma(n=17,MSWD=1.12);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被解释为澳角群亲营山组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的形成年龄。其所指示的地质意义:(1)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亲营山组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形成于晚侏罗纪,而非前泥盆纪;(2)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亲营山组应解体为表壳岩与变质侵入体。  相似文献   
977.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978.
为查明全吉地块基底中达肯大坂岩群的最大沉积年龄,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钾长石浅粒岩中的锆石U-Pb年龄。CL图像和Th/U比值指示这些锆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36个测点207Pb/206Pb年龄变化范围为2094~2280Ma,其中年龄谐和度高于90%的30个测点的207Pb/206Pb年龄相对概率密度曲线呈单峰分布特征,峰值年龄为2190Ma左右。结合全吉地块最早一期变质事件的年龄,钾长石浅粒岩原岩碎屑和所在的达肯大坂岩群的沉积年龄范围被约束在1.95~2.19Ga之间。本研究表明,前人在侵入于达肯大坂岩群的伟晶岩脉中获得的约2.42Ga年龄的锆石应捕获于围岩,属于继承性岩浆碎屑成因,该类锆石年龄不能用来约束达肯大坂岩群原岩的最小沉积年龄。  相似文献   
979.
北秦岭武关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关岩体位于北秦岭武关镇,侵入于丹凤岩群之中,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LILE/HFSE比值,且显示出有俯冲沉积物的地球化学信息,因而其形成与大洋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为LREE富集、HREE平坦的右倾型且无明显的Eu负异常。此外,其明显富铝、富钠,有较高的Sr/Yb比值和CaO/Na2O比值,因而极有可能为角闪石作为主要残余条件下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假定有角闪石为稳定残留的中下地壳压力条件下,通过对稀土元素的模拟计算表明:以丹凤岩群中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斜长角闪岩为源岩在部分熔融程度为30%~40%,残余矿物相以角闪石为主并伴有少量的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石榴子石极有可能无残余)的条件下,可以形成该类岩体。经锆石阴极发光(CL)研究及LA-ICPMS同位素测年技术分析后可知,武关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38.6±2.2Ma。该年龄晚于商丹洋的俯冲消减阶段,但仍明显保留有俯冲消减环境所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因而其可能继承有俯冲消减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岛弧成因的斜长角闪岩为源岩进行的稀土元素部分熔融模拟计算,可以证明武关岩体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期中下地壳源区岩石在碰撞造山过程中由"滞后的消减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0.
薛怀民  马芳  宋永勤 《岩石学报》2011,27(4):1116-1130
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随州-枣阳地区是整个秦岭-桐柏山-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受三叠纪(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并发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影响最小的地区,因而扬子板块北缘的前寒武纪基底在这里得到了较多的保存。它们不仅为研究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环境和岩石圈性质提供了难得的样品,也为研究造山带内变质杂岩的原岩性质及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参照物。这里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包括新元古代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随州群)以及大量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其中构成随州群的岩性包括变酸性火山岩、变沉积岩及少量的变基性火山岩。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以橄长岩为主,少量辉长苏长岩和辉石岩。本文用SHRIPM锆石U-Pb法测得随州群中变质流纹英安质凝灰岩和变质粗面安山岩及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中橄长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763±7Ma、741±7Ma和632±6Ma。随州群火山岩的年龄与桐柏山-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原岩年龄类似,至于造山带内榴辉岩的原岩年龄是否有类似于橄长岩的侵位年龄(631.5±6.1Ma),尚需进一步研究。地球化学上,随县群的酸性火山岩表现出强烈亏损Sr和高场强元素Nb、Ta,富集Rb、Ba、U、Th、K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强((La/Yb)N=10.44)、弱负Eu异常(δEu=0.75),总体特征类似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内大量出露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裂谷环境下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的酸性端元。随县群玄武岩的稀土元素之间几乎无分馏((La/Yb)N=1.78~1.79),高场强元素Nb和Ta相对于La无明显的亏损,总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造山带内大多数的榴辉岩。橄长岩以高Al2O3和MgO含量、低TiO2和碱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较强((La/Yb)N=5.49),尤以强的Ba、Sr及Eu正异常(δEu=1.22)为显著特征,表明其中有较多的富钙斜长石聚集。高场强元素Nb、Ta、U、Th(以及Zr和Hf)无明显的异常,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未受到大陆地壳的混染,岩浆源区属富集型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