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4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65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00篇
地质学   3327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土著微生物作用下含水层沉积物砷的释放与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位采集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砷含水层中沉积物和土著微生物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微生物淋滤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使用了3种水溶液(包括去离子水和2种人工配水)和2种营养条件(包括添加2%葡萄糖和未添加葡萄糖)。结果表明,葡萄糖可强化土著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悬浮液pH值明显降低,并增加悬浮液中As质量浓度。配水成分影响悬浮物中As质量浓度。在第9 d之后,添加葡萄糖的样品中存在一定强度的硫酸根还原作用,且这种脱硫酸作用受配水成分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土著微生物影响下砷的释放和转化过程包括沉积物中As(V)的释放、溶液中As(V)的还原以及沉积物中As(Ⅲ)的释放等。与溶液As(V)相比,As(Ⅲ)更有利于沉积物As的释放。在As释放的过程中,溶液中Fe/Mn含量同时增加,且呈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土著微生物作用下Fe/Mn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是导致沉积物As释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2.
黎塘研究区塌陷脆弱性较高,为科学地开发该区的岩溶地下水,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需要,本文针对黎塘镇塌陷的主控触发因素为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这一特点,采用现场实时监测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和室内塌陷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监测结果与当地塌陷的临界条件进行对比来确定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当前开采条件下,塌陷脆弱性分区与稳定分区并非完全重合:部分高脆弱和较高脆弱区,在目前开采条件下仍处于稳定状态,部分低脆弱区则处于危险状态,并为研究区十多年来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所支持印证.据此认为,在塌陷脆弱性较高的地区未必就需要绝对禁止对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的开发应以不增加当地塌陷的频率、加剧当地岩溶塌陷的危害为前提.   相似文献   
983.
干旱内陆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是解决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内涵为基础.分析了干旱内陆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内陆河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和基于生态健康和环境发展的内陆河环境需水定值方法与阈值.开发内陆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指出综合水循环组成部分的集成模型是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84.
黑河下游植被对调水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晓辉  刘昌明 《地理学报》2009,64(7):791-797
由于黑河下游来水量的减少,黑河下游绿洲面积急剧退化.为了改善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遏制绿洲进一步退化的趋势,国务院批复于2000年开始对黑河下游进行调水,通过9年调水,黑河下游水资源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客观评价黑河下游植被对调水的响应,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等手段,分析了黑河下游1995-2004年地下水埋深、典型植被、景观类型及东居延海在调水以来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下游生态环境对调水响应明显,下游生态环境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85.
傅钢  曹延平  张林  张承宇  刘恒伟 《岩土力学》2007,28(Z1):474-484
将维持地下水环境平衡的设计理念应用于高水压隧道的设计中。对设计中防排水参数和抗水压衬砌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梨树湾隧道为实例介绍了具体设计方法。该隧道施工结果表明:应用地下水环境平衡的理念设计高水压隧道,对于保护环境、降低隧道造价、加快施工速度都是合理、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6.
顾长存  罗戌 《岩土力学》2007,28(Z1):923-926
根据抽真空时加固区内真空渗流场的形成机制和变化特点,把真空渗流场的形成过程分为非稳定渗流和稳定渗流两个阶段。利用渗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加固区内渗流量随时间变化过程曲线。结合两个阶段加固区地下渗流场的变化特性,分别利用Theis和Dupuit计算模型计算不同时刻的地下水位,并用实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87.
通过开展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探讨硝基苯在傍河水源地的迁移规律、转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的基础上,构建描述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淤泥介质对硝基苯的吸附能力相对较高,硝基苯在淤泥中的线性吸附系数为0.526 cm3/g,在砂砾中的线性吸附系数为0.123 cm3/g;硝基苯在淤泥介质中的生物降解作用也明显大于在砂砾介质中,其在淤泥介质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可达0.043 h-1,而在砂砾介质中仅为0.002 h-1。本次对室内硝基苯迁移转化实验的数值模拟效果较为理想,模拟结果对硝基苯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和转化规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量化描述,可将该模型进一步用于野外硝基苯迁移转化的模拟预测中。  相似文献   
988.
银川平原植被生长与地下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干旱区植被生长与地下水的关系是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的关系极为密切,从大尺度上研究地下水变化的生态效应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遥感方法,结合地下水观测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定量地研究了中国银川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与植被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埋深范围约为1~6m,当地下水位埋深为3.5m左右时,植被长势最好。而在水位埋深为3.5m左右的地区,植被生长的相对好坏又受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当地下水矿化度为0.9g/L时对该地区植被的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989.
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松嫩平原潜水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准确、适宜和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最主要的7个水文地质参数。将研究区划分为75个评价单元,构建各单元归属于各个级别的最优相对隶属度矩阵,得出松嫩平原脆弱区和较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王府-伏龙泉高台地、各条主要河流两岸及其较大支流河漫滩、低阶地以及中部的低平原地区;高平原地区和五大连池的玄武岩地区为难污染区和略难污染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0.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各种地表水体(河流和湖淖)在δ18O和δD图上主要分布在雨水线右侧,其关系线的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集中反映蒸发作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盆地内地下水大致集中沿雨水线分布,反映了白垩系盆地内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盆地南北两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具有明显差异性特点,集中体现了盆地南北两区水循环条件的差异。盆地北区各含水岩组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垂向运动特点比较明显,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200 m;南区地下水分层性明显,以水平径流为主,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160 m。区内浅层地下水以富氚和高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现代水补给;而中、深层地下水则以贫氚和低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地质历史时期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