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40篇
地球物理   591篇
地质学   821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981.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large velocity pul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s. Som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ulse period and the moment magnitude for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y Somerville (1998); Alavi and Krawinkler (2000); and Mavroeidis and Papageorgiou (2003), where no variety of rupture velocity, fault depth, and fault distance, etc. were considered. Sinc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rupture process and source parameters, the effects of some source parameters on the amplitude and the period ofa forward-directivity velocity pulse in a half space are analyz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kinematic source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rupture velocity, fault depth, position of the initial rupture point and distribution of asperit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the velocity pulse. Generally, the pulse period decreases and the pulse amplitude increases as the rupture velocity increases for shallow crustal earthquakes. In a definite region besides the fault trace, the pulse period increases as the fault depth increases. For a uniform strike slip fault, rupture initiating from one end of a fault and propagating to the other always generates a higher pulse amplitude and longer pulse period than in other cases.  相似文献   
982.
淮盐高速公路穿越的里下河地区,广泛分布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古潟湖相软土,工程性质很差,该层软土的工程性质与里下河古潟湖的形成机理密切相关。本文在对潟湖形成一般模式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苏北地区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及区域地质地貌变化情况,得出里下河古潟湖相软土的形成机理,并对淮沿高速公路盐线典型地段土样工程性质进行分析,根据土的工程性质的垂直变化,判断古潟湖相软土的分布情况,进而寻找古潟湖相软土工程性质与其形成机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3.
基于GB/T36743—2018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国家标准,分析了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1981—2020年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特征,并利用林火实况进行了验证。广西高火险区位于桂西百色市、崇左市和沿海北海市,高火险期是10—12月。影响广西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最主要的气象要素是降水量,其次为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影响较小。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和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和合成分析方法,从海温和对流层中低层位势高度、风场、垂直速度和海平面气压等的异常特征对广西高火险期高火险日数差异的分析表明:关键区海温不同的海气相互作用引起的降水量差异造成了广西高火险日数的异常。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暖)海温激发出菲律宾异常气旋环流(南海异常反气旋环流),东亚冬季风(西南暖湿气流)偏强,副高偏弱偏东(偏强偏西),广西处于下沉干燥(上升湿润)气流区,降水偏少(多),高火险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少)。  相似文献   
984.
中国近海及临近海域海浪的季节特征及其时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2年12月-2005年3月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对中国近海波浪季节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波高最大,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南半岛东南海域以及吕宋海峡外侧是冬季的大浪区;夏季平均波高最小;春、秋两季为过渡期。对冬季大浪所在区域波浪时间变化的研究表明,年变化是其主要时间变化特征,而季节内变化是该海区的另一重要特征,并且以5 a为周期的年际变化与ENSO事件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85.
皖南地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早期早时发生海侵,沉积了含碳、含硅的陆源碎屑岩,为浅海盆地相沉积;早期晚时,沉积了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夹粘土岩沉积,为台坡和台盆相沉积,其沉积相变化和古地理分异与当时基底性质、同沉积构造和碳酸盐建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6.
面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尽可能地延长地震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使有限的投入能在罗长时间发挥更大效益,是地震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河北省地震信息系统(HBEIS)建设与维护的初中和收到的效果,阐述了在系统的规划设计、具体实施、应用开发和维护管理等各阶段应遵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87.
郑秀芬  张春贺 《现代地质》1997,11(2):211-216
摘  要  介绍了地震矩张量的性质和用长周期体波反演地震矩张量的方法。用地震矩张量表 示震源‚能够使震源参数线性化‚从而实现由观测资料快速、简捷地反演出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988.
闽西北地区萤石矿成矿地质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北地区萤石矿几乎均分布在闽西北隆起带的次一级浦城-洋源隆起和邵武-建宁拗陷带上,带内发育的北东—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通过燕山早期花岗岩的部位,是矿床的集中分布区域,控矿断裂中破碎带发育且蚀变(硅化)强烈地段是最有利的成矿地段,该地段应成为今后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989.
湘南芙蓉矿田白腊水锡矿床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腊水锡矿床位于骑田岭复式岩体的南部,矿体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脉(体)的分布及其形态、产状等受低序次断裂控制。矿物中V-L包裹体、V-L-Lco2包裹体发育,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有三个区间,可划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反映出成矿多期次叠加的特征。根据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值(177Ma)和锡矿化强蚀变岩石Rb Sr同位素年龄(136Ma),表明成矿时代应为燕山早期,并且该矿床形成可能是二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0.
及时准确地获取水稻种植模式变化对于有效防控“非粮化”和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基于固定时间窗口挖掘水稻生长期特征,且多使用的是单一卫星影像数据,难以应用于大范围水稻制图。本文通过Sentinel-1/2数据构建动态窗口提取移栽期光学/雷达特征,利用其耦合关系实现水稻种植模式制图。将该算法应用于湖南和江西两省水稻制图。基于1402个地面参考点位对水稻提取结果进行验证,总体精度达92.80%;在县域尺度上,湖南和江西两省水稻制图面积与农业统计数据也具有高度一致性,R2达0.85以上。相比于用固定窗口进行水稻特征提取,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迁移能力,为实现更大范围作物制图提取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2018—2021年江西省水稻制图结果表明,水稻总种植面积减少9.47%,约3460 km2,水稻种植强度从1.62下降至1.49;在种植模式上,“双改中”趋势明显,双季稻种植面积锐减21.61%,其中约84%改种中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