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91.
以沉积学、煤岩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煤相参数,结合宏观、微观煤岩特征分析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宏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惰煤为主,煤田西北部属潮湿-弱覆水环境,东南部属极潮湿-覆水环境;西北部煤层沼泽类型为干燥森林沼泽相,东南部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次为干燥森林沼泽相,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沼相。综合分析认为,库姆塔格煤田煤层形成环境为低水位微弱水动力条件下、以潮湿森林沼泽为主、干燥森林沼泽次之的浅沼相,煤岩和煤相分析为聚煤环境分析、煤质评价、煤层对比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2.
主要分析了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在煤田沉积岩地层钻探中的应用方法与存在问题。煤田沉积岩绳索取心钻进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成本,加快了勘探进度,但是煤系地层的自有特性还有很多制约绳索取心钻进地方,通过不断地在技术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必将使绳索取心钻进在煤田钻探的应用中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93.
以基础地质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龙亭—合阳勘查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控煤意义。结果显示研究区自三叠纪后先后经历了印支运动期北北西向挤压、燕山运动中期北西西向挤压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北东向挤压兼右旋剪切与北西—南东向伸展断陷作用三期构造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分别为335°、285°、44°;北东东向正断层系控制了区内煤层空间赋存状况,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区内煤炭资源下一步勘查与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494.
淮北某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内褶皱、断层构造发育,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很难准确成像,给后期资料解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特点,对影响叠前偏移处理质量的关键步骤(预处理、静校正、叠前去噪、时间域速度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利用叠前偏移数据体解释,最终圆满完成了地质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提高,断点解释更可靠.  相似文献   
495.
青海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木里煤田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通过对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分析,以及对以往异常可燃气体涌出钻孔的测井曲线的重新解释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中侏罗统江仓组油页岩段的细粉砂岩夹层内的孔隙和裂隙中。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气水合物中的气体以重烃类为主,甲烷达52%~68%;其δ13C值为-50.5‰(PDB标准),并具有δl3Cl<δ13C2<δ13C3<δ13iC4<δl3nC4的特征,其δD值分别为-266‰和-262‰(VSMOW标准),显示出明显的深部热解气特征。结合木里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认为煤层气是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来源,并将其命名为“煤型气源”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496.
黄河北煤田是山东省仅存的没有全面开采的煤田。该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太原组,主采13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距离徐灰和奥灰较近,开采时受底鼓水威胁。该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各勘查区不同勘查阶段的地质资料,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了黄河北煤田具有"东多西少"、"上薄下厚"的赋煤规律和徐灰、奥灰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具有较高的静水压力等特点。通过充水因素分析结合其他煤田的开采经验,对开采11、13煤层,提出了注浆改造奥灰顶部30 m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97.
安徽淮北平原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分析及作物年景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安徽省淮北平原37个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构建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风险,评判农业气候年景。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单要素各生育期适宜度均为灌浆-乳熟期较高,返青-拔节期较低,其中降水适宜度分蘖期最低;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高、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低,水分是冬小麦生长的限制因子。气候综合适宜度灌浆-乳熟期最高,分蘖期降水适宜度最低,并且其序列变异系数大,常遭遇秋冬连旱,引起产量波动;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呈东高西低分布,淮北中东部较高,而淮北西部及沿淮地区较低,冬小麦生产风险相对较高。1961-2016年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线性增大趋势显著,降水适宜度线性趋势不明显,而日照适宜度呈显著的线性减小趋势;综合来看,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无明显线性增减趋势,空间上淮北东部略有增大,而西部及沿淮地区略有减小,气候风险增加。淮北平原多数年份气候适宜度适中,适宜性偏差年发生概率高于偏好年。基于气候适宜度评判冬小麦气候年景等级,评估结果与实际产量增减情况基本相符,表明农业气候年景模型评估精度能满足业务服务需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8.
煤田水文地质勘探电磁法仪器专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田水文地质勘探任务的复杂化,以往普遍适用的电磁法勘探仪器也迫切需要面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种专业化的趋势是与勘探目的相适应的,更是实际中的切实需要。本文针对煤田地质勘探,特别是华北型煤田水文地质勘探的任务性质、地层电性特点,提出了TEM仪器大功率、高采样率和CSAMT仪器加密频点、多测站施工的设想,以适应专业化要求。   相似文献   
499.
采煤塌陷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保护技术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采煤塌陷对土壤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该文分析采煤塌陷对矿区土壤构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运移以及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效应,阐述了采煤塌陷与土壤质量的关系,建立采煤塌陷对矿区土壤质量的影响效应模式,提出保护采煤塌陷区土壤质量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00.
An underground investig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in a subbituminous coal seam exhibiting a particular cleat pattern in the Kushiro coalfield, Japan. The coal cleat pattern shows some analogy to isolated straight joints, and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formed during the late Tertiary period by a compressive tectonic stress, roughly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Three cylindrical coal specimens representing the three orthogonal axes of the coal seam with respect to the bedding plane and its associated cleat were cored from a large block of coal. Gas permeabilities of the three coal specimens were measured under the same hydrostatic pressure conditions. Results clearly revealed anisotropy in permeability of the coal seam under relatively low confining pressures of less than about 12 MPa. The specimen cored parallel to both the bedding plane and cleat strike showed the highest permeability, even though the cleats were partly filled with calcite and clay minerals. The permeability in this direction was 2.5 times higher than perpendicular to the bedding plane, and 3 times higher than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bedding plane but perpendicular to the cleat strik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leats play a greater role than bedding planes in controlling fluid flow in the coal seam. The permeability in the three orientations, however, converged to the same value at confining pressures above about 16 MPa. This may suggest that both cleats and bedding planes in a coal seam can close due to earth pressure if the coal seam is located below a certain depth. It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traditional view that gas permeability is always greater parallel to the coal bedding than perpendicular to it should be re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