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快速高效去除淮北农村地下水中高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长期摄人过量氟会引起氟中毒(地方病)。利用天然矿物中的某些特殊性能,经提纯、活化、改性加工研制出除氟颗粒滤料和活化再生剂;探讨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阐述滤料除氟原理和影响除氟因素;设计操作简便除氟装置;制定行之有效的除氟工艺流程,在2个农村水厂进行除氟工程扩大应用试验,运行2年来取得较好的除氟效果。  相似文献   
502.
F2断层为一具有层位性的次一级滑脱小构造,在昌福山矿区对童子岩组第三段中亚段岩煤层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研究其对矿区今后的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3.
煤层是成煤物质成分、特征和形成环境的统一体,煤岩组分、煤的化学组成等是煤层物质成分和形成环境的体现。通过对宜山煤田中部上二叠统合山组K7、K6、K3煤层煤质特征分析,得出本区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不论是成煤前期还是成煤期受海水的影响较大,海水的作用白下而上逐渐减弱。成煤期的潜水面比较低,K3煤层覆水深度比K6、K7浅,都处于动荡环境条件中,同时受到周期性干燥环境和潮湿环境相互交替作用影响。水介质条件以碱性为主,从弱还原环境或中性环境向还原环境过渡。  相似文献   
504.
北掌煤田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南北向张性断裂和近东西向的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为煤田主要构造形式,褶曲被断裂切割,岩浆岩的后期侵入对区域内主要可采煤层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北掌煤田煤系地层原生构造简单,煤岩层较为稳定,但因后期改造强烈,含煤地层较大程度上受其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505.
以淮北煤田二叠纪10、7、3煤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NA)测试了煤中42个伴生元素的含量,将其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国煤中的伴生元素含量、范围进行了对比,并对伴生元素中主量元素含量和灰分的关系、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特点以及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的关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环境有影响的Ba、Co、Cr、Cu、Mo、Th、V、W、Zn、Ti元素在研究区煤中相对富集,Al、Ti、K、Na等元素与灰分有较好的相关性,Ca、Mg、Fe和灰分的相关性较差,稀土元素与灰分正相关且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说明煤中伴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  相似文献   
506.
蔚县煤田含煤沉积范围大约600km^2。储量丰富,是一个具有远景发展的含煤地区。煤层总厚度10m以上的富煤带,主要分布于水峪、崔家寨、陡涧子、黄崖、烟墩坡一带,正是古基底斜坡带的凹陷处。蔚县煤田早中侏罗世含煤沉积,主要由河流或湖滨河口三角洲相、湖泊相、泥沼相组成。其中以湖泊相、沼泽相为主,河流相次之。富煤带和富煤中心主要赋存于三角洲前缘的泥炭沼泽环境中,是富煤沼泽相形成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507.
邯邢煤田煤系及其上覆地层中常有岩浆岩侵入体穿插。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侵入体的大小不同,其对地下水影响表现不一;区域上的岩体使地下水运动受阻隔,而穿插于煤系地层中的薄层岩脉则往往形成含、储水空间,成为导水通道;而且岩浆岩体的存在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认识和分析岩浆岩侵入体的水文地质意义,对于客观分析煤(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对矿井生产中防治水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8.
509.
总结了东胜煤田延安组煤的两种主要成煤模式,结合煤质分析数据,探讨成煤环境条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河流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为主,煤中富丝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多大于10%,煤类以不粘煤为主。湖泊三角洲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中富镜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低,灰分含量少于10%,煤类以长焰煤为主。经对比两种成煤模式煤的工艺性质,认为富丝质组煤利于气化、动力燃烧、制吸附剂,富镜质组煤则首选液化和配焦。  相似文献   
510.
对准东煤田主要勘探区钻孔可采煤层煤质资料分析,从煤岩学和煤化学方面初步总结了煤田的煤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煤田煤的化学组成以低灰分、中高挥发份率、低硫、低磷和低氯为特征.煤田东部煤中灰分和镜质组含量相对高于西部.分析准东煤富惰质组和低灰分含量成因,认为可能在泥炭沼泽形成时期,泥炭的生长速率约大于基底沉降速率,泥炭沼泽表面长时期处于沼泽的潜水面之上,具有相对氧化、物源碎屑影响小的高位泥炭沼泽环境条件所致.煤田东部基底沉降速率相对较快,物源碎屑供应相对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