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21.
测井方法在青海木里煤田冻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冻土的电阻率为非冻土的3倍,常规测井参数可用于冻土层的综合解释,而井温曲线的"U"字型与"L"字型不但可以划分不同性质的冻土层,而且能够准确的解释其冻土厚度。通过分析聚乎更、江仓、热水三个矿区的30个测温孔,发现其井田北部和南部区域,多年冻土层均有增厚的趋势,底界从北到南逐渐加深。对江仓矿区的长期观测及矿井开拓,验证了多年冻土层的总体变化范围与所获测井成果基本一致。根据对木里煤田冻土的研究,发现测井解释的多年冻土层厚度一般小于其真厚度,而季节性冻土层的解释厚度要大于其真实厚度。  相似文献   
522.
7煤层为青海省鱼卡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利用该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结合钻孔资料,对7煤层厚度与其反射波T7波的相位特征、振幅特征、频率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7波的相位特征与7煤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T7波的频率特征、顺层振幅与7煤层厚度的相关性很差,即使煤层较厚时也是如此。通过例举薄煤层、较厚煤层、厚煤层等具体实例,说明煤层与反射波相位个数及相位时差具有正相关关系。由不同煤厚模型(0-50m)正演出的自激自收时间剖面反射波相位特征,也验证了7煤层厚度变化与其T7波相位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3.
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和煤田构造格局的复杂性.是决定煤炭资源勘查难易程度,以及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布置的首要地质因素。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讨论了勘查区类型和勘查模式的概念。划分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区的4种基本类型:①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②深部新区勘查区;③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④生产矿井深部煤层勘查区。总结了不同勘查区类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524.
淮北地区是皖北重要的铁铜成矿区,为系统总结该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基于近年来在该地区取得的找矿成果,通过系统研究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成岩、成矿年代学特征,认为该区有3个成矿系列: 与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金成矿系列、与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石膏成矿系列和与二长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轻稀土成矿系列。分别论述了该区4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认为该区为两阶段成矿,成矿空间受深断裂、弧形构造和岩浆岩带的共同控制。最终建立了该区早白垩世早期“前常式”、“杨桥孜式”和“王场式”铁多金属矿床和早白垩世晚期“旗杆楼式”铁-轻稀土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25.
石炭二叠系是山东省重要含煤层位。鲁西曹县煤田3煤层上覆近千米的新生代地层,以其为主形成的地震反射波在张湾勘查区内可连续追踪,是3煤层构造解释和宏观结构解释的主要依据。区内煤系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形态,走向NW,倾向SW,倾角一般约2°~7°左右。通过区域地质分析、构造演化研究以及物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对张湾勘查区进行了勘探评价,查明煤炭资源量6亿多吨。实践证明,区域地质分析、构造演化研究以及物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在深覆盖区找煤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26.
库兰喀孜干勘查区位于准东煤田东部,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和早侏罗世八道湾组,含煤层共计23层,其中可采煤层12层。根据煤质特征分析可知,煤层宏观煤岩组分以丝炭、暗煤为主,亮煤次之,煤岩类型为半暗型煤—暗淡型煤,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惰煤为主,见少量微泥质煤和微惰煤,变质阶段以Ⅱ阶为主。该区总体以中水分、特低—低灰、中高挥发分、高固定碳、特低硫、低磷分、特低氟、特低—低氯、一级含砷、中高—高热值、不黏结、中等可磨—易磨、中热—较高热—高热稳定、含油、较低—较高软化温度的煤层为主,为优质的动力用煤,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7.
通过对山西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煤岩层组合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物性特征等方法,对井田内山西组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确定了山西组主采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及区内的构造方案,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28.
齐丹宁  胡政军  赵尚民 《测绘通报》2021,(9):98-102,107
研究采矿扰动区内植被变化规律,能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山西省西山煤田为研究区,通过设立对比试验区,利用MODIS/NDVI(2001-2019年)结合同期的气温、降水气候因子,分别从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对比,用于探究采矿扰动区内植被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19年来西山煤田与间接影响区及校验区的植被均呈增加趋势,但西山煤田相比于校验区NDVI均值低11.42%。②西山煤田相较于自然生态条件下植被增长率为-5.53%。③西山煤田与校验区的NDVI值均受到气温、降水两种气象因子的影响,但是与降水的相关性更高,即受降水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29.
在煤田地质勘探实践中,以电子表格方式统计、计算探井地质数据,较过去常规的计算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随着煤田勘探探井数量的迅速增加,地质数据呈海量积累,利用电子表格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煤田高速勘探中的数据整理需求。按照数据库模式管理煤田地质数据,举例分析了数据库查询、分析、统计、计算等功能,迅速填写了煤层赋存特征表,并提出了煤田勘探数据区域地质空间对比的新方法。该数据处理方式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使用,缩短了数据处理的工作周期,节约了工作成本,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530.
刘长生 《探矿工程》2014,41(4):79-81,84
运用统计分析中的排列图法(柏拉图法)分析了煤田地质钻探生产中频发的事故类型、常见“三违”行为的影响因素,指出当前煤田地质钻探主要生产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致因及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