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西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呈层状夹于五台岩群中的变质砾岩,曾作为五台岩群划分为中、下亚群的重要标志。该变质砾岩层布丁状,沿着五台岩群大型复式向斜核部呈“之”字形断续出露,区域上呈一强变形带。砾岩胶结物为强烈糜棱岩化、构造片岩化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砾石成分为强烈塑性变形的五台岩群不同层位的滚圆度好、分选性差的复杂成分陆源物及构造、热液成因的假砾石。研究确认,在这套变质砾岩层的两侧分别存在以五台岩群不同层位为底界、以该砾岩为底砾岩的甘泉不整合和宽滩不整合,变质砾岩层分别切割所谓五台岩群下亚群和中亚群的地层。因此,甘泉变质砾岩为叠置于五台岩群之上的地层单元,不能作为五台岩群中、下亚群的界限标志,甘泉变质砾岩应从五台岩群剔除,归属于滹沱群四集庄组。  相似文献   
12.
滹沱河地下水库建设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滹沱河地下水库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滹沱河地下水库边界为一近封闭的边界,库容量达10.04×108 m3,滹沱河河床可作为地下水库天然渗漏场。通过入渗试验得出,在动水条件下,单位河长稳定入渗量为29.18×104 m3/km.d(平均河道宽度222m),入渗速率1.31×104 m3/m2.d,垂直入渗系数31.62m/d,入渗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系数为0.91。利用库区原有的取水设施年开采能力可达2.19×108m3。根据预测结果,2020、2030年在不同的保证率下,尚有盈余水量进行地下水库的调蓄,且调蓄水源的水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指标,共64项。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超III类水样点占到总取样点的21.5%,主要分布在工业聚集区和排污河流两侧,且冲洪积扇轴部水质明显劣于中部和扇缘地带。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为常规无机组分,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有机组分超标点较少,检出率较高的组分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邻二氯苯等,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地下水化学指标检出和超标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毒性金属、三氮、有机检出和超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的近30年滹沱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滹沱河流域1984年、2001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流域植被覆盖度信息,分析了滹沱河流域近30年来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变化原因。滹沱河流域近30年来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区面积比例增幅最明显,增加了1.1倍。空间分布上,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流域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差异较显著,上中游植被总体以改善为主,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则表现为退化,尤其是下游植被覆盖度持续下降,植被退化面积占该区的71.52%。  相似文献   
15.
山西滹沱群四集庄组变质陆源碎屑混杂岩的砾石岩性复杂,分选和磨圆性差,砾石表面可见划痕和凹面,发育落石构造,表明其沉积于冰水过渡带环境,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冰期事件。四集庄组不同层位不同岩石的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于2.5 Ga左右,下部2件陆源碎屑混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给出的最小年龄分别为(2 440±40) Ma和(2 400±23) Ma,而上部1件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为(2 121±22) Ma,说明冰川沉积作用发生在2.4 Ga之后, 2.1 Ga之前或2.1 Ga左右,与全球性休伦冰川事件(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HGE)发生时间一致。砂岩相最小碎屑锆石年龄2.1 Ga左右,说明五台地区冰川事件之后沉积作用仍未结束,冰川沉积发生在陆缘广海盆地。四集庄组之上的大石岭组具有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漂移,沉积于2.12 Ga之后,2.08 Ga之前,与全球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时间一致。青石村组的红层沉积于2.08 Ga左右,也与全球红层发育记录一致。华北克拉通滹沱群记录了相对完整的大氧化事件序列。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前沿技术,常用于场地尺度,区域尺度罕见。以太行山前平原滹沱河流域的典型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河布点采样67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DNA基因序列,以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为环境因子,分析与污染相关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响应及功能性指示菌属。结果显示:采用累积概率分布法将样品分为背景(B)、硝酸盐污染(N)、有机污染(Y)3组,该分类阈值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阈值可较好对应;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为B组N组Y组,有机污染使微生物种群趋于单一,且与背景差异更大。有机污染功能性指示菌属为Acinetobacter,硝酸盐污染为Nitrospira。以上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研究方法可为区域调查及修复提供技术方法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早元古代变质砾岩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台山早元古代沉积盆地分布于五台-花岗绿岩带穹隆南翼,沉积了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系,同位素年龄2306Ma(U-Pb),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可在该区寻找金-铀砾岩型金矿。随着五台花岗-绿岩带金矿找矿工作的不断进展,砾岩型金矿的寻找也有重大发现,已相继发现十余处矿床、矿(化)点。该类型金矿产在滹沱群的下部,即盆地较陡侧的冲积扇中部或底部,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砾变质砂岩为金矿的容矿岩石,自然金均为中粗粒,可能存在古砂矿,属太古宙绿岩带金矿的剥蚀搬运产物。金矿床受褶皱倒转和与之相关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构造作用的变质热液活化、迁移和富集的结果,脆-韧性剪切带是其容矿构造。本文初步建立了砾岩型金矿的成矿构造模式。这种砾岩型金矿的新发现对我国早元古代砾岩型金矿的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长兴 《地理科学》2000,20(5):416-421
研究黄河和滹沱河对季节河化的适应性调整,发现季节化程度较高的滹沱河下游河床断面和平面形态调整幅度不大,而河床的糙率成倍增加造成下游的小水大灾现象;黄河下游近年流量减小,不断断流,主槽淤积,虽然河槽断面形态在游荡段变得更窄深,但主槽明显变小、变窄、变高,构成下游近年出现的小水大灾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及与之毗连的太行山、恒山,发育着四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浅变质的滹沱群以巨厚的底砾岩不整合在五台群之上.高角闪岩相的恒山杂岩是五台群深变质及部分熔融的产物,以火山岩为主体的中浅变质的五台群向东推覆在浅海碳酸盐建造的经受高角闪岩相变质的阜平群之上,两者属同时异相的沉积.它们之间的推覆韧性剪切带被过去认为是五台群底部碎屑岩(实系滹沱群下部地层)所沉积不整合。 恒山杂岩和阜平群中大面积分布着五台期侵入的灰色片麻岩.有证据表明五台群、阜平群及恒山杂岩都是在2800Ma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同时在2500Ma遭受褶皱,变质并被灰色片麻岩所侵入。  相似文献   
20.
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市区段为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以多尺度影像分割与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影像分析方法为主要技术,融入传统分层分类法理论,利用样本多边形对象的成员函数建立训练区,通过监督分类获得滹沱河流域生态要素的空间数据,采用ArcInfo软件对此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石家庄市区段滹沱河流域不同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