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燧石和脉石英中氩,氯的相关性对^40Ar—^39Ar定年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松山 《岩石学报》1993,9(4):319-328
由于过剩Ar的存在,长期以来燧石和脉石英的^40Ar-^39Ar定年被视为不可能。通过对这类矿物中Ar,Cl丰度及其相关性研究,可以校正过剩Ar,从而实现了这类矿物的年龄测定,这为沉积岩定年及成矿时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应用这一技术测得长城系底砾岩中石英年龄为1744±97Ma,滹沱群郭家寨亚群热事件年龄为1766±49Ma,进而推断长城系与郭家寨亚群的层位呈上下系。  相似文献   
52.
河北东坪金矿区水泉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菊英  苏琪 《地质科学》1994,29(3):256-266
水泉沟岩体主要由二长岩构成。主要矿物是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它们的含量高达80%以上。石英不多见,暗色矿物含量少。副矿物主要是磁铁矿、石榴石、榍石和锆石。交代结构发育,蚀变现象普遍。主要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及δ18O值变化范围大。该二长岩体是由老片麻岩经热液碱交代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53.
闽南漳州沙建温泉区的微震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9-12月,在漳州温泉区布设了台网进行微震观测。结果表明,在漳州及其以北的沙建温泉区一带均有微震与小震群活动,震级为Ms=-1~1级,震源为3-14km。用震源的分布、震源机制解和微震综合断层面解的结果,研究了地质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其与温泉的关系。认为区内东西向与北东向断裂是控制温泉分布的主要构造,而北西向断裂则是温泉的涌水构造。经探明,在有浅层热储的漳州市以及地质断裂发育的沙建地区,地震波速与介质泊松系数均低于正常值。此外,台网尚观测记录到一些异常的振动现象。根据地震的综合信息,探讨了研究区微震活动与水热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实验主要针对内生条件下花岗岩中铀的可溶性进行的。恒压(500bar)变温(200—400℃,个别达480℃)以及恒温(300℃)变压(100—1500bar)状态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中铀的最大溶解度多发生在温度低于250℃、压力(P_(H_2O))低于500bar(个别小于1000bar)的范围内。铀最易溶解在碳酸溶液中。伴随压力的降低,碳酸盐和富含碳酸的溶液溶解铀的能力显著增强。含铀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碱性—酸性—碱性演化。  相似文献   
55.
本文是我们在内蒙中部所发现的一种新型膨胀土即玄武岩残积粘土的宏观微观综合研究结果。本文揭示了在内蒙中部异常发育的残积粘土的特殊的形成环境,并从物质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等方面探讨了不良工程特性形成的机理,并进行了膨胀土的工程评价。这类膨胀土在我国北方的发现,改变了对我国北方膨胀土形成发育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汪志亮  王志贤 《地震》1995,(3):240-245
深入研究了全国地电台网内M_s≥5.0的45次地电前兆震例,用统计方法按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分别研究其地电前兆特征。 通过研究得到:大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其半径超过200km,在700km以内,异常时间在12—20个月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7.8%;强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大多在300km以内,趋势异常的时间在12个月以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86.5%;中强地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趋势异常时间在180天之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5.0%。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地电趋势异常时间似乎存在着20个月、12个月、6个月三个不同的异常时间段。 临震异常类型一般可分为加速型、转向型和波动型三类。对7级和7级以上大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只有33.3%、强震和中强地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均为50.0%。出现临震异常后1—20天发震的概率最高,达94.4%。 1988年11月以来,西部地区先后发生澜沧-耿马7.6、巴塘6.7、天祝6.2级地震。震前都曾依据地电前兆短临异常特征,作过某种程度的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7.
热液条件下CO2和H2形成烷烃的反应,提供了自然条件下CO2转化为有机质的一条非生物途径。研究这一过程,对于油气费托非生物成因研究和海底热液生命起源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热力学有利的温度、压强条件和合适的催化剂,是热液条件下CO2和H2发生反应形成烷烃的必需条件。在热力学有利的条件下,铬铁矿能够催化反应形成CH4、C2H6和C3H8,但还不清楚是否存在能够促使反应产生C4H10等长链烷烃的天然矿物催化剂。含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元素的磁铁矿,可能是值得考察的对象。另外,研究热液条件下CO2和H2反应形成烷烃的过程和机理,建立反应所形成烷烃的C、H同位素综合判识指标,是今后值得探索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8.
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文伟  陈少玲 《云南地质》2007,26(4):404-410
芦子园铅锌矿产于镇康复背斜核部寒武系沙河厂组大理岩、板岩、片岩地层中,沿背斜轴部产生的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酸性及基性岩浆热液,矿床成因为沉积-热液改造叠生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9.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mechanical re-mobilisation, hydrothermal 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and sulphide melting in controlling redistribution of metals during concurrent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is evaluated at the middle amphibolite facies Montauban deposit in Canada. As at many other deposits, ductile deformation was important in driving mechanical re-mobilisation of massive sulphides from limb regions into hinge regions of large-scale folds and is thu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controlling the economics of Pb and Zn distribution. Two possible stages of hydrothermally driven re-mobilisation are discussed, each of which produces characteristically different alteration assemblages. Prograde hydrothermal re-mobilisation is driven by pyrite de-sulphidation and concurrent chlorite dehydration and is thus an internally driven process. At Montauban, the H2S-rich fluid generated through this process allowed re-mobilisation of gold into the wall rock, where it was deposited in response to sulphidation of Fe Mg silicates. Retrograde hydrothermal re-mobilisation is an externally driven process, whereby large volumes of fluids from outside the deposit may dissolve and re-precipitate metals, and cause hydration of silicate minerals. This second hydrothermally driven process is not recognised at Montauban. Sulphide melting occurred as temperatures neared the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Melting initiated in the massive sulphides through arsenopyrite breakdown, and a small volume of melt was subsequently re-mobilised into the wall rock. Trace element partitioning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sation of this melt generated a precious metal-rich fractionate, which remained mobile until well after peak metamorphism. Thus, prograde hydrothermal re-mobilisation and sulphide melting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u and Ag.  相似文献   
60.
根据矿物组成白云鄂博矿区的碳酸岩岩可墙可分为白云石型、白云石-方解石共存型和方解石型三种类型。RE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表明,这三类碳酸岩岩墙为碳酸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白云石型和白云石-方解石共存型对应于早期岩浆阶段,其(La/Nd)n、(La/Yb)n比值随稀土总量的增加而增大,方解石型则对应于碳酸岩浆演化的晚期热液阶段,其稀土总量明显富集,但其(La/Nd)n、(La/Y)n和(La/Yb)n比值随稀土总量的增加却有减小的趋势,热液阶段也是白云鄂博稀土矿化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