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5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376篇
地球物理   454篇
地质学   1489篇
海洋学   5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106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报道1989年山东省30多个大中型代表水库浮游植物总生物量(TB)、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nanB)和各类主要浮游植物与8种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相关的较为重要的理化因子依次是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硬度(H)、透明度(SD)和深度(Z).总体上,TP、COD和H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而SD和Z则呈负相关.各种理化因子与TB的关系和与nanB的趋于一致;与各主要藻类的关系主要是隐、裸藻类,其次是绿藻和硅藻与各理化因子相关性较大.重要理化因子与各主要藻类的关系也同对TB的相似,只是硅藻生物量百分比与S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实验讨论影响藻酸双酯钠特性粘度[η]升降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953.
Abstract. The dependence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essile macrobenthos upon environmental physical factors was studied in a community inhabiting rocky substrata at 2 to 15 m depth near the Rimsky‐Korsakov Islands (Peter the Great Bay, Sea of Japan). Three separate groups of species were distinguished within this community. The main dominant species are the anthozoan Metridium senile and the mussel Crenomytilus grayanus. Water movement, bottom inclination and topographic position of the studied sites in respect to prevailing water flows influenc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essile invertebrates. No vertical zonation in the scale of the studied sublittoral area below the 2 m depth level was observed. The studied factors are believed to condition the observed mosaic of patches characterized by specific composition, with a single species being dominant.  相似文献   
954.
李炎保  刘璠 《海洋工程》2006,24(3):124-130
简要介绍2005年9月在韩国举行的第三届亚太海岸会议(APAC2005)论文概貌。分析会议论文内容和特点,从而透视亚太海岸工程研究进展。会议论文特点可概括为:波浪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密切结合,海岸灾害和环境研究,海洋动力因素观测与预报关注恶劣海况、海况变化和预报精度,泥沙运动与河口海岸演变注重机理研究,海岸动力特性数值模拟新发展,波浪-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关注随机性和地基土特性研究,工程案例与其他。初步讨论了我国这一领域发展水平及主要差距。  相似文献   
955.
本文系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用不同的饵料密度、稚贝密度、光照强度、底质以及这些因子相结合对缢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从中找出缢蛏育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人工或半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6.
现行的场预报方法,一般是根据预报量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场分解,而后用经验正交函数建立预报方程,但却很少考虑到外界因子的作用。本文尝试把影响因于引入经验正交预报方法中。在这种优选因子场预报方法中,作者不仅考虑预报量之间内部的相互关系,而且也考虑了外部因子的影响,借助于从综合因子中优选因子,可以建立对于预报数量和等级都适用的最优预报方程。提出了权重相关系数的概念。与其他相关系数之间的明显差别是,它具有场的特征。本文还介绍了水湿的盐度预报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957.
大亚湾大鹏澳水体石油烃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该水体中石油烃及各种环境因子DO、COD、BOD5、DIP、DIN、Chl-a含量的测定结果,描述了石油烃的分布特征讨论了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烃的含量在海域中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58.
浮游植物种间竞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在群落组建和结构维持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竞争理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关于浮游植物种间竞争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概述了竞争的最新理论进展,分别介绍了利用性竞争和干扰性竞争的研究现状及其有代表性的实验,然后针对水生生态系统分别介绍了营养盐、细胞初始密度、盐度、光照、温度等对浮游植物生长与种间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初夏冲绳海槽中南部海域悬浮体含量的分布特点为:表层水体中部海区高,南北海区低;中底层水体自南西至北东由低至高.从陆架到海槽断面的悬浮体含量分布为陆架最高值区、陆坡最低值区和海槽低值区.悬浮体组成包括矿物岩石碎屑、生物骨屑以及絮凝体.矿物岩石碎屑主要分布在陆架区中、下层水体,生物骨屑主要分布在海槽区(整个水层)和陆架区上层水体,絮凝体在研究区都有分布.海槽区与陆架区的悬浮体含量垂直分布和组分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区悬浮体分布和组成主要受控于黑潮对陆架物质向冲绳海槽输送的阻隔、生物生产量以及地形、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60.
Abstract. Th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silicate, phosphate, and inorganic nitrogen in Eiefsis Bay. an intermittently anoxic basin, arc described and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water. Winter convection resulted in a very small vertical gradient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oxygen, and nutrients. Stratification started to develop in May and persisted for about 6 months. High values of silicate, phosphate, and ammonia occurred during the anoxic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summer. The vertical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and decomposition of abundant pelagic and benthic organic matter during the summer produced a low oxygen level in the bottom layer below the pycnoclinc. A high sea water temperature and vertical stabilit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ox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summer in the near bottom layer and to mass mortality of benthic macrofauna. Also the Eiefsis Bay anoxia appears to have ha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effects on many other marine species, including several of economic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