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34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研究了北斗动态单历元的周跳探测及模糊度解算方法,并编制相关基线解算软件。在我国中纬度某城市采集实测数据,测试分析该算法解算短基线的内符合精度及外符合精度。结果表明,北斗短基线南北方向精度优于7 mm,东西方向精度优于5 mm,高程方向精度优于15 mm,外符合位置精度优于5 mm。  相似文献   
462.
粤西地区海西-印支期推覆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粤西推覆构造带总体沿罗定-云浮-清远-英德一线展布,NE-NNE走向,呈一向SE突出的弧形,长达350km,由NW向SE推覆,水平推覆距离大于40km。推覆构造的外来系统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寒武系,原地系统为泥盆系和石炭系。它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又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白垩纪内陆盆地的沉积作用。后期的剥蚀作用,导致构造窗发育。这是一个经历了强烈改造的同碰撞型巨型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463.
铜矿床类型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英安斑岩是斑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中普遍发育的岩石类型,当发育良好的热液蚀变时即可作为找矿标志和成矿岩体。广东大宝山是华南目前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前人研究表明该矿区英安斑岩既是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又是有利的赋矿围岩,但关于该矿区英安斑岩与成矿的关系目前存在多种认识,随着近年来英安斑岩中厚大矿体的找矿突破,英安斑岩与成矿的关系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技术测定大宝山英安斑岩样品中的铜、钨、硅、铝和钙等主次痕量元素的含量,重点研究了该矿区英安斑岩的同位素、金属元素组成与蚀变特征,探讨蚀变与找矿方向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铜元素含量变化于107~6909μg/g之间,与矿区采场铜矿石品位0.3%~0.5%一致,烧失量(LOI)等可代表蚀变程度的地球化学指标与铜存在正相关性;②热液蚀变在英安斑岩中广泛发育,由早到晚依次为钾硅酸盐化蚀变、青磐岩化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③各种蚀变中,绢英岩化蚀变中的铜含量要高出其他蚀变带2~5倍,表明绢英岩化热液蚀变与铜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④英安斑岩深部(270m标高以下)蚀变强度没有减弱,仍然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此外,英安斑岩与侏罗系接触带以及岩体中的围岩捕掳体也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均可能赋存有矽卡岩型的富铜矿。  相似文献   
464.
西藏昂仁县罗布真金银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南拉萨微陆块,矿体受北西西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始新世帕那组火山岩中。按照矿石工业类型分类,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等三类,主要金银矿石矿物为自然金和碲银矿等。矿区广泛繁育不同特征的热液脉体,通过系统的野外观测以及全面的岩相学研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脉体切穿关系及蚀变特征,将热液脉体从早到晚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S1)的石英-黄铁矿大脉、玉髓华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的石英-金属硫化物网脉、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的石英-方解石细脉。罗布真金银矿床热液脉体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富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碳酸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成分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S1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10~330 ℃,盐度(w(NaCleq))集中在5.0%~10.1%,密度介于0.60~0.80 g/cm3;S2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40~280 ℃,盐度介于3.0%~7.0%,密度介于0.70~0.90 g/cm3;S3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121~215 ℃,盐度集中在1.0%~5.0%,密度集中在0.85~1.00 g/cm3。拉曼分析表明,罗布真金银矿的流体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并含有少量的CO2、N2、CH4等气体及方解石子晶。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text{D}}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106.1‰~-97.5‰,δ18${{\text{O}}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7.33‰~-7.13‰,展示其成矿流体主要源自火山岩围岩中的循环地下水,在早阶段还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成矿流体在岩浆作用驱动下,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并产生相分离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化。随着含矿热液成矿物质及金属硫化物的大量析出,流体温度、盐度迅速降低,金属矿物成矿作用随之结束。罗布真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并含有少量CO2、N2、CH4等气体的流体,具有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465.
忻定盆地晚更新世晚期的一次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俊杰  张世民 《地震地质》2006,28(3):487-496
忻定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北部的一个张性断陷盆地,第四纪构造运动活跃。野外调查表明,盆地内晚更新世晚期经历了一次较强的构造运动,它使得断块山地进一步抬升,中止了末次冰期鼎盛期的一次河流加积过程,位于断裂上升盘的洪积扇扇顶部分也被抬升为洪积台地,山前形成了十几米到几十米的断层陡崖;构造运动还导致断层上升盘河流下切,形成了Ⅱ级阶地。黄土-古土壤时间标尺和多种方式的测年结果表明这次构造运动开始于距今2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