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63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1750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内蒙古阿巴嘎旗的梅勒图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的梅勒图组呈北东向展布,向北东延入蒙古,区域地质调查归于二连打布苏组一岩段(K2e1),经剖面测制、采样分析等综合研究,该地层应属于梅勒图组,岩性组合为安山玄武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等。辉石安山岩全岩K-Ar年龄为122~136Ma,为早白垩世岩浆喷溢活动的产物。该火山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992.
大井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铜银锡多金属矿床,矿体呈脉状产出在二叠系林西组地层中,受NW或NWW向断裂控制。本文对大井矿区及其外围主要侵入岩体和火山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大井矿区内靠近1号矿脉产出的2件霏细岩脉样品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70.7±1.4Ma(MSWD=1.9)和170.7±1.1Ma(MSWD=1.3);矿区外围马鞍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年龄为279.7±1.3Ma(MSWD=0.74);唐家营子附近安山玢岩脉的锆石年龄为252.0±1.8Ma(MSWD=1.6);大四段村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年龄为242.8±1.7Ma(MSWD=1.7);采自大坝南部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和晶屑凝灰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43.5±0.7Ma(MSWD=0.38),144.3±0.7Ma(MSWD=1.2)和145.3±1.0Ma(MSWD=2.5);小城子村南部石英斑岩脉的锆石年龄为146.1±0.9Ma(MSWD=1.7),安山玢岩脉的锆石年龄133.2±0.7Ma(MSWD=0.96)。反映本区至少存在四期岩浆活动,分别是海西晚期、印支早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井矿区及外围主要侵入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霏细岩、安山玢岩和石英斑岩)均为富SiO2、富碱、准铝的钙碱性岩石,在SiO2-K2O图解上均落入"高钾钙碱系列"区。所有的岩石样品具有轻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征,其中Ba、Nb、Sr、P、Ti相对亏损,而Rb、Th、K、Ce、Nd、Hf、Sm、Y 和Yb相对富集。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马鞍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四段村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可能与古亚洲洋的碰撞闭合有关,形成于挤压的构造环境;燕山早期侵入岩在本区并不发育,其形成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查明,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蒙古-华北板块之间的鄂霍茨克洋消亡及后碰撞造山有关;而燕山晚期大规模的侵入-火山喷发活动可能是由岩石圈减薄,区域大规模伸展所引起。根据本文对矿区内及外围侵入岩与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结合矿区地质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井铜银锡矿床的成矿主要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146~133Ma)有关,是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次对新发现的宝格达乌拉钼(钨)矿区中含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定年,获得9个锆石颗粒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40.9±2.5Ma,MSW值为1.7,上述数值表明岩体形成时代应为印支期。根据野外实地勘查以及进一步室内研究工作,可以初步推测出,该地区在中生代时期曾经发生过古陆块内部拉张作用,由此所诱发的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及相关流体活动为该区钼(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区内含矿花岗岩即是此次构造-岩浆作用产物。除此之外,由于宝格达乌拉地区位于早期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相互俯冲和碰撞的交界处,区域内花岗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期次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因此在对区域内锆石年龄及相关微量元素进行测定时发现,该区域内含矿岩体岩性复杂,表现出了一定的继承性。这也为研究人员对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矿床成因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地轴”南缘断裂带的活动时代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玲  宋鸿林 《中国地质》2002,29(4):369-373
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及大量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提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带的西延部分是临河-集宁断裂,该断裂带在航磁,重力资料中均有显著异常,莫霍面等深资料显示是一条影响达地幔的深断裂带,同时,该断裂带还是一条长寿断裂带,分别在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均有不同形式的构造活动,笔者系统总结了该断裂带在不同活动时代的构造活动特点,并首次分析了该断裂带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多种断裂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为查明内蒙古四子王旗夏尔楚鲁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对金矿体中发育辉钼矿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63.8±4.4Ma,其MSWD值为1.3.即矿体的形成时间为早二叠世,属海西期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辉钼矿样品中的铼含量较低,为1.153×10-6~2.740× 10-6,平均为1.622×10-6,这说明成矿过程可能与地壳重熔的S型花岗岩岩浆活动或地壳流体有关.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黑云母花岗岩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夏尔楚鲁金矿床和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早二叠世,属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This study presents results from geomorphological mapping and cosmogenic radionuclide dating (10Be) of moraine sequences at Otgon Tenger (3905 m), the highest peak in the Khangai Mountains (central Mongolia).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glaciers reached their last maximum extent between 40 and 35 ka during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 (MIS) 3. Large ice advances also occurred during MIS-2 (at ~ 23 and 17–16 ka), but these advances did not exceed the limits reached during MIS-3.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MIS-3, characterized by a cool-wet climate with a greater-than-today input from winter precipitation, generated the most favorable setting for glacia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Yet, glacial accumulation also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far colder and drier conditions of MIS-2, and agai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 when precipitation levels increased. Viewed in context of other Pleistocene glacial records from High Asia, the pattern of glaciation in central Mongolia shares some features with records from southern Central Asia and NE-Tibet (i.e. ice maxima during interstadial wet phases), while other features of the Mongolian record (i.e. major ice expansion during the MIS-2 insolation minimum) are more in tune with glacier responses known from Siberia and western Central Asia.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床花岗岩类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新发现的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形成年龄分别为(140.0±0.5)Ma(MSWD=1.3)和(151.6±0.4)Ma(MSWD=1.2),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w(SiO2)=65.51%~67.85%),富碱(w(Na2O+K2O)=6.86%~7.81%),贫P2O5的特征,A/CNK在0.95~1.02之间,富集微量元素K、Rb、Nd,亏损Ta、Nb、P、Ti,为I型花岗岩。花岗岩的A/CNK值为1.58,属强过铝质岩石。Rb/Sr比值大于0.9,为S型花岗岩。敖包吐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显示,其206Pb/204Pb为18.398~18.755,207Pb/204Pb为15.534~15.541,208Pb/204Pb为38.386~38.542,铅具有混合来源特征。岩浆很可能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混染。敖包吐花岗岩类可能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后碰撞环境有关,并受到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贾丽琼 《地质与勘探》2014,50(3):550-563
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1017高地银铅锌矿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成矿早期到主成矿期,流体温度逐渐降低(从303℃~134℃到247℃~121℃),盐度也在逐渐降低(从13.2%~7.2%到13.0%~4.5%),流体密度变化不太大(从0.97 g/cm3~0.81g/cm3到0.99 g/cm3~0.89 g/cm3),流体压力较低(0.33 MPa~8.19MPa),表明该矿床具有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热液成矿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包裹体气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硫、铅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与地层的混合。铅同位素也反映出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地幔岩浆作用,并有壳源铅的混染,且与围岩阿钦楚鲁岩体具有相似的特征。基于野外地质观察,H、O、S、Pb同位素及成岩成矿年龄的对比,认为矿床的形成与阿钦楚鲁岩体密切相关,阿钦楚鲁岩体提供了成矿的物质和流体来源。1017高地银铅锌矿床为岩浆热液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林西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林西县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已知萤石矿床(点)68处。萤石矿床产出于中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中,矿体主要受近 SN 向或 NNE 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了研究水头地区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理,文章对矿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萤石和方解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4.37-159μg/g, LREE/HREE比值为0.24-1.80,δEu =0.57-1.60,具弱Ce负异常(0.81-0.98)特征, Y/Ho比值为21-78,平均41。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REE值及LREE/HREE比值均逐渐减小,晚阶段萤石具有重新活化、重结晶的特征。结合赋矿地层及矿区外围花岗岩体REE特征分析,认为其成矿流体迁移距离较远,稀土元素和成矿元素可能来自下伏高F地体和含Ca赋矿火山-沉积地层,为热液成因-破碎带充填交代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宜里钼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凡 《地质与勘探》2014,50(3):445-453
内蒙古宜里钼矿是大兴安岭北段新近发现的具有大型钼矿前景的中型斑岩型钼矿床。矿区地质特征简单,已发现钼矿体主要分布在F4断层的上盘,辉钼矿呈细(网)脉状产出。赋矿围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卧都河组地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宜里钼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呈星散状随机分布或成群分布,其大小集中在3~10μm,形态多样,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纯液相、纯气相包裹体、含子晶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呈现出双峰式分布特征,均一温度峰值分别集中在165℃~215℃和265℃~340℃,w(NaCl)%峰值分别集中在为3~7和11~14。成矿流体的密度主要集中在0.613 g/cm3~0.972 g/cm3。综合成矿阶段和成矿特征,成矿流体类型为高温低盐度和中温低盐度的中等密度的成矿流体。根据成矿压力估算,矿床形成古深度约为1.24~1.52km。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中气相和液相成分均以H2O、CO2为主,并发现有含黄铜矿子晶包裹体,代表了成矿阶段的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