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463篇
地质学   1591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3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扩频通信技术是基于信息容量和信息传输差错概率理论而建立的先进的无线通讯方式、多次野外实地证实它具有抗干扰性强、可实现码分多址等优点。通过分析传输试验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扩频通信技术在遥测地震台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2.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全面归纳与总结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及与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直接针对我国桥梁工程中的主要震害问题,提出在我国开展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并阐述作者对液化场地桩-土-张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3.
王静 《河南气象》2002,(4):24-24
利用1959-2001年春播期(3-4月)驻马店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降水气候规律。找出与3-4月降水相关性好的因子,建立3,4月降水趋势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河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论述,提出了在拟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方案中,应通过强化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将水资源作为商品等措施,促进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5.
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代表性较好的青海湖、兰州、秦安大地湾三地的资料,着重研究了其中乔木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乔木成分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通过对考古及历史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区的植被很早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全新世中期,本区植被中的乔木成分波动下降。5000-3000a BP期间,史前农业对植被的影响较大。3000-2000a BP期间,植被略有恢复。2000a BP以后,人为影响加剧,植被中乔木成分迅速下降。研究者认为,依赖孢粉资料重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66.
The Precambrian massif of Ourika is crosscut by two systems of basic dykes, striking N40°E and N90–120°E. Using incompatible trace elements, the two systems form two distinct chemical groups, displaying a continental tholeiitic affinity. The composition variations between the two defined groups can be due to heterogeneities of mantle sources and to contamination, during the magma ascent, by the continental crust. The emplacement of these basic dykes, before the late-PIII formations, can be related to the Neoproterozoic distension generalised to the Anti-Atlas chain. To cite this article: A. Barakat et al.,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827–833.  相似文献   
67.
汾河口傍河水源地激发补给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构成和补给特性。利用野外试验与室内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分析汾河口傍河水源地可采水资源量,数值模型刻画黄河实际摆动边界,考虑潜水延迟给水和极端干旱气候条件等多种方案;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追踪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河水激发补给过程和补给强度。研究表明,在渗透性较好的常年性河流旁建立的水源地,具有抵御极端气象、水文环境以丰补歉的能力,枯水年动用的含水层储存量。丰水年恢复性强。  相似文献   
68.
长江中下游东段庐枞、怀宁、繁昌、铜陵和宁芜地区的中基性岩属于碱性系列 ,具有高的U ,Th含量和Th/Pb ,U/Pb比值 ,分别平均为 2 .82× 10 -6,9.5 6× 10 -6和 0 .6 35 ,0 .184。样品的初始铅同位素 (130Ma)组成为 :(2 0 6Pb/ 2 0 4Pb) i=17.6 5~ 18.6 0 ,(2 0 7Pb/ 2 0 4Pb) i=15 .4 2~ 15 .5 0 ,(2 0 8Pb/ 2 0 4Pb) i=37.6 7~ 38.0 4。形成中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具有EMⅠ和EMⅡ ,且以EMⅡ为主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西段黄石地区以及大别地块西南部玄武岩的比较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地幔高的Th/Pb和U/Pb比值可能和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有关。晚中生代时期 ,华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Ⅰ特征为主 ,华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Ⅱ特征为主 ,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与印支期扬子板块深俯冲事件密切相关。虽然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因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表现了亏损特征 ,但残留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Pb同位素中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成矿物质与热液来源及运移条件分析,提出了该区构造控矿演化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认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导致了成矿物质的由深部向浅部、由韧性剪切带外部向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活化迁移,成矿热液在韧性剪切带上部(即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得以大量聚集。韧性变形后期温压条件降低,韧性变形转化为脆性变形,地表大气降水沿贯通性较强的脆性破裂带大量下渗,到达韧-脆性转换带附近,与该处积聚的成矿热液充分混合,热液性质发生改变,在相对张性或较薄弱的构造有利部位大量沉淀。由于断裂带的周期性活动,成矿物质得到多次沉淀而不断富集,最终形成金矿体。矿体形成后的构造隆升及剥蚀作用,使韧-脆性剪切带出露地表,金矿床也随之出露到近地表处。因此在矿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下部,可能会存在糜棱岩型金矿体,但品位可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0.
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其油气属未熟—低熟油气。除了油藏埋深浅、地层时代新、为自生自储同生油藏外,还具下列特征:油气生成温度低,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53~115℃;处于低演化阶段,储层中主要的包裹体类型是纯液态烃包裹体及纯液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烃类成分中重烃及丁烷含量高,重烃平均占总烃的52.14%,丁烷平均占总烃的14.46%;流体压力高,估算的流体压力范围是10.0~40.5MPa;盐度较高;还原环境;古地温梯度高,为3.830℃/100m等流体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坳陷油气成因及识别未熟—低熟油成油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