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96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赣西北地区双桥山群自上而下划分为修水组、安乐林组,共计11个岩性段,其时代属中元古代蓟县纪,并以近东西向褶皱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主要变形样式。就该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变质温压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进行简要论述与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区长期争议的“修水运动”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2.
赣西五宝山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傅大捷 《矿产与地质》1998,12(2):106-108
五宝山钴矿床是近年普查中发现的一个中型钴矿床,属层控热液叠加型钴矿床。钴矿化产于上三叠统安源组砂砾岩层中,受NE向逆断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随褶曲变化而起伏,钴矿体品位在0.024%~1.15%范围变化,平均含钴0.4028%。矿石自然类型为砂砾岩型铅锌矿石、铅锌钴矿石和钴矿石,矿石可选性良好。钴矿物主要有辉钴矿和钴毒砂。  相似文献   
103.
江西变质基底类型及变质地层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明桂  廖瑞君 《江西地质》1998,12(3):201-208
根据近期区调、科研的新资料,将江西省北、中、中南部的变质基底划分为江南型、混杂型和华南型三类,并对变质地层层序与时代进行了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04.
朱相水  章定富 《江西地质》1998,12(3):209-212
通过对江西修水、乐平二叠系—三叠系(以下简称P\T)界线剖面与浙江长兴的P\T界线剖面对比,表明浙江长兴P\T界线剖面存在3点缺陷。按照《国际地层指南》的要求,修水、乐平P\T界线剖面之长处有可能弥补长兴P\T界线剖面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5.
赣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来赣东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科研工作所获的地质资料、化石资料和实测数据,论述了该区晋宁期以来的构造演化,提出了以下看法:①该区是一个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它经历了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和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四个构造旋回;②早古生代该区存在一小洋盆;③加里东期构造旋回在赣东北地区是明显的,其造山作用是存在的,并由此奠定了该区构造分区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06.
江西茅排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姣风  许静 《江西地质》1998,12(1):36-41
茅排金矿是我省近年发现、探明的又一小—中型岩金矿床。震旦纪—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建造提供主要成矿物质,多期次构造活动为成矿主要的控制因素,同期岩浆活动也促进了矿化富集。可注意沿北东—北北东向韧-脆性断裂带旁侧,多期次构造-岩浆发育地段寻找类似金矿。  相似文献   
107.
叶景平  曹祖华 《江西地质》1998,12(4):284-290
赣南地区可划分为三个自然生态环境区,即:东、南部山地丘陵区、中部盆地丘陵区及西部山地丘陵区。从全区范围来说,单位耕地面积创造的农业产值与森林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目前中部盆地丘陵区内的工业发展及西部山地丘陵区的农业发展与区内森林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8.
表外矿石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阁 《矿产与地质》1998,12(5):349-352
近年来江西德兴、永平、武山铜矿开展了表外矿石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总结了三种利用表外矿石的途径,(1)调整采矿指标,充分利用表外矿石的范围,(2)合理搭配矿石,综合回收表外矿石的有用组份,(3)结合市场动态,经济合理地改进开采计划和采用有效的采矿方法等实践证明其方法是可行的,既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9.
谢广龙  姜娇  吴小平  欧阳珊 《海洋科学》2015,39(11):126-131
作者于2013年5月至6月调查了位于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63种及亚种(含5个未定种),分别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1个新种,即石钟山弯螺(Sinoennea shizhongshanensis sp.nov),优势种为雪土鸥螺(Georissa niva)、细纹喇叭螺(Boysidia gracilis)、囊喇叭螺(Boysidia dorsata)和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区系成分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总种类数的61.90%。计算了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多样性指数,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为2.205~4.27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960~3.374,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为0.448~0.681。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比较,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较为丰富,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0.
The zircon SHRIMP dating of the Zhangtiantang granite gave an age of 159±7 Ma., which shows that the granite was produced at the early Late Jurassic. The Ar-Ar plateau ages of biotite and K-feldspar from the Zhangtiantang pluton are 153.2±1.1 Ma and 135.8±1.2 Ma, respectively. The Ar-Ar anti-isochrone ages of biotite and K-feldspar are 152.5±1.7Ma and 135.4±2.7Ma, respectively. The ages represent the isotopic closure ages of minerals in the pluton. The Zhangtiantang granites are regarded as peraluminous crust-derived type granites to possess the typic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lc-alkaline rocks on continental margin, with enriched Si, K, Al (average value of A/CNK as 1.18), HREE, Rb, U, and Th, heavily depleted V, Cr, Co, Ni, Ti, Nb-Ta, Zr, Sr, P, and Ba, strongly negative Eu and common corundum normative (average value of C as 1.84). The εNd(t) values of the Zhangtiantang granite are −5.84 to −7.79, and t 2DM values are 1.69 to 1.83 Ga, which indicates partial melting of continental-crust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rocks during the Middle Proterozoic. The cooling history of the Zhangtiantang granitic pluton indicates that the cooling velocity of pluton was faster (about 67°C/Ma) from zircon (158 Ma) to biotite (152 Ma), and was slower (about12°C/Ma) from biotite (152.5 Ma) to K-feldspar (135.8 Ma). 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 temporal gap (about 10 Ma) between the granite formmation and W-Sn mineralization in South China may be related to ordinary magma-hydrothermal processes by the variational cooling curve of the pluton. The Zhangtiantang pluton was formed in a compressive setting, with differentiation evol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ccurring in a relative relaxation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