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贵州遵义中南村黑色岩系黄铁矿的成分标型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对贵州遵义中南村黑色岩系多元素矿床黄铁矿中的Co、Ni、As、Se、Te、n(s)/n(Fe)、w(Co)/w(Ni)、w(S)/w(Se)、w(Se)/w(Te)等标型进行了研究,井将其与4个胶东热液型金矿的黄铁矿的相应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成分标型分析,并结合黄铁矿的形态、内部结构和同位素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此黑色岩系多元素矿床应为海底热水沉积和生物沉积混合成因。该黑色岩系黄铁矿同胶东界河金矿的黄铁矿、胶东金青顶金矿中的黄铁矿、胶东玲珑金矿西山矿区中的黄铁矿和胶东三山岛金矿床中的黄铁矿等热液金矿型黄铁矿在10000×w(Co+Ni)/w(Fe)-10000×w(As十Se十Te)/w(S)-100×(n(S)/n(Fe)-1.8)三角图上的投点明显不同,前者投点甚为分散,后者投点较集中。从成因角度分析认为:后者的物质来自花岗岩,主成矿过程受单一的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岩浆热液控制;前者物质来源复杂,受高温阶段的深部循环热水和低温阶段的海水一热水混合流体甚至生物作用的制约。由此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一般判据:在10000×w(Co十Ni)/w(Fe)一10000×w(As十Se+Te)/w(S)一100x(n(S)/n(Fe)一1.8)三角图上,成因简单的黄铁矿的投点较集中,成因复杂的黄铁矿的投点较分散。  相似文献   
132.
生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对于生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In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对胶东半岛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甄别生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探究胶东半岛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一直是胶东半岛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地区整体土地转移的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建设用地的转入和耕地的转出尤为突出;胶东半岛5个年份的生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565、0.560、0.552、0.548、0.545,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区域的面积占比大小依次为:中等、高、低、较高、较低;中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减少最多,而低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加最多,内陆区域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小且分散,而生境质量低值区分布相对集中且呈块状、片状;生境质量指数变化速率在减缓;不同区域中,生境质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不同,建设用地增加是胶东半岛地区生境质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滨海湿地增加提高了局部区域的生境质量。本研究将为胶东半岛地区土地的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3.
胶东地区是山东省中生代花岗岩最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并与金矿关系密切。花岗岩的划分主要依赖20世纪80—90年代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于完成单位众多,完成时间不同,不同图幅对侵入岩的划分有别,因此对花岗岩的划分并不统一。本课题首次按"时代+岩浆事件+岩性"的划分方法对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详细划分。将胶东区域性广泛分布、具有成因联系、岩性相同、形成时代相同的花岗岩划分为同一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岩浆事件名称为期,是时代单位"世"以下区域性岩浆活动事件单位,共划分为晚侏罗世玲珑期(146~166 Ma)、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期(123~135 Ma)、早白垩世晚期伟德山期(110~123 Ma)和崂山期(108~120 Ma),其中玲珑期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期、伟德山期为壳幔混合型花岗岩,崂山期为A型花岗岩。对于局限分布、特殊岩性的花岗岩称之为独立岩体,按"时代+岩性"的方法进行划分,划分为4个独立岩体:分别为晚三叠世宁津所岩体、晚三叠世槎山岩体、晚侏罗世垛崮山岩体、晚侏罗世文登岩体。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反映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即由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SN向挤压EW向伸展,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NW向挤压NE方向伸展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34.
焦家金矿属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是我国储量最大的金矿床之一。该文对蚀变带中的钾长石的赋存状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未蚀变的玲珑岩体中的钾长石进行对比。认为焦家金矿床主要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钾长石,即原生钾长石(岩浆成因)、高温热液钾长石、低温热液钾长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热液钾长石的形成与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135.
136.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之深部控矿构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西北不足全国国土面积0.25%的成矿集中区却占有接近全国25%的黄金储量.该区不仅黄金储量巨大,而且成矿时间集中(115±5Ma),并具有矿脉延深远大于延长的特点,因此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认为,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与深部控矿构造有关.华北东部地区在经历了古生代漫长的稳定地台演化阶段后,于燕山运动时期进入地...  相似文献   
137.
胶西北留村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村金矿床位于胶东招远-莱州成矿带南端,是发育于古老变质岩中的小型石英脉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留村金矿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CO2-NaCl型流体体系,成矿流体从初始H2O-CO2-NaCl 体系逐渐演化成简单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主成矿期的温度、压力分别为161~354℃和80~310 M...  相似文献   
138.
胶西北新城金矿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城金矿是胶东招远-莱州成矿带内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新城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常与同时期的H2O...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对前人就郭家岭花岗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一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经分异作用而成的同熔深成型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由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其定位机制为:沿着NEE向挤压带从小面积到大面积频率式脉动或涌动热轻气球膨胀式定位;该岩石构造组合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造山中期郭家岭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140.
胶北地区内生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北内生金矿是壳幔混源岩浆期后热液成矿,受复合基底EW向构造的早新华夏系和郭家岭超单元控制,蚀变、矿化分阶段连续进行,分为焦家式、灵山式、玲珑式及上庄式四个亚类型.金矿床区域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汇集成片呈棋盘格局;矿带内矿床沿走向等距分布、沿横向对应出现,矿床类型横向具分带、走向有变化、倾向相对稳定.矿体在控矿构造引张扩容段和构造叠加段赋存,并具斜立、侧伏、尖灭再现、斜列、瓦叠等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