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22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刘成东  张文秦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39-744
对东昆仑约格鲁花岗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态、大小、成分和分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发现包体形态多样,以强烈的塑性流变为特征;包体大小悬殊,多数直径为几十厘米,最大者长轴达4m;包体成分以闪长质为主,结构总体上比寄主岩石的粒度细,岩体中不同部位的包体成分和结构都有所变化;包体分布不均匀,经常呈族状、条带状密集分布,具定向性。镜下研究发现,在包体中经常见到针状磷灰石、石英捕虏晶和斜长石的自形内核环带及增生边等现象,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62.
新疆乌伦古河地区第三系简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叶捷  吴文裕  孟津 《地层学杂志》2001,25(3):193-200
近年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和层位 ,有可能对该区出露的第三纪地层进行较为准确的层位对比。通过精测剖面、岩性观察和地层追索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沉积组合、上下地层间的关系及所含哺乳动物化石性质 ,乌伦古河地区的第三纪地层可划分为 5个岩石地层单元 :可可买登组、哈拉玛盖组、索索泉组、铁尔斯哈巴合组和乌伦古河组 ,其中可可买登组和哈拉玛盖组是由原来的段提升为组 ,铁尔斯哈巴合组为新建组 ,并给予乌伦古河组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63.
范洪海  王德滋等 《地质学报》2001,75(1):64-69,T002
在江西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北部的潜火山岩岩墙中,笔者发现了闪长质的岩石包体,这种包体具典型的反向脉及淬冷边,且淬冷边内含有大量针状磷灰石。在包体内部或包体与寄主岩的边界均见有钾长石及斜长石捕虏晶,这种捕虏晶是包体岩浆从寄主岩岩浆中捕获的,常被熔蚀成筛状或浑圆状。包体与寄主岩(次斑状花岗闪长岩)的稀土元素曲线和不相容元素蛛网图的形态非常相似。因此,相山潜火山岩岩墙中的闪长质岩石包体是不同成分、不同温度的岩浆经对流及不均一岩浆混合作用而形成,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相似文献   
64.
桂北-湘南中生代玄武质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深源包体,它们分别为橄榄岩、变形的辉长岩和中酸性片麻岩三大类,本文在论述上述岩石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因关系;寄主的中生代玄武质岩石为地幔楣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与辉长岩和中酸性片麻岩并无成因联系,后者属偶然包体,值得注意的是,深源包体中的变形辉长岩与片麻岩之间为分离结晶的成因关系,它们均为元古宙壳、幔间底侵玄武质岩浆的演化产物,其中辉长岩为底侵岩浆的堆积相,而片麻岩则为底侵岩浆经历分离结晶的堆积作用之后所剩下的残余岩浆的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65.
Michael Feige 《GeoJournal》2001,53(3):323-333
Kiryat-Arba and Jewish Hebron are communities planted in the most heated front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Hebron Jewish settlers' collective memory interprets the `truth' of Hebron as a typical Israeli Place that reveals Zionism in its purest form. Today the populations of Kiryat-Arba and of the Hebron Jewish enclaves number about 5,000 and 500, respectively. Kiryat-Arba functions as an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centre for the nearby Jewish settlements in the region. Rejecting the segregative concept of a separate Jewish settlement overlooking Hebron, the settlers treat Kiryat-Arba as part of Hebron. Some 70,000 Palestinians live in Hebron, many more residing in neighbouring towns and villages, cutting Hebron – Kiryat–Arba off from the nearest Jewish urban centres of Jerusalem and Beer-Sheva. The settlers initiated the narrative of `Return' to the city after the massacre of Jews in 1929 in the city, as the key symbol Symbolically, the first place Hebron Jews reidentified with was its ancient Jewish graveyard. Today, IDF soldiers protect settlers and their visitors who want to tour Hebron. The huge gulf between `metaphorical Hebron' as a symbolic centre and `actual Hebron' as a poor development town creates tensions fuelling violent events. The Jews in Hebron take the Israeli logic of `Place' making to its extreme, thus testing concepts of Israeli territoriality. If Israeli society rejects Hebron as a `Place' constructed from intense memories and violent national encounters, it would leave the Hebron Jews out of the so-called Israeli normalcy.  相似文献   
66.
本文针对当前花岗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笔者等近年来的工作,概述了进一步研究花岗岩成岩作用和形成环境的新思路。主要包括:(1)利用成分协变图,结合岩石包体成因类型的认识,探讨花岗岩化学演化进程;(2)在全面考察花岗岩的构造样式、岩石组合、岩浆演化和区域地壳不均一性基础上,分析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7.
刘凤山  石准立 《矿床地质》1995,14(3):205-215
文中首次从闪长质岩包体的角度讨论了上地幔,中,下地壳成分及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影响,指出太行山-燕山造山带成矿作用及其区域成矿规律明显受到壳幔成矿体系的制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红井子地区石炭纪人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石炭纪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和裂谷火山岩两种不同属性,其形成构造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该区火山岩分别形成于三个不同的构造环境,即准噶尔岛弧带、博格达裂谷带及喀尔力克岛弧带。  相似文献   
69.
新疆西准噶尔花岗岩类的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准噶尔地区存在两期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一期为与弧后盆地封闭有关的海西中期(305—320Ma)、以小岩体产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另一期为后造山的海西晚期(240—280Ma)的以巨大岩基形式产出的碱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70.
东湾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采用多种地球物理及地质方法,通过多次论证,证明构造是落实的,且其烃源岩、储集层以及盖层条件都较好,但2003年完钻的东湾1井钻探结果却无任何油气显示。在深入了解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东湾背斜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成藏条件,总结出东湾背斜的油气聚集规律,指出在东湾地区可能存在的两种油气藏模式,最后提出下步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