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6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2050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徐刚  赵越  吴海  张栓宏 《地球学报》2005,26(4):299-308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2.
结合野外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中上侏罗统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及其C、O、Sr同位素响应.认为自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上侏罗统雪山组一段(J3xs1)可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其中布曲组-索瓦组二段下部,C、O、Sr同位素在同一层序内呈有规律变化:在TST体系域内δ13C、δ18O、87Sr/86Sr均值较高,在纵向变化曲线上表现为正偏,而在HST体系域内表现为相对的负偏.其纵向上的三次明显正偏与负偏可分别对应于三次海底的停滞与扩张.文章同时分析了个别异常样品的数据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3.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晚古生代若干不整合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晚古生代地层中厘定出6个不整合面,证实区内乃至天山地区曾有过至少6幕褶皱运动,丰富了研究区的幕式褶皱内容。新确立了特克斯运动(东图津河组与科古琴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证实了天山主褶皱幕是鄯善运动,是记录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的重要构造运动。特克斯运动等6幕褶皱运动为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幕式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4.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于河北宣化地区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化石及沉积环境。为确定足迹化石的地质年代、土城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足迹化石属种,本文在对恐龙足迹化石层及其上、下地层进行剖面测制、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化石层上覆凝灰岩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对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土城子组底部为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足迹化石上、下地层则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环境,而足迹化石的赋存层位形成于滨湖相沉积环境,发育暴露构造并含有大量裸子植物碎屑化石。凝灰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3±0.3 Ma(MSWD=0.00106),说明化石层位于土城子组一段,时代属于晚侏罗世钦莫利期(Kimmeridgian)中晚期。已发现的足迹化石以兽脚类三趾型足迹为主,包括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和实雷龙足迹属(Eubrontes),其次为一些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是华北北缘土城子组中群落丰富度最高的恐龙足迹点,其中一处或许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因此,我们认为宣化-下花园盆地土城子组一段以河流、湖泊...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将柴达木盆地缘上三叠统-侏罗系划分为5个层序、12个体系域,确定了该区烃源岩主要赋存在层序Ⅱ和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深湖相泥岩中;通过地震剖面追踪,圈定了烃源岩赋存于下株罗统层序Ⅱ和中株罗统层序Ⅲ中,主要以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为边界;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相、沉积相研究表明,下株罗统层序Ⅱ的湖侵体系域发育大面积的滨浅湖、沼泽相沉积,在湖盆中心发育面积较小的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中株罗统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仅在鱼卡凹陷及其周缘发育半深湖相;依据层序划发、沉积相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主要生烃中心,并依据烃源岩分布特征将柴达木盆地北缘划发为J1(!)-R和2(!)-E2个含油气系统,其中J1(!)-R含油气系统为中等丰度的含油气系统,围绕其周围的昆特依构造、冷湖七号构造、伊克雅乌汝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J2(!)-E含油气系统面积较小,烃源岩厚度较薄,勘探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37.
钻井揭示黄海海域发育中、上侏罗统,可建立两个孢粉化石组合,时代分属中、晚侏罗世;与中国其他地区侏罗系相比,该区侏罗系独具特色。地化分析表明,黄海海域侏罗系发育厚度巨大的烃源岩,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8.
墨西哥湾南部晚侏罗纪主力烃源岩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墨西哥湾不同时代可采储量的分布特征和油源对比资料的分析认为,晚侏罗纪烃源岩是墨西哥湾南部最主要的烃源岩。资料显示,晚侏罗纪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是稳定的构造和沉积条件以及超咸的还原环境,其中,"世界顶级"的晚侏罗纪提塘阶烃源岩主要形成于超咸的碳酸盐岩和/或蒸发岩沉积环境,属半深海还原环境,有机质以藻类为主,推测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可能与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藻类勃发有关。  相似文献   
139.
张永清 《地球科学》2021,46(1):162-171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满克头鄂博组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山间湖盆相陆相碎屑岩及少量流纹岩或英安岩.沉积岩中产叶肢介Magumbonia paramecia,Nestoria reticulate,N.xishunjingensis,N.cf.pissoui,Lioestheria sp.;双壳类Ferganoconcha...  相似文献   
140.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目前已在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和工业气流.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具有相变快、岩相组合类型多(夹层发育)、有机质丰度低和源储配置关系复杂等特点.运用"源储耦合"研究思路,利用宏观-微观结合的储层表征技术对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的烃源特征、储集特征及其耦合关系开展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