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59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樊继强  刘学娜 《探矿工程》2020,47(10):23-28
针对皖页1HF水平井用油基钻井液性能的要求,开展了密度1.3 g/cm3和抗温120 ℃钻井液体系的优选与评价。以0号柴油为基础油,通过分析主乳、辅乳、润湿剂、有机土和降滤失剂对体系性能的影响,优选出5种因素的最优配比,并对优选配方进行了密度和抗温性能的评价,确定油基钻井液体系为主乳4%、辅乳1.5%、润湿剂1%、有机土3.5%、降滤失剂5%,该体系经过120 ℃老化16 h后,塑性粘度33 mPa·s,动切力9 Pa,平均破乳电压735 V,高温高压滤失量1.8 mL;该体系在皖页1HF井现场应用中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02.
根据环保要求和雄安新区地热D20探采井钻探工程需求,开展钻井液固控循环系统研究和应用效果分析工作。整套系统由4+1个模块化封闭罐体组成,配置五级净化设备,满足钻探实施过程中钻井液的配制、储备、循环、净化、补给、加重及井下复杂情况处理等工艺需求与闭环处理环保要求。现场应用表明,系统满足绿色勘查要求和D20探采井钻探工程需求,但在结构设计及优化配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03.
为解决松科二井白垩系沉积地层因泥质含量高、易水化分散,在水基钻井液环境中易导致钻头泥包从而影响钻头机械钻速、引起井下黏附卡钻等问题,结合松科二井取心钻进工艺,系统分析了钻头在泥岩和水基钻井液环境下产生泥包的原因,为钻头的防泥包设计和防泥包钻井液的配制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具有较优异防泥包性能的钻井液配方。结果表明:松科二井钻遇的泥页岩地层具有泥质含量高、易水化产生黏性的特点,极易诱发钻头在岩屑的黏附作用和由岩屑的机械“镶嵌”共同作用下引起的钻头泥包现象。钻头的机械黏附与钻头结构尺寸、井底水力条件、钻头材料与表面状态、钻进规程参数以及钻井液性能指标均有着密切关系,调整钻井液性能是钻井现场解决泥包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松科二井四开高温高压井段的工艺特点,经复配获得了抗高温、抗黏附性能优异的钻井液配方。高温抑制性、热稳定性及润滑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高温态(230℃)的强抑制性、低滤失量和润滑性好的特点,可解决松科二井取心钻头的泥包问题,有效避免机械钻速的不稳定和黏附卡钻的发生,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04.
苗军辉  赵立新 《地下水》2020,(1):116-118
钻井液是钻井的最关键技术之一,它直接影响钻井作业成果。选取南乐县D3井钻井液施工作为研究对象,施工中采用了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探讨出一套适应于大井斜定向井、深层地热井的钻井液。解决了在明化镇组、馆陶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复杂地层中,泥岩吸水膨胀、缩径、坍塌、灰岩漏失、定向段井眼轨迹不易控制、孔内事故多发、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05.
针对高30断块砂岩油藏,筛选和评价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DS-1在有效浓度(0.025%~0.300%)低而宽的范围内,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降到能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的10^-2mN/m数量级;当疏水缔合聚合物HNT201—3浓度为1250mg/L、CDS-1浓度为0.05%时,体系在地层条件下的表现黏度可达72.37mPa·s。在模拟油层渗透率及非均质变异系数的岩心上,注入0.30PV二元复合体系及0.10Pv聚合物保护段塞时,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91%OOIP。  相似文献   
706.
以大庆某采出液处理站含聚污水为研究对象,应用UV/H2O2/O3组合对二次除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了处理实验,实验分析了H2O2、O3投加量、紫外灯强度、初始pH值以及处理时间对HPAM去除率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组合参数量;结合初始污水中含油量变化对聚合物和污油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确定了初始污水含油量范围。并对处理前后污水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短用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处理最的含聚污水水质可以满足污水回注油层要求,在现场比较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707.
含聚污水的水质问题是目前聚驱注水油田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以渤海旅大10-1油田含聚污水为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实验研究含聚污水中残余聚合物对悬浮物浓度和粒径中值,含油率以及结垢离子浓度的具体影响,并进行了含聚污水回注储层岩心动态损害实验。研究表明:当残余聚合物浓度由0 mg/L时逐级增加到150 mg/L时,注入水悬浮物浓度增加了近269.0%,粒径中值仅增加0.3μm,抽滤速度下降了99.3%,含油率下降了86.5%,镁钙离子浓度下降了18.0%。残余聚合物的絮凝作用以及对纤维滤膜的吸附作用是悬浮物增加、抽滤速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乳化作用使得常规含油率测定值偏低,且残余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越高,注入水水质变化趋势越明显。另外,单一残余聚合物对高渗透储层损害有限,其与悬浮物及含油的协同作用是主要伤害源。  相似文献   
708.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勘探投入大、采油平台使用寿命短、生产操作费用高和水驱采收率低等特点,如何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从海上油田LD10—1开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点,利用理论分析和室内评价实验,开展了早期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实施聚合物驱不仅大大缩短油田开发时间、节省操作费用,而且最终采收率也比中后期实施时高。在化学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凝胶+聚合物”段塞组合驱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纯聚合物驱。A23井单井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于2006年3月23日开始,矿场监测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大幅度提高,吸液剖面明显改善,部分油井已陆续见到“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709.
为了解决泥页岩井段井壁不稳定问题造成井下事故和地层损害等问题,研究出甲酸盐钻井液配方。该体系主要由增黏型降失水剂、降滤失剂、润滑剂、抑制剂、甲酸盐等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甲酸盐钻井液具有滤失量小、固相含量低、体系摩阻小、抑制性好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防止地层损害与稳定井壁。同时体系的剪切稀释性强,有利于降低循环压耗,充分发挥水力,提高钻井速度。  相似文献   
710.
Drilling fluid is a common flushing medium used in pile foundation, geological drilling and petroleum drilling. Study on ultrasonic propagation properties in drilling flui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developing equipments to non-contact measuring concrete casting level for bored pile, but also for developing equip- ments considering drilling fluid as signal channel. The existence of clay particles makes the ultrasonic propagation and attenuation in drilling fluid much different from pure water. In order to know the relation among ultrasound frequency, slun-y density and depth,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bout ultrasound propagation in water-based bentonite slurry were finished. Wavelet method was adopted to process the gained original waves of ultrasonic propagation in slurry, so we knew the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ultrasound propagated in different drilling fluid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The first group experiments shows that with density of drilling fluid increase, ultrasonic velocity will decrease but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will increase if ultrasonic frequency keep constant. The second group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power of ultrasound will intensify in small bore hole,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oretical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