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1220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4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华  梁士楚  胡刚 《山地学报》2007,25(4):475-482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乔木层χ2检验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1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3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4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灌木层χ2检验仅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8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2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整体来看,种对间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数较少,大多数种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2)正关联的种对主要体现了它们间生物学特性相近,对生境的生态适应性相似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而负关联的种对间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条件的适应性相异或存在相互竞争;(3)喀斯特石山生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为干扰的加剧等因素对阴香群落种间关系的波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2.
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探讨——基于"五普"分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大都市区发展创造了条件,大都市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新的空间载体。对大都市区进行界定是大都市区研究的前提。本文提出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界定中国大都市区的简化方法,并对中国大都市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3.
河北沽源—多伦地区中生代含铀火山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沽源和多伦地区是燕辽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界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白旗组、张家口组,下白垩统大北沟组和花吉营组。张家口组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是铀(钼)矿床的主要含矿主岩。中生代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化学成分富硅、偏碱,δ值1.17-7.60。稀土元素特征反映火山岩有壳幔混合和壳源改造两种成因。火山岩形成于弱造山环境,其年龄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时间吻合。张家口组酸性火山岩具有我国相山产铀火山杂岩富硅、富钾,铕极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4.
云南蒙自五里冲水库岩溶及其工程处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康彦仁  张邦仞 《中国岩溶》2002,21(2):120-130
五里冲水库个旧组(T2^cg)灰岩,岩溶极其发育,其中尤以洼地深、峰丛高、溶洞多又大,地下河管道单一较长、岩溶总体发育历史悠久为特点,以更新世以来岩溶最为发育,现今地下河管道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至今。因区域地壳持续抬升,岩溶没有成层发育的规律,但自上向下递减现象明显。工程上五里冲水库是以帷幕高压灌浆技术为主辅以其它多种方法处理溶洞及封堵地下河,利用天然盲谷成库的一座无大坝中型水库。帷幕高压灌浆技术先、便捷、可靠。水库蓄水己达设计水位,发挥了效益。一年可向蒙自县供水8161万m^3,可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2.3万亩,向城市及工业供水1210万m^3,使蒙自水利化程度由37%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65.
为了对多条二维剖面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和解释,本文考虑了各剖面交点处的约束条件,通过建立统一的偏导矩阵,将各剖面资料联立求解.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首都圈内6条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和解释,得到该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确定了壳内存在的4处低速层(体)的空间范围及断裂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6.
地质环境系统是对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作出共同响应的一定范围内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 ,是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文中以洞庭湖区防洪减灾为例 ,探讨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特征与研究思路。地质环境系统具有边界不确定性 ,影响传递的远距性与滞后性 ,系统行为的取向性、不确定性、难控性与反直观性 ,系统的社会性与共享性。因此 ,必须从成生、发展的角度 ,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把握自然状态下系统演变的固有规律 ,分析叠加人为活动后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顺应自然、约束自然与人类自身 ,是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优化地质环境系统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7.
“华北型”煤田岩溶水害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型”煤田的开采普遍受到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威胁,近年来,煤田岩溶水害的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认为岩溶裂隙水网络是发生突水的物质基础,隔水层的岩石水学性质及厚度是突水的制约因素,断裂构造是突水的关键因素,采矿活动是突水的诱发因素;在水害防治方面,采用疏水降压、注浆改造、帷幕截流等技术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本文旨在介绍水害现状,分析探讨治理对策,为治理煤田水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李国振 《干旱区地理》2001,24(2):189-192
根据阜康生态试验站试验小区1999-2000年冬小麦不同灌溉量控制试验,验证了冬小麦水分敏感期为拔节-灌浆期,探讨了该区冬小麦产量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阜康地区冬小麦返青水应采用“小水”灌溉的方式。同时通过对小区冬小麦成熟期灌水过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动态观测分析,提出冬小麦在成熟期对灌溉水分的消耗利用集中在0-30cm土壤层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9.
临汾龙子祠泉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讨论了龙子祠泉岩溶水系统岩叶下水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岩溶地下水对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0.
《Journal of Hydrology》2001,240(3-4):206-224
A new model of the early evolution of limestone karst aquifers in the dimensions of length and depth is presented. In its initial state the aquifer consists of a rock massive with evenly spaced fractures of about 50 μm aperture widths with a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10−7 ms−1. In addition to this a coarser network of prominent fractures with aperture widths of several 100 μm is also present.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nstant recharge 450 mm/year, or constant head from the input of allogenic streams are imposed. First the position of the water table in the aquifer is calculated, then dissolutional widening during a time step in all the fractures below the water table is found by use of the well-known nonlinear dissolution kinetics of limestone. This is iterate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water table as well as the fracture widths are found as a function of time. In the case of constant recharge to a karst plateau, the water table in any case drops to base level and conduits there propagate from the spring headwards. If constant head conditions are valid the position of the water table remains almost stable and conduits propagate along the water table from the input towards the spring. There is competition between conduit evolution along prominent fractures and along tight fissures close to the water table. In any case under constant head conditions one of these pathways wins, and early karst evolution is terminated by a breakthrough event with an explosive increase of the flow through the aquifer until constant head conditions break down. Depending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nstant head or constant recharge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it is possible to describe models of cave genesis, which have been derived from field evidence, such as the water table models of Swinnerton and Rhoades as well as the four-state model by Ford and Ewers (Can. J. Earth Sci., 15 (1978) 17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