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0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赵丽君 《地质与勘探》2010,46(1):102-112
克拉通边缘岩浆侵位及其相关的浅层构造变形制约,不仅是深部壳幔相互作用及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的浅部响应和表现,而且是从克拉通活化发展到造山作用的物质和事件记录之一。通过对燕山东段盘山花岗岩岩体周缘构造变形特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结合40Ar/39Ar热年代学测试和分析,提出盘山岩体侵位前、侵位时其上覆岩层的构造演化过程:三叠纪末(210-200Ma)盘山岩体侵位前,燕山中东段受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了近东西向的马兰峪复背斜和蓟县逆冲断裂;盘山岩体侵位于先期形成的马兰峪复背斜南翼,并侵蚀了蓟县断裂;蓟县断裂的后期再次活动截切了盘山岩体的周缘向斜。岩体及同缘构造的相互关系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的中生代早期岩浆形成于强烈的克拉通活化后一个由挤压变形向相对平静期转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522.
西藏措勤尼雄岩体是冈底斯造山带白垩纪大规模酸性岩浆活动的代表之一,著名的尼雄富铁矿体就主要赋存在发育闪长质包体的尼雄岩体外接触带上。因此要探讨此富铁矿体的成因机制,就需要对邻近的尼雄岩体进行研究。本文报道了尼雄岩体的寄主岩石(~116Ma和~110Ma)和闪长质包体(~110Ma)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数据,以约束其岩石成因,并通过与南美智利安第斯铁成矿作用的对比,初步探讨了尼雄岩浆活动与富铁成矿作用的可能联系。尼雄岩体寄主岩石富硅(SiO2=67.52%~76.3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6~1.05,属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包体属偏铝质(A/CNK=0.82)中钾钙碱系列岩石。寄主岩石与闪长质包体具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蜘蛛图型式,如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U和Th)、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和Zr)。寄主岩石中约116Ma的样品具高的(87Sr/86Sr)i值(0.7145和0.7156)、负的全岩εNd(t)(-8.9和-7.8)和锆石εHf(t)(-7.1~-3.0),对应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1.55~1.60Ga)和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40~1.60Ga);约110Ma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具偏低的(87Sr/86Sr)i值(0.7066~0.7095和0.7088)、负的全岩εNd(t)(-8.1~-5.2和-7.8)和锆石εHf(t)(-6.2~-2.1和-6.8~-0.2),对应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和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1.34~1.56Ga和1.20~1.60Ga。结合文献数据提出,尼雄岩体很可能是中上地壳来源的壳源熔体和古老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幔源熔体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并且幔源物质的混入量随时间有增加的趋势(即从约116Ma的50%到约110Ma的65%~75%)。初步认为尼雄岩体可能处于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有关的俯冲板片角度变陡并断离(约110Ma)的伸展背景。尼雄岩体在岩浆作用成因、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均可与南美智利安第斯富铁成矿带进行很好的对比,因此本文主张,尼雄富铁矿成矿作用与邻近地区的闪长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即这些闪长质岩浆活动为尼雄富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523.
小黑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由变形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上述三类岩石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70~174 Ma、174±1 Ma和177±2 Ma;后期花岗质伟晶岩脉的侵位时代为175±1 Ma。这些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反映了小黑山岩体是一个侏罗纪侵位的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铪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小黑山岩体主要来源于高压下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幔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而且直接参与了花岗岩的成岩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小黑山岩体乃至华北东部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作用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地壳增厚,进而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4.
牟平院格庄岩体位于胶东东部,为燕山晚期形成的与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岩体之一.获得院格庄岩体崖西、后野、西上寨3个单元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8.10±0.66)Ma、(118.52±0.78)Ma、(118.80±0.67)Ma,皆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25.
营厂岩体分布于辽北西丰县和隆镇境内,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6.1 Ma±1.5 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营厂岩体w(Na2O)/w(K2O)平均值为1.0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2.15,属钙碱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值为1.16,A/CN平均值为1.99,属过铝型;Rb、Sr、Ba、Th、Hf含量偏高,Cr、Ni、Co、V、Rb、Zr、Nb等元素含量低,为"S"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w(ΣREE)=82.80×10-6w(LREE)/w(HREE)=15.76,w(La)N/w(Yb)N=24.32,表明其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稀土配分曲线右倾。δEu=0.80,铕弱负异常,说明成因与板块运动有关,w(Sm)/w(Nd)=0.20,w(Ba)/w(Sr)=1.60,w(K)/w(Rb)=249.15,表明具有壳源性质。营厂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特点,其属于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在挤压环境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从而形成活动陆缘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26.
The Zhongchuan distric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Western Qinling. The Zhongchuan granite pluton occurring in the centre of the Zhongchuan metallogenic area has been poorly constrained, though the Triassic granite in Western Qinling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In‐situ zircon U–Pb ages,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data are presented for host granite and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MMES) from the Zhongchuan pluton, in order to constrain its sources,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lut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apparently reflect exchange between the MMES and the host granitic rocks mainly due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coeval felsic host magma and mafic magma. The zircon U–Pb age of host granite (231.6 ± 1.5 to 235.8 ± 2.3 Ma) has overlapping uncertainty with that of the MMES (236.6 ± 1.3 Ma), establishing that the mafic and felsic magmas were coeval. The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MMES (εHf(t) = −13.4 to 4.0) is distinct from the host granite (εHf(t) = −15.7 to 0.0), indicating that both enriched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e mantle (SCLM) and crustal sources contributed to their origin. The zircons hav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of 1064 to 1798 Ma for the host granite and 858 to 1747 Ma for the MM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granitic pluton was likely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 Late Mesoproterozoic crust, with subsequent interaction with the SCLM‐derived mafic magmas in tectonic affinity to the South China Block.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