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变质片岩区的边坡破坏与结构面和坡面的组合密切相关,块体理论在分析结构面和坡面组合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秦岭北坡西安市黑河水库左岸108国道边坡为例,说明变质片岩区边坡稳定性的块体理论分析方法。作为准备工作,本文编制了块体理论相关程序和制作等密度图的相关程序。通过现场调查,本文将黑河库区108国道沿线边坡分成了15段,其中有4个潜在崩塌段。针对这4个潜在崩塌段,本文在每段中选取一个典型点,借助自编程序,使用块体理论分析方法寻找可动块体、关键块体并计算剩余下滑力。计算所得关键块体的结构面组合形式和实际相吻合,所得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表明4个潜在崩塌段中有3段崩塌危险性较高,且需要采取工程措施以防止崩塌阻断108国道。说明了变质片岩区边坡稳定性的块体理论分析方法,对变质片岩区其他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2.
利用河北省20个酸雨观测站2012—2019年的酸雨观测日数据和2013—2019年的SO2、CO、NO2、O3、PM10、PM2.5环境气象逐日数据,分析了河北省不同气候区酸雨特征及其与其他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8年来,强、弱酸雨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强、弱酸雨在燕山丘陵气候区与冀东平原气候区交界的东部发生概率均较其他地区高。此外,弱酸雨在太行山气候区与山前平原气候区交界的南部发生概率较高。(2)当降水级别为小雨,太行山气候区主导风向为北风、山前平原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冀东平原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燕山丘陵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风、冀北高原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有利于河北省各气候区发生强酸雨。(3)冀北高原气候区及山前平原气候区发生大雨及以上级别的降水事件时,对SO2、NO2清除效果较好;燕山丘陵气候区、太行山气候区及冀东平原气候区发生中小雨级别的降水事件时,对SO2、NO2清除...  相似文献   
533.
利用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变化对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为霾日高发区,年均霾日达53.7 d,其中轻、中、重度霾日数分别为26.9、24.1和2.7 d,川西高原年均霾日数不足1 d。霾日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东部及南部,轻、中、重度霾日高值区分布与霾日基本一致。(2)近39 a盆地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3 d/10 a,霾日数及霾分布范围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霾日数和霾范围呈减小趋势。(3)霾在冬季发生频繁,冬季年均霾日数达24.7d,且盆地大部地区超过30 d。(4)近39 a盆地共发生持续性霾12 782次,自贡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为持续性霾的高发区;盆地共发生区域持续性霾509次,其中10 d的区域持续性霾发生的次数最多,占比为87.8%。(5)盆地霾天气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为PM2.5和PM10。二者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开始减少,21世纪1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21世纪10年代前盆地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污染物的排放与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霾事件出现频率较高。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治理,在21世纪10年代,盆地区域污染物排放减少,区域升温率减小,相对湿度显著升高,霾出现频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34.
传统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划分方案以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SSA)为基础,不代表任何特殊的岩石实体,仅以推测的绝对测年值为界线进行单元划分,脱离了客观的岩石记录和地球演化系统,不利于对前寒武纪地球系统的研究。2004年—2008年前寒武纪划分参考方案,以反映地球历史阶段特征的“关键事件”为界线,创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的“金钉子”,建立客观的、“自然的” 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并且通过全球一级事件群把前寒武纪划分为5个宙,即创世宙、冥古宙、太古宙、过渡宙和元古宙。另外,经过综合分析建议将埃迪卡拉纪归到显生宙。因此,对前寒武纪的研究实际上变为对“前埃迪卡拉纪”的研究,使术语“显生宙”在内涵和应用上更加一致。虽然“参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还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需要大量的研究去充实和细化,但是对这两种划分方案的系统研究和对比,可以给我国前寒武纪工作者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