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3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9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带近地表地质变形带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相对高的地质和GPS滑动速率,地表破裂型地震频发。在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老城西和半果巴、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和玛沁、海原断裂带松山等地点的探槽地质剖面揭露了这些走滑断裂带累积地质变形带的基本特征。阿尔金断裂带半果巴探槽和阿克塞老城西探槽、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探槽和玛沁探槽揭露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约12m左右;海原断裂带松山拉分盆地边界单条走滑断层地质变形带宽度不足10m,考虑到地震期间拉分盆地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变形,则拉分盆地本身也应作为强变形带处理。由此可见,经历过多个地震地表破裂循环的东昆仑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其地质变形带的宽度是有限的,具有变形局部化特征。单条走滑断层的地质变形带宽度一般为10余米,比较保守地估计应<30m,走滑断层斜列阶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取决于阶区本身的宽度  相似文献   
72.
阿尔金山脉新生代剥露历史——前陆盆地沉积记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疆且末县江尕勒萨依盆地位于阿尔金山脉的北西山前,其内连续沉积了中生代一新生代地层。盆地内古新统一始新统为河流相沉积;渐新统至中新统为山麓河流相灰色砾岩和棕色砂岩;上新统为山麓洪积相砾岩夹泥岩;下更新统全为砾岩层。岩性组合特征及其砂岩碎屑、砾石组分变化规律,反映出阿尔金山脉的新生代剥蚀历史:古近纪早、中期,阿尔金山脉的地形高差小,古生界双峰式火山岩首先被剥蚀;至渐新世末一中新世早期,山脉高差加大,基底元古宇开始出露地表被剥蚀;中新世末期,山脉高差进一步加大,剥蚀速率加快;至第四纪早期西域砾岩开始沉积时,地形高差加剧,中、古元古界开始暴露被剥蚀。区域资料分析表明,阿尔金山脉在新生代具有多期次阶段性隆升的特征,存在3期次快速隆升事件:渐新世末一中新世早期、中新世晚期(大约8Ma)和第四纪早期。  相似文献   
73.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第四纪以来的水系位错与滑动速率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宏发  虢顺民 《地震地质》2000,22(2):129-138
从阿克塞西红崖子向东经肃北至红柳峡口长约 150km的范围内 ,通过沟、脊位错的分级与相关阶地年龄测试分析 ,将第四纪以来的水系位错量分为 8级 ,并分别给出其形成年龄 ,得到各时段的断裂滑动速率介于 4 .7~ 6.7mm/a ,平均值 6.0mm /a,局部段落某个时段内最高滑动速率值7.7mm/a。位错量与滑动速率的空间分布有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 ,这可能表明破裂从中间向两端发展的过程 ;在时间上 ,上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比其它各个时段都大 ,这可能与青藏地块在距今 5Ma以来的快速隆升及大规模挤出运动相关。资料表明 ,断裂破裂有从主体断裂某一段落扩展到邻近地带 ,最后又回到主体断裂其它段落的时空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4.
CRETACEOUS (?) VOLCANIC ROCKS ON THE NORTH END OF THE ALTYN TAGH FAULT: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1 PanGuitang ,WangPeisheng ,XuYaorong ,etal.CenozoictectonicevolutionofQinghai Tibetplateau[M] .Beijing :Geo logicalPublishingHouse ,1990 .32~ 6 8(inChinese) . 2 ZhengXiangshen ,BianQiantao,ZhengJiankang .OntheCenozoicvolcanicrocksinHohxildisreict,QinghaiProvince[A] .ActaPetrologicaSinica,1996 ,12 ( 4) :530~ 54 5(inChinesewith…  相似文献   
75.
A.S.Meriaux    P.Tapponnier    F.J.Ryerson    Xu Xiwei    Wang Feng    J.Vanderwoerd   《地学前缘》2000,(Z1)
LARGE-SCALE STRAIN PATTERNS,GREAT EARTHQUAKE BREAKS,AND LATE PLEISTOCENE SLIP-RATE ALONG THE ALTYN TAGH FAULT (CHINA)  相似文献   
76.
LARGEST ALTYN TAGH LITHOSPHERIC SHEAR FAULT IN CENTRAL A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RGEST ALTYN TAGH LITHOSPHERIC SHEAR FAULT IN CENTRAL ASIA  相似文献   
77.
SEDIMENTARY PROCESS OF THE CENOZOIC BASIN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LIP-HISTORY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NW CHINAtheprogramsof ( 1)theYoungGeologistsFoundationoftheMGMR (No .Qn979812 ) ;;( 2 )theNational (No .G19980 4 0 80 0 ) ;;and ( 3)the  相似文献   
78.
新疆阿尔金山拉配泉铜矿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拉配泉铜矿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的矿化区。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铜矿化区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矿区矿化、控矿构造特征,及其矿区元素组合分析,表明了该区的铜矿化是在区域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块状硫化物的原始堆积基础上受后期阿尔金北缘断裂和拉配泉断裂带活动而富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79.
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东段中生代南北向伸展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发育了延伸大于300 km、东西走向的拉配泉断裂,为南倾的正断层,局部倾角可以低至30°以下。断层中段表现为30~50 m厚的韧性剪切带,发育有较好的糜棱岩组构和矿物伸展线理;东段和西段以碎裂变形为特征。断裂带内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香肠构造、不对称褶皱和次级脆性和韧性断裂,都指示了上盘向南的正滑移剪切方式。两方面证据控制了拉配泉断裂的活动时代。首先,拉配泉断裂上盘局部产出早-中侏罗世沉积地层。侏罗系地层中的砾石,特别是其中的含叠层石硅质灰岩和紫色石英岩,可以与断裂下盘的岩石相对比。早-中侏罗世地层可能为拉配泉断裂之上的伸展盆地沉积。其次,拉配泉断裂下盘岩石的40Ar/39Ar热年代学分析给出2个明显的冷却事件。较老的事件出现在约220~187 Ma之间的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而年轻的事件出现在早白垩世的晚期(约100 Ma).约220~187 Ma之间的冷却年龄在拉配泉断裂下盘岩石中普遍存在,代表了拉配泉断裂正断作用的主要阶段。约100 Ma时,断裂东段的正断作用再次活动,该事件可能被南倾的恰什坎正断层运动所叠加而增强,并与拉配泉断裂的东段合并。这2条断裂具有共同的上盘向南的正滑移运动方式。青藏高原和东亚其它地区的中生代伸展作用可以归结为特提斯洋向北和太平洋向西俯冲形成的弧后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80.
康磊  刘良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地质通报》2011,30(7):1066-1076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 SiO2>69.0%, Al2O3>13.0%,(K2O+Na2O)>7.0%, K2O/Na2O>1, A/CNK介于1.04~1.08之间,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偏低(128.47×10-6~150.67×10-6), Eu负异常中等(δEu=0.59~0.67), LREE相对富集,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其Nb/Ta、Zr/Hf比值接近上地壳, 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7.13~-5.1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786~1912Ma, 反映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源岩判别图解和Al2O3/TiO2<100指示其为中上地壳变质砂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0.3Ma±1.2Ma, 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0.4, 推断该年龄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