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81.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圈闭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圈闭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且上构造层的圈闭与下构造层的圈闭完全不同。上构造层圈闭位于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和盐拱背斜等类型。这些圈闭常以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砂岩为储层,以上第三系库车组泥岩作为区域性盖层。下构造层圈闭位于下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下,三叠侏罗系煤层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转折褶皱、断层转折——断层转折叠加褶皱等构造圈闭类型;这类圈闭以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为储层,以下第三系膏盐层为区域性盖层。文章分析了库车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认为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东段较西段有利,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有利。  相似文献   
282.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本文首先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主要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侏罗系湖沼相泥岩和煤岩是盆地主要的气源岩 ,三叠系湖相泥岩是盆地主要的油源岩 ,克依构造带是盆地主要的烃源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构造、地层压力和油气分布等资料对盆地的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认为库车盆地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两种 ,即断层、不整合面和砂体。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位于盆地北部的克依构造带 ;不整合面和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主要与盆地南部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塔北隆起上的油气有关。不同类型的源岩具有不同的排烃时间和油气运移时间。运移动力主要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 ,垂向运移距离在 2~ 5 km之间 ,侧向运移距离较长 ,一般在 2 0~ 4 0 km之上 ,并以前者为主  相似文献   
28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南2构造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东段的依奇克里克背斜南部。通过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K-Ar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其与天然气藏成藏过程关系的研究,确定了依南2侏罗系气藏的形成期次和过程,建立了气藏的成藏模式。依南2气藏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有机包裹体形成和后期气藏形成两个阶段。天然气注入开始于吉迪克末期-康村期,该阶段是包裹体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中期以后可能是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气源岩天然气进入储集层的排烃方式是直接排气,进入储集层形成气藏。天然气运移距离短,散失少;并有良好的煤系泥岩作为盖层,保存条件好;因而形成了依南2侏罗系气藏,原生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284.
本文利用野外调查结果、二维地震反射剖面、钻井和测井数据建立了一条横穿库车河地区的南北向构造剖面,将库车冲断褶皱带划分为北部褶皱带、克依构造带、秋立塔格背斜带和亚肯背斜带。作者在库车冲断褶皱带北部发现了渐新世—中新世角度不整合,在库车南部亚肯背斜和东秋立塔格背斜顶部发现了构造生长地层,通过确定构造生长地层的底界,利用库车河地区古近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磁极柱,判断亚肯背斜和东秋立塔格背斜构造生长地层的沉积时代为5.2±0.2 Ma。上述结果暗示库车冲断褶皱带北部山前带的变形始于渐新世,并且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的构造改造,南部秋立塔格背斜带和亚肯背斜带形成较晚,可能是上新世开始变形,而且变形活动持续至今,由此看来库车冲断褶皱带的变形时代由北向南变新。作者估算东秋立塔格背斜上新世以来(5.2±0.2 Ma)的构造变形量为7.5 km,变形速率为1.5 mm/a。  相似文献   
285.
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前陆盆地的北侧, 由浅部和深部两个层次的构造组成, 上、下不同层次的构造具有不一致性。浅部层次的构造主要为断层传播褶皱、断层传播- 滑脱褶皱, 这些构造的突破断层发育, 不利于油气的保存; 深部层次的构造主要为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突发构造和断层转折褶皱, 这些构造在走向上相互转变, 构成了本区最有利的构造圈闭。断裂是本区最重要的构造, 它不仅是烃源岩排烃的有效机制, 而且是油气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286.
A regional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of Schrenk spruce(Picea schrenkian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nnual(previous July to current June) streamflow of the Kuqa River in Xinjiang, China, for the period of 1414–2015. A 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ee-ring data accounted for 63.9% of the total variance when regressed against instrumental streamflow during 1957–2006.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regression estimates against independent data. High streamflow periods with a streamflow above the 602-year mean occurred from 1430–1442, 1466–1492, 1557–1586, 1603–1615, 1687–1717, 1748–1767, 1795–1819, 1834–1856, 1888–1910 and 1989–2015. Low streamflow periods(streamflow below the mean) occurred from 1419–1429, 1443–1465, 1493–1556, 1587–1602, 1616–1686, 1720–1747, 1768–1794, 1820–1833, 1857–1887 and 1911–1988. The reconstruction compares well with the tree-ring-based streamflow series of the Tizinafu River from the Kunlun Mountains; both show well-known severe drought events.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also shows highly synchronous upward trends since the 1980 s, suggesting that streamflow is related to Central Asian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Thus, the influences of the extreme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low streamflows on local society may be considerable.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watershed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 in the hydrologic regime of the Tarim Basin observed during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87.
石广仁 《地质科学》2008,43(4):798-809
鉴于世界上极大多数盆地模拟系统的超压史尚未达到实用水平,本文基于力平衡方程、质量守恒法则及达西定律,完整地推导出了与温度全相关的有效骨架压力史的数学模型,使之适用于盆地模拟。通过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实际模拟,尤其是克拉2井和依南2井超压史的现今值接近于实测数据,即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约为3%和5%,证明该有效骨架压力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既能使超压数值模拟避免通过岩石力学实验来测试有效骨架压力,又能达到实用水平。库车坳陷的实例指出:1)在有效骨架压力计算中所用的孔隙流体的密度和黏度与温度相关是必要的,否则超压计算结果会远离实测压力数据。这也恰好与盆地模拟中这两个参数原本与温度相关一致了;2)影响超压的最敏感参数是渗透率,将实测压力数据作为约束条件,在容许的范围内对Kozeny-Carman渗透率公式中的Sa(骨架的颗粒比面)进行校准,这是获得正确的超压史之关键;3)剥蚀事件对地史、热史乃至超压史的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8.
库车褶皱冲断带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沉积古近系和新近系两套盐岩,在其西部发育盐底辟构造。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以及平衡剖面制作,探讨了库车褶皱冲断带盐底辟的成因机制。库车褶皱冲断带盐底辟分为两种类型:沿喀拉玉尔滚走滑断层发育的点状盐底辟构造-盐栓;发育在吐孜玛扎地区的线状盐底辟构造-盐墙。库车褶皱冲断带西段盐上生长地层主要发生在库车组中段沉积期及以后,库车组中段发育角度不整合面,反映盐底辟的形成。盐栓受走滑作用的控制,为走滑拉张作用的产物,而盐墙受库车组中段及其后差异压实作用的控制,受挤压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28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根据大量地震与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表征库车坳陷盐构造流动变形特征的净生长量、生长率及应变速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厘定库车坳陷盐构造初始形成时间在中新世早期,盐构造早期生长缓慢而稳定;上新世中晚期一第四纪进入快速生长期,晚期盐构造生长速率高且差别大。库车坳陷盐构造演化可分为盐膏层沉积期、低幅度盐枕缓慢发育期、盐背斜构造发育期、盐底辟发展期、盐底辟刺穿破坏期五个连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90.
新疆南天山山前地区中生界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和喀什凹陷是塔里木盆地南天山山前的东、西两个勘探热点地区,已发现以克拉2气田为代表的多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两个地区的中生界为河流-湖泊-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是主要的烃源岩,煤系源岩以生气为主,生气强度大,湖泊相烃源岩以生油为主,油气源充足.喜马拉雅期,在南天山强烈挤压和推覆作用下,山前形成一系列成排成带展布的褶皱-逆冲断层带,并表现为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特征,圈闭发育,类型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库车坳陷和喀什凹陷发育多套优质的储盖组合,并以古近系巨厚膏泥岩与白垩系砂岩构成储盖组合为主.南天山山前已发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三叠-侏罗系湖相、湖沼相烃源岩和石炭系碳酸盐岩,以晚期成藏为主,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因此,南天山山前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既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也是石油勘探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