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8篇
  免费   2538篇
  国内免费   5738篇
测绘学   740篇
大气科学   2290篇
地球物理   2079篇
地质学   10107篇
海洋学   887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808篇
自然地理   650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669篇
  2021年   740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631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727篇
  2014年   971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890篇
  2011年   720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561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971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8篇
  1950年   7篇
  1948年   10篇
  1946年   7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16篇
  1941年   15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用中国西部10省区(110°E以西)13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夏半年4—10月的月降水相对系数、月际和年际标准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受不同降水体系影响,降水在时空上的差异很大。天山北部主要受西风带降水体系影响,月际降水差异不大;西北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雨带影响,降水具有西进北抬尔后东退南辙的特征;高原季风雨带对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有明显影响,雨季从东南向西北开始,而结束与此相反。月际和年际标准差表明,在以南疆盆地为主的东北—西南一带地区的标准差为高值区,而该地区以东和以北地区的标准差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92.
对流层大气环流的甚低频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红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6,54(4):427-436
对1951—1992共42a500hPa北半球高度场的月平均资料进行了纬圈谐波分析,计算了35°N与55°N超长波振幅及位相,以及35—55°N北半球月平均纬向风距平百分比。对超长波振幅及纬向风距平百分比做了小波转换。结果表明,对流层大气环流变化中存在3种准周期性的甚低频振荡:1.年代际的振荡;2.准2a周期振荡(QBO);3.半年韵律。同时发现对流层QBO和平流层赤道纬向风QBO之间可能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993.
吴统文  钱正安 《气象学报》1996,54(5):558-568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构造了一个34层球坐标原始方程波-流相互耦合谱模式,利用此模式从拉格朗日平均环流的观点研究了在常定流下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冬季,由于行星波上传到平流层而大大增强了中高纬地区向极地向下的O3输运;并且还表明,热带纬向风的QBO不仅通过影响东、西风切变而引起热带O3分布的年际变化,而且通过影响行星波的传播引起了行星波对O3输运的年际变化,这表现为当热带纬向风处于东风位相时,中高纬地区行星波对O3的输运比西风位相时强。  相似文献   
995.
热带太平洋线性海气耦合系统的主模与ENS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倩  杨修群 《大气科学》1996,20(5):547-555
本文利用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线性海洋大气动力学以及完整的关于不均匀气候态线性化SST预报方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模式, 在真实的气候背景态和参数域内,研究了海气耦合系统的特征值问题,确定了线性耦合系统主模的特征周期及其稳定性特征,进而揭示了主模和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准两年振荡是线性海气耦合系统中的最不稳定模态,且只有该模态类似于ENSO水平结构。因此,准两年振荡很可能是海气耦合系统固有的最根本性的振荡过程。本文也对准两年振荡的形成与年循环的关系以及它在ENSO时间尺度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测定断层泥中石英年龄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7.
水文预报及信息显示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SMAR(Soil Moisture Accounding and Routing)模型及其改进--分布式任意时段长模型。简要讨论了参数优化,河道汇流演算方法、实时预报及校正理论等。介绍了水文预报及信息显示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和环境要求及该系统在长江三峡区间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PNA流型的年际变化及温、热带太平洋海温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广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2,16(5):583-591
本文分析了PNA型环流的年际变化和影响因子,发现它存在两种优势周期振荡:一种是3—5年的振荡,另一种是10年左右的振荡.研究表明,前者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相对应(同相关系),后者与北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一致(反相关系).揭示了PNA型环流的变化与北太平洋海温比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具有更密切的联系.并且由于北太平洋海温影响的频带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不同,它的作用有时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同相,有时则反相,使得ENSO与太平洋-北美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变得复杂化.指出当考虑北太平洋海温的共同作用后  相似文献   
1000.
莱州湾地区10万年以来沉积环境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子成  韩有松 《地质论评》1992,38(4):360-367
本文用热释光测年和地球化学标志法研究了莱州湾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石英的375℃热释光峰作为测年基础。岩芯样品的测定结果、反映了自全新世(1.2万年)至晚更新世(11万年)地层的年代特点。实验中来用了Sr/Ba、Rb、Mn/Fe和CaO作为地球化学标志,所得数据经Sheppard方程和Fisher判别处理。在得到的沉积环境变化曲线和大洋δ~(18)O曲线对比中可以看出,本区在十万年以来出现过三次海陆相地层变化序列,其中在距今11—7万年和深度为43.5—60m处,在距今4.6—2.1万年和深度为23—35m处,以及在距今1.1—0.6万年和深度为8—11m处出现过三次海相地层,分别与沧州、献县和黄骅海侵事件相应,并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