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56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豫陕晋金三角金矿成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豫陕晋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该金三角的成矿条件极为优越,处于多构造体系复龠 我间,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控金断裂系统网络交织、金源层(体)广布,所以金的成矿类型繁多,金矿床星罗棋布,文章对该区金矿成矿作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82.
李立群 《矿产与地质》1999,13(6):343-347
中条山地区胡篦型铜矿深部出现的四种特殊类型矿脉(巢),其产出地质特征表明胡篦型铜矿大脉状铜矿化不完全限于矿层之内,在特殊地质环境下也可形成于矿层外部。胡篦型铜矿床在热液成矿作用晚期不是一个简单的铜质迭加富集,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物质演变过程,且有钴组份参与了成矿,从而丰富了矿床成因的地质认识,拓宽了今后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83.
海沟金矿区脉岩发育,主要类型有闪长玢岩、次安山岩、徨绿岩、正长闪长玢岩,按其与矿脉穿切关系划分为矿脉就位前脉岩、就位后脉岩,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脉岩具有良好的同源演化关系,它们不仅与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而且为金矿成矿带来成矿流体和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84.
赣中变质岩带的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中变质岩带主要由斜长(云母)变粒岩、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岩组成。斜长角闪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113±19Ma,相当于该变质岩带的原岩形成年龄。ε_(Nd)(t)值为2.4±0.1,说明岩浆起源于亏损程度较低的地幔源区:726.6±1.1Ma、403.1±6.4Ma的Rb-Sr等时线年龄表明赣中地区在新元古代末期、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变质热作用,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时代可与浙闽地区陈蔡群、建瓯群进行对比。因此赣中变质岩带并非长期公认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应是华夏地块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对华南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薛良伟  周长命 《地球化学》1999,28(5):473-478
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40Ar-^39Ar法测定了小秦岭303号石英脉的形成时代为石元古代。其流体包裹体属H2O+CO2+CaCl型,盐度为6.5%-12.98%,CO2含量高,Na^+〉K+。303号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2382±336)Ma-(2234±47)Ma,(^87sR/^86Sr)i为(0.7351±0.0019)-(0.7416±0.0004),^40Ar^^39  相似文献   
86.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被前人解释为地震液化的产物。文中对何家寨组MT发育层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系统的微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的研究,确定何家寨组MT沉积于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发现MT具有早期成岩作用特征,其形态类型和宿主岩性、沉积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多个方面对比探讨了MT微亮晶和地震“液化脉”之间的不同,明确指出,何家寨组MT的形成受到古海洋条件和沉积岩相的严格约束,具有鲜明的古环境意义,和地震没有必然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7.
内蒙古自治区碾子沟钼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北缘西拉木伦钼成矿带西段,为一典型的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该钼矿床矿脉(体)主要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内NNW、NW向断裂构造体系之中,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黄铁矿±辉钼矿+石英(Ⅰ)、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石英(Ⅲ)及石英±方解石(Ⅳ)4个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组分析、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为高温、中低盐度(490~550℃,盐度(w(NaC1))2%~10%,50~62 MPa)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δ18OH2O-SMOW(2.21‰)及δDH2O-SMOW(-68.9‰)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上升并不断汇聚于容矿断裂空间,伴随温度、压力降低(380~460℃,26~40 MPa→360~420℃,25~30 MPa)而进入两相不混溶区,流体开始发生沸腾→强烈沸腾作用,导致成矿元素Mo大量沉淀富集成矿,成矿晚期残余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δ18OH2O-SMOW为-2.41‰~2.51‰,δDH2O-SMOW为-110.1‰~-105.5‰),矿床属燕山早期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88.
钽矿是我国的紧缺资源,近年来对别也萨麻斯地区钽矿取得了找矿新进展,包括新矿点的发现以及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资源的找矿突破。区内伟晶岩脉广泛发育,为探究含矿脉体的成矿时代、查明区内典型铌钽矿物的矿物学特征,本文以L18号伟晶岩脉中的钽锰矿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地质年代等进行了分析。应用电子探针测试钽锰矿的化学组成,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定其U-Pb年龄,确定含矿脉体的形成年代。结果表明,研究区钽锰矿中Ta_2O_5含量为51.58%~74.80%,均值68.49%,Nb_2O_5含量为6.15%~27.63%;部分主量元素分布不均,未表现出规律的分带性,但矿物颗粒中心部位的CaO含量较边部低,横剖面上SiO_2含量相对稳定,TiO_2与WO_3显示不规律波动。这种特征表明钽锰矿并非单纯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而是可能受到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钽锰矿的U-Pb年龄为160Ma,说明钽锰矿化发生于晚侏罗世早期,与围岩海西期二云母花岗岩相差甚远,后者并非L18号脉体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89.
为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通过开展构造-蚀变专项填图、典型矿床解剖等工作,重点研究了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的特征标志;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13处找矿靶区,其中两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见到工业矿体,初步证明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在矿田新一轮"攻深找盲"工作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石英脉型金矿是广西大瑶山地区主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但一直没有高精度的年龄数据约束其成矿时代。论文首次 对大瑶山南部广西苍梧县上木水石英脉型金矿中的热液白云母进行39Ar/40Ar年龄法测年,获得坪年龄为(432.6 ± 3.2)Ma,相应 的等时线年龄为(428.2 ± 7.2)Ma,反等时线年龄为(425.3 ± 6.6)Ma,表明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这一数据进一步证明 大瑶山南部的古龙-夏郢环形成矿区主要以加里东期矿化为主,除了与加里东期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化 外,还存在石英脉型金矿。同时,位于大瑶山中部沿区域性大黎断裂分布的六岑-桃花-古袍金矿田的石英脉型金矿时代仍 然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高精度测年数据来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