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沈立建  刘成林  王立成 《地质学报》2015,89(11):2036-2045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蕴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对于沉积环境的重塑及物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兰坪盆地云龙组上段由一层碳酸盐岩及其上覆的碎屑岩组成。通过对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和碎屑岩∑REE总量分别为142.65×10-6~186.85×10-6和217.2×10-6~483.7×10-6,均值分别为167.44×10-6和358.7×10-6,(La/Yb)N值分别介于8.22~10.96和9.07~15.01之间,标准化曲线右倾,表明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负Eu异常程度中等,3个泥岩样品负Ce异常强烈,其他样品无明显负异常。利用对氧化还原环境最敏感的Ce/Ce*判断,云龙组上段沉积时期主要为氧化环境,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呈弱氧化性,部分层位为还原环境,氧化性:泥岩粉砂岩碳酸盐岩。Sr/Ba比值0.75,表明当时为淡水沉积。根据∑REE和(La/Yb)n,结合Fe2O3/MnO、EFMn、CaCO3(%)和Al(%)等其他特征值判断,碎屑岩沉积时期以温暖湿润为主、碳酸盐岩沉积时期以干旱炎热为主的古气候条件,并且存在干湿交替的气候变化。沉积物源来自于上地壳,原始物质主要为长英质岩石,还有部分的中基性岩。  相似文献   
172.
兰坪盆地西缘广泛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矿床,这些脉状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以普遍存在大量富CO2流体包裹体为特征,这在整个兰坪盆地是十分罕见的,显著区别于盆地流体成矿系统主导成矿的Pb-Zn矿床。为探明这种富CO2流体的来源,本文首次报道了盆地西缘2个代表性脉状铜矿床(连城、金满)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铜矿、黄铁矿的He和Ar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2个矿床不同样品流体包裹体中3He/4He比值变化较小,介于0.01~0.07 Ra之间,明显区别于幔源氦的3He/4He特征值(6~9 Ra),而与壳源氦的3He/4He特征值(0.01~0.05 Ra)极其一致;40Ar/36Ar比值变化较大,介于305~1142之间,明显高于大气中的40Ar/36Ar比值(295.5)。结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矿床中富CO2的成矿流体以混有少量饱和大气水的地壳流体为主,没有明显的幔源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173.
西南三江兰坪盆地隐伏岩体探测及其成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坪盆地内发育以金顶、白秧坪为典型代表的MVT型Pb-Zn矿床,其中金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现有研究成果中针对区域大规模成矿作用过程、成矿流体形成机制等认识仍存在分歧,特别是对盆地深部是否存在隐伏岩体有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重磁异常特征与遥感环形构造分析,认为金顶-白秧坪矿集区深部发育中酸性隐伏岩体;通过开展隐伏岩体顶、底埋深,3D展布形态的计算,发现深部岩体空间展布严格受中轴断裂控制,且白秧坪岩体埋藏较深,金顶岩体顶面呈断续凸起的串珠状,具有北浅南深的特点。依据区域构造演化及矿集区成矿时序,推测盆地内部隐伏岩体形成于走滑-应力松弛伸展期,与金顶-白秧坪矿集区主成矿期一致。进一步分析其成矿效应认为,盆地边缘深大断裂与中轴断裂带一起组成的深部岩浆导流体系,促进深部岩浆上侵;上侵岩浆为区域成矿提供主要的热源,直接参与盆地热卤水流体的形成,并促进热卤水运移至浅部断裂与盖层断裂中成矿。  相似文献   
174.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三江造山带中段,受印度-欧亚大陆斜向碰撞相关构造的强烈影响,导致地层序列及时代归属难辨,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认识存在诸多分歧。先期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在金顶铅锌矿集区内常见的含石膏岩地层并非前人认为的古新统云龙组的一部分,而是角度不整合于前古新统之上的一套新地层,暂定名为中新统金顶砂泥岩。系统的剖面测量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表明,金顶砂泥岩从下到上由洪积相砾岩、辫状河三角洲相粉-细砂岩夹泥岩和砾岩以及湖泊相粉砂岩夹泥岩组成,石膏层位于砾岩之上。辫状河三角洲相中频繁出现灰绿色、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及黄铁矿结核层,可能是频繁的区域性挤压作用造成的逆冲-走滑断层使上三叠统基底岩系中古油气藏破裂、泄露所致;该套地层内广泛发育的同沉积逆断层(视正断层)、滑脱褶皱和液化砂脉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指示沉积盆地发育期间地壳发生了NEE-SWW向缩短。金顶砂泥岩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近东西向挤压构造诱发并控制的周缘前陆盆地沉积,时代为中新世。这一认识为深入理解大陆斜向碰撞带构造演化及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5.
云南中西部喜马拉雅期岩浆及成矿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君烈  李志伟 《云南地质》2001,20(3):229-242
云南中西部喜马拉雅期分为4个构造幕,其岩浆侵入活动反映两个热旋回,当岩浆侵入活动结束后才出现火山喷发高潮。笔者首次将新生代内生成矿作用划分为6个时间序列。根据岩石类型组合、侵位时限、成矿专属性,首次将富碱斑岩分为6个超单元、18个单元,从7个方面总结各单元、超单元特征。对富碱斑岩和其它4类岩浆岩进行了演化规律的对比。探讨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与各类岩浆岩的成因关系,详细论述了铅同位素和惰性气体的最新资料并加以对比,初步认为两者深部物源与形成过程有本质上的重要联系,金顶及兰坪盆地内的热水矿床是一套与地幔及幔壳混合有一定关联的独立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6.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模拟与流体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沉积盆地模拟技术对兰坪地区中新生代的古水动力场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盆地晚白垩世地下水是由中、西部向南部一带流动,流速约为1.85mm/a-2.93mm/a,平均2.24mm/a。由北部的相对高势区和中西部的相对高势区向金顶-马登一带的相对低势区流动,流速约为1.64mm/a-2.38mm/a,平均2.01mm/a,至古新世,水头增高,水头差90m。到始新世平均流速较古新世时稍有增大,为16.12mm/a-20.90mm/a。云龙组单元的水动力面貌基本雷同于上白垩统。古新世、水头值约0.3m-2.0m。地下水令在盆地西偏北部一带形成一小块相对高势区,并向四周的相对低势区流动,其流速较缓,约为0.65mm/a-1.72mm/a。以始新世,由于金顶一带其相关的渗透系数仍很大(约0.2mm/a-34.16mm/a。综上所述,兰坪盆地上白垩统和云龙组单元水势分布及水动力场面貌同古构造的发展关系密切,金顶-一带则正位于该低势区内,这就为含矿物质的水溶液的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和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7.
云南金顶铅锌矿矿床控矿作用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的铅锌矿床,了解该矿床的控矿作用,分析矿化富集规律,建立起该矿床的成因模式,对今后在该地区寻找类似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研究和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控矿作用与兰坪盆地的演化、线性构造、屏蔽作用以及岩相、穹窿等构造控矿因素是分不开的,矿床的矿化富集与上述控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8.
赵准 《云南地质》2007,26(1):1-14
矿床形成于兰坪-云龙古新世湖盆东部,沘江同生断层西侧的次级坳陷。容矿岩系为古新统云龙组中、上段。中段为重力滑塌岩块及角砾岩相-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相沉积;上段为河口砂坝相沉积。矿床两层结构明显:上部是化学沉积成矿系统;下部是补给成矿系统。两系统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及蚀变强弱均有显著差异。矿床显示SEDEX型(Sedimentary Exhalation喷气沉积的缩写)矿床特征。成矿物质系深源,硫来自硫酸盐经分解而产生的还原硫,成矿介质属混合水。矿床在有利的聚矿次级坳陷、导矿同生断层、有利矿化沉积岩相、上下屏蔽层圈闭及外来岩系掩埋等条件下耦合形成。属陆相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9.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金顶铅锌矿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正构烷烃呈前高后低的单峰型分布,nC16或nC22为主峰碳,轻烃组分占有绝对优势,OEP值0.837~0.976,接近平衡值1.00,Pr/Ph为0.1~0.88,显示植烷优势;萜烷丰度顺序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呈不对称的“V”字形分布,表现为C29>C27>C28的分布特征。这些特征显示,金顶铅锌矿床有机质(生物)来源物质以菌藻类生物为主,可能有部分高等植物的贡献;矿床形成于缺氧的高盐度环境。结合金顶铅锌矿床下含矿层(原地沉积岩系)沉积于水深较浅的蒸发盐湖环境(即氧化环境),可以推断该矿床成矿流体中丰富的有机质形成的还原条件以及外来推覆岩系形成的封闭条件是金顶铅锌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矿床属于后期充填作用为主的矿床。  相似文献   
180.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空间和波谱特性,使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它可以宏观、多方位地对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加以预测;地质异常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理论,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把各种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成矿有利度分析。地质异常场是一个综合异常场,是各种成矿地质因素的综合反映。地质异常综合评价更多是侧重于微观的、局部的分析。基于遥感技术和地质异常理论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将遥感和地质异常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并在成矿预测中得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