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3085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近EW向延伸2000多公里, 它构成了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重要地质边界。康西瓦断裂位于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呈WNW-ESE向延伸约 700km。文章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印度遥感卫星5.8m分辨率)和数字高程地形模型(DEM)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考察观测,对康西瓦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沿断裂带发育的系统错断水系、错断冲积扇、挤压脊、走滑拉分盆地等典型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该断裂晚第四纪经历了强烈的左旋走滑活动。同时,研究还揭示沿康西瓦断裂发育了一条长约80km的地表地震破裂带,最大同震左旋水平错位为4m,估算产生该地表破裂带的地震是一矩震级为Mw7.3的大地震。 另外,文章根据不同年代地表地貌特征的左旋错位距离,估算出康西瓦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mm/a,远低于早期估算的20~30mm/a,但是与阿尔金断裂带中、东段的地质估算结果9±2mm/a及GPS测量结果9±4mm/a接近。  相似文献   
942.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孢粉组合与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取自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那曲盆地、东温泉盆地、乌郁盆地的新近纪湖相沉积与取自巴斯错、错鄂、纳木错的晚第四纪湖相沉积,进行孢粉分析;结合西宁—民和盆地、伦坡拉盆地、南木林盆地、渭河盆地的孢粉资料,分析青藏及邻区新生代晚期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发现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青藏与周边邻区的古环境发生了显著分异,导致青藏地区热带亚热带植物濒临消亡,与全球温暖气候条件和青藏地区古纬度环境不符,是青藏高原隆升的重要标志。中新世早期—第四纪晚期,青藏高原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呈现总体减少趋势和准周期性波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呈良好对应关系。第四纪晚期草本植物含量逐步增高,出现蒿—松—桦为主,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草本植物混生的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943.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南冈底斯、中冈底斯、北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基本同期开始于早白垩世(大约120~130 Ma)并可能延续到晚白垩世,以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最大为特征.已有数据显示中冈底斯则弄群火山岩包括部分中钾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和占优势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不同于传统岛弧火山岩,但与中安第斯厚地壳背景下的岛弧火山岩相似,北冈底斯主要为与传统岛弧火山岩相似的中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中冈底斯则弄群中基性火山岩很可能与来自消减沉积物和/或蚀变玄武质洋壳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中上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即AFC过程),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主要与地壳重熔有关,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镁铁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目前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的成分变化、地壳厚度、与俯冲带的距离以及冈底斯带同期火山岩的分布特点暗示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44.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按照最新的国际地质年表中石炭纪和二叠纪划分方案(Gradstein et a1.,2004),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是从早石炭世中-晚维宪期开始、于早二叠世末期结束的。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发生在330-265Ma之间,而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在340-275Ma之间,持续时间分别约65Ma。但是,在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集中在330~310Ma和305~280Ma两个时段发生,而在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高峰发生在310~295Ma之间。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没有受到重要地质界线(如蛇绿岩带)的分隔控制,在有的地方花岗岩还可以侵位在蛇绿岩带之中。而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不但在准噶尔分布广泛,而且在准噶尔北邻的阿尔泰造山带和南邻的天山造山带中均有出现,具有广泛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945.
柳园地区下二叠统中发育多条煌斑岩脉,并且在空间上和二叠纪玄武岩、辉长岩和超镁铁岩关系密切。煌斑岩K-Ar、Ar-Ar定年测定表明岩脉侵入时间在220~240Ma之间。地球化学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Zr、Hf)的特征。Sr-Nd同位素以高的(^87Sr/^86Sr)i 0.708616~0.708744,较低的εNd(t)-3.89~-2.14为特征。Nb/Ta(16.16~19.14,相对于原始地幔的17.5)、Zr/Hf(42.14~43.95,相对于原始地幔的36.7)以及Ta.Nd.Ti的亏损,显示源区可能和早期俯冲洋壳或造山带根部拆沉组份脱水、富集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有关。本区煌斑岩为二叠纪裂谷发展到后期,富集流体上涌,交代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并沿断裂侵入的产物;是二叠纪开始的裂谷作用和火山活动晚期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946.
本文以藏南邛多江变质核杂岩中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仲格耐和倾日二长花岗岩环(株)中的新鲜黑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 同位素年龄测定。仲格耐二长花岗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分别为(13.30±0.32)Ma 和(12.90±2.90)Ma,而倾日二长花岗岩株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则为(12.35±0.14)Ma 和(12.37±0.26)Ma。与倾日岩株相比,仲格耐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值相对较高些,暗示了其相对较早的形成时间。考虑到倾日二长花岗岩株形成之后基本未遭受到明显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因此,12Ma 也许代表了黑云母的结晶时间,属中喜马拉雅时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确切地讲,邛多江变质核杂岩及有关花岗岩类侵入岩的形成时间不是老第三纪的渐新世,而是新第三纪的中新世。本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时代的确定,对于探讨本区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和揭示藏南拆离构造体系的动力学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7.
满洲里新右旗火山岩剖面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5,他引:11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发育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通过典型火山岩剖面研究,本文认为该地区火山岩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组合;剖面下、中部粗安岩和流纹岩基质~(40)Ar/~(39)Ar 坪年龄分别为162.6±0.7Ma 和162.0±0.8Ma,剖面上部粗安岩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149.5±1.7Ma,表明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并可能存在两次火山喷发旋回,间隔大约10Ma。地球化学测试表明,该剖面中基性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含量介于56.23%~61.53%之间,具有较高的 Al_2O_3(15.38%~16.62%)、K_2O(2.72%~3.87%)和全碱(6.28~8.79),较低的MgO(0.91%~3.8%)和 Mg~#(0.10~0.32),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稀土总量(∑REE)及 LREE 富集,LREE 和 HREE 分馏较强,Eu 异常不明显(δEu=0.72~0.9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强烈亏损 Nb 和 Ta;(~(87)Sr/~(86)Sr)_i 变化范围为0.705078~0.705811,ε_(Nd)(t)值变化范围为-0.5~1.3。而剖面中部的流纹岩具有高 SiO_2(79.88%~80.46%)、相对低 MgO(0.04%)、FeO(0.26%)和 Al_2O_3(9.61%~10.17%)的特征,负 Eu 异常明显(δEu=0.32),富集 LILE而亏损 HFSE,Sr、Ti、Ba 和 P 强烈亏损,(~(87)Sr/~(86)Sr)_i 变化范围为0.710044~0.713891,ε_(Nd)(t)值变化范围为-0.9~-0.7。本区剖面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下部和上部中基性火山岩因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推测该类火山岩浆源于受早期俯冲洋壳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或亏损地幔,粗面岩为中基性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流纹岩包含了大量的地壳物质,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混染或大陆中下地壳重融作用有关。结合前人资料,我们认为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晚侏罗世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阶段,是岩石圈伸展背景下被早期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该区火山岩的形成与晚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造山后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48.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丛林  史晓颖 《中国地质》2006,33(2):436-443
在对测自桂西地区的田林八渡、那坡坡荷、百色平圩、阳圩等地晚古生代的深水相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玄武岩地球化学分析以及重要的构造地质事件研究的基础上.对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做了阐述,提出了右江盆地自早泥盆世晚期开始出现大陆边缘裂离,先后经历了裂谷盆地形成阶段(早泥盆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洋壳盆地形成阶段(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洋壳盆地强烈扩张阶段(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洋壳盆地收缩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洋盆封闭快速充填阶段(中三叠世晚期)的完整沉积盆地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949.
首次在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阶的高舟牙形石.这表明在该地区下拉组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地层,这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江让组.更重要的是,剖面中江让组之上含植物化石的碎屑岩地层可能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敌布错组.江让组高舟牙形石的发现对敌布错组及其所含植物群的时代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50.
受同生断裂的控制 ,在晚古生代滇黔桂盆地及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发育了复杂而有序的盆地充填序列。根据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性 ,在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晚古生代地层中识别出 2 5个三级沉积层序 ;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界面为关键 ,建立了晚古生代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 ,地层记录中的层序界面大致可以划分为 4种类型 ,即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而且它们还可以进一步归为暴露间断面以及加深间断面两种范畴的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