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莲花山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盆地隆坳转换部位,是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成矿带上的重要矿床之一。根据野外观察与室内鉴定,将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的黄铁矿-石英阶段、中期的石英-硫化物阶段、中晚期的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末期的石英-碳酸盐阶段。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有纯气相、纯液相、气液两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矿化早期4类包裹体均有发育,中、中晚与末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从早到晚,均一温度分别为340~420℃、220~310℃、140~200℃、~130℃。早期含子晶包裹体w(NaCleq)为34.5%~48.9%,气液两相包裹体w(NaCleq)为3.85%~7.15%,中、中晚期包裹体w(NaCleq)变化于5.25%~8.54%之间,未测到末期的盐度。初步厘定早期中高温、高盐度、富CO2的氧化含矿流体"沸腾",CO2逸出,演化为中阶段中温、低盐度流体,pH值升高,黄铜矿、黄铁矿大量沉淀,中晚期大气降水开始混入,形成以方铅矿与闪锌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末期流体成分则接近于循环天水;进而确定该矿床是与次火山岩相关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2.
王平  王贤能  赖安锋 《热带地理》2023,43(1):88-102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莲花山断裂带的主要展布区,2条大型韧性剪切带从深汕区南北两侧穿过。2015年以来,区内韧性剪切带内(简称“带内”)产生了大量的浅表滑塌,发生密度远高于周边山体。因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需要,有必要查明带内浅层滑塌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分析其成因机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遥感解译,查明了带内浅层滑塌的单体规模为小型,滑塌主要沿基岩面产生,滑塌体主要是土体与全风化岩体;利用信息量模型分析浅层滑塌规律,得出滑塌密度与韧性变形程度(强烈→中等→弱)、距脆性断裂的距离(近→远)、地形坡度(高→低)呈正相关,其分布密度与地貌单元、坡向、原岩类型、斜坡类型也有较强的关联。结合区域地质、勘探、气象等资料,分析得出带内浅层滑塌是在以剪切为主的多期构造作用影响形成的较弱本底条件下,在山区地块现今缓慢上升的背景下,在台风迭加暴雨的诱发下产生的,其发展变化具有迁移性、自愈性、扩展性的特点;带内斜坡在经历了2015年“彩虹”台风期间普遍性滑塌事件后,产生浅层破坏的敏感性下降,需要较长时间孕育才能进入下一次爆发期。  相似文献   
23.
贵州莲花山背斜金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远辉 《贵州地质》2002,19(4):231-234
作者就多年在贵州西部峨嵋山玄武岩分布区的莲花山背斜构造带从事金矿勘查开发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的试验和认识,对莲花山背斜的成矿地质条件作了剖析,进而提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4.
内蒙赤峰莲花山金矿床构造化探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化探是研究构造和地球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确定矿构造的化学元素组成。对莲花山矿进行构造化探分析,确定不同期次和方向的成构造的指标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25.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使之成为水禽迁徙的重要栖息地。通过对莲花山白盆珠湿地面临的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保护管理现状、人为影响等的研究,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6.
广东梅县地区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南段之莲花山断裂带中。通过开展1:5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广东梅县地区存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剥离断层和2个不同层次的剥离层组成,结合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地层接触关系及高精度测年数据,讨论了该体系的形成时限,认为其形成和主导作用时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60 ~135 Ma),最大伸展期在145 Ma左右; 前人认为莲花山断裂为早古生代俯冲带,但研究表明,其构造属性为晚侏罗世形成的剥离断层。因此,政和—大埔断裂一带很可能也存在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体系,说明华南主要构造形迹奠定于中生代,这为华南主要热液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27.
莲花山断裂带是中国东南陆缘重要的NE向构造带。该断裂带不仅是区域上重要的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也控制着广东省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带。前人研究表明,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与锡铜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但对于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展布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贡献,还存在着较多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莲花山断裂带进行大比例尺的矿田构造填图,实测典型地质剖面等手段,结合拉伸线理产状的测量和显微构造的观察,认为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由自北向南一系列近NE60°走向的剪切带雁列展布而成,各剪切带之间呈大致平行展布。在韧性变形之后,这些雁列状的剪切带又被30°走向的脆性断层所切割。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规模,后期岩浆-热液活动利用先存韧性剪切带的空间,成矿元素在韧性变形的裂隙中沉淀富集成矿。莲花山断裂带内找矿勘探工作部署应该围绕断裂带内韧性变形的区域,并注意韧性变形附近次一级的容矿裂隙。  相似文献   
28.
The Lianhuashan tungsten deposit occurs in the volcanic terrain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 China,where rhyolite,quartz porphyry and granite consitute a complee magmatic series.The orebodies are located in the endo-and exo-contacts between the quartz porphyry and the metasandstone of the Xiaoping coal measues.Hon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melt inclusions in zircon and quartz are 1100℃and 1050℃ for rhyolite,1000℃ and 860℃for quartz porphyry,and 950-1000℃and 820℃ for granite,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that the rockforming temperatures dropped successively from the eruptive to the intrusive rocks and that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melt inclusions in zircon are 50-180℃higher than those in quartz.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gas-liq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are 230-520℃(mostly 230-270℃)for quartz porphyry,200-450℃(mostly 200-360℃)for ore-bearing quartz veins,150-210℃for granite 170-200℃ for the vein quartz in it.Quartz from the quartz porphyry and from the ore-earing quartz veins show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in inclusion type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indicating that intergranular solutions must have been formed upon cooling of magma and that ore-forming solutions for the tungstem mineralization were evolved mainly from ore-bearing intergranular solutions in the quartz porphyry.  相似文献   
29.
康淑媛  杨保 《中国沙漠》2013,33(2):619-625
利用采自甘肃省南部莲花山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两组不同树种的树轮样芯共计113个样本,通过对两组树木年轮宽度标准年表的统计特征的分析得出: 两组树轮宽度年表的平均敏感度和标准差的变化基本相同,但是紫果云杉信噪比的值要高于青海云杉,说明不同树种包含的气候信息强度不同。两组树轮宽度指数与临洮气象站多年逐月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树轮宽度指数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紫果云杉树轮宽度指数与逐月极端最高温度的相关系数值大于青海云杉,说明这一气候信号在紫果云杉上体现得更加显著。因此,在使用树木年轮进行古气候重建时,应当考虑树种对树轮宽度与气候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两组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要素以及帕尔默干旱指数(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的季节组合和年均相关性都不显著,所以两组树轮年表不足以用于气候重建。通过与邻近区域的4条树轮年表对比,发现本文两条树轮年表的低值时段与邻近年表记录的20世纪20年代的干旱事件发生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30.
康欢  刘翼飞  江思宏 《地质学报》2019,93(12):3082-3094
莲花山铜矿床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其成因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其开展了辉钼矿铼-锇测年和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139.1±1.1 Ma,属于早白垩世,并非前人所认为的三叠纪。莲花山铜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_(V-CDT))分布于-1.5‰至5.0‰之间,具有塔式分布特征,与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产出的其他锡-钨-银多金属矿床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非常类似,显示硫来源于深部岩浆,受到浅部硫源混染程度较小。莲花山铜矿床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线性排列特征,显示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经历了两端元的混合,包括一个低放射性成因铅端元和一个高放射性成因铅端元。这种铅同位素特征与大兴安岭中南段产出的其他多金属矿床中的铅同位素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反映了这些矿床可能含有一个相似的低放射性成因铅端元,但受到浅部不同铅的混染。莲花山铜矿床辉钼矿中铼的含量平均为1078×10~(-9),低于兴蒙造山带中与俯冲环境形成的斑岩铜矿床中辉钼矿铼的含量2个数量级,但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银多金属矿床中辉钼矿中铼的含量相似,显示莲花山铜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高分异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是高分异花岗岩晚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莲花山铜矿床的产出指示区域内可能具有寻找高分异花岗岩型深成高温锡-钨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