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6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胶东金矿成矿流体同位素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胶东大、中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显示出金矿床的初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重熔花岗岩形成作用中继承了部分变质水,在高温阶段的成矿作用中以岩浆水为主,其后逐渐向大气降水方向演化,只有少部分矿床属大气降水成因。本文探讨了H.P.泰勒的水岩反应同位素交换质量平衡方程的应用条件,当水/岩比很小时,该方程不能确切判定关于成矿流体的成因,本文提供了以地质条件为前提的解析方法。成矿流体的Rb-Sr年龄揭示出胶东金矿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的ISr与玲珑花岗质杂岩体中的郭家店、郭家岭型岩体一致,而成矿作用特别是与郭家岭型岩体重熔形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2.
胶东西北部北区和南区金成矿条件与成矿信息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胶东西北部地区金成矿控制因素,从基底建造、成矿构造条件、重熔岩浆作用、燕山期热事件强度、围岩蚀变、综合成矿信息等6类31个方面,系统对比了胶东西北部北、南两区金成矿条件的异同,指出这两区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从而导致金矿化特征和成矿潜能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三个具有不同成矿特征的构造-岩区。提出了热液系统中水-岩反应和热液系统中水的收缩作用是导致金属成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3.
对玲珑—焦家矿集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玲珑—焦家矿集区受伸展-走滑联合构造应力场控制,其矿体倾向与倾角以及侧伏向与侧伏角皆受上述构造动力学条件制约;成矿构造系列类型为伸展-走滑复合型,并可分为四个亚系列;脆性域成矿过程可分解为雏形断裂与宏观断裂两个阶段,而雏形断裂阶段成矿在矿集区十分普遍。讨论了矿集区几种关键构造的型式与性质,并对成矿远景做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24.
玲珑金矿田矿物组合与地球化学分带及矿体定位预测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讨论了玲珑金矿田矿物组合和元素的空间分带,二之间的一致性说明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带是宏观的元素地球分带,且具有远程有序和短程无序的特点。同时在矿田水平方向上,由于SE→NW金属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由少硫化物蚀变岩型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变化。由于不同矿物组合的矿脉赋矿标高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为矿体的定位预测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另外矿物组合的垂向分带,对判定矿体的剥蚀深度和延深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招远东汤地热田是胶东现有16处天然温泉典型之一,以东汤地热田为例,剖析胶东地热田的补径排特征,对胶东各地热田的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地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地热流体与基岩水及第四系水水化学成分对比、D,18O同位素分析、模型概化等手段综合研究,认为东汤地热田主要受招平断裂带与玲珑断裂带的控制,其复合部位为地热流体入渗、深循环的主径流通道。地热流体的Cl-,F-,Ba2+,Li-,Sr2+,H2Si O3等离子及TDS含量明显高于其周边的水体,且随第四系水、基岩水及地热流体埋藏深度的增加,其δD与δ18O值逐渐偏负,确定地热流体与其周边的水体并无水力联系;通过地热流体D,18O同位素与大气降雨线的关系,得出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由D同位素高程效应,算得地热流体补给高程为314~414 m左右,结合招平断裂与玲珑断裂的复合部位延伸方向,确定地热田的主要补给区为距离地热田东北方向15 km的双顶山山区。该文补径排特征的研究,对胶东其他天然温泉的补径排特征及补给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吴晓冬  朱光 《地质学报》2024,98(1):31-49
在胶东半岛西北部,围绕着玲珑岩基所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属于独特的双向变质核杂岩。这一变质核杂岩的东、西边界上,分别发育了倾斜相背的招平与焦家伸展拆离剪切带。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是否也有均衡隆升的贡献,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次工作以采自这两条边界拆离剪切带不同部位的糜棱岩样品为分析对象,分别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具体又分别使用了Wallis投图法和刚性颗粒网格法)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了运动学涡度测量。对于招平拆离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 57~0. 73,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 80~0. 93。对于焦家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 58~0. 74,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 79~0. 93。对于剪切带的同一样品,这两种测量方法给出的结果明显不同。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数据所获得这两条剪切带的减薄率,也明显高于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数据的计算结果。理论分析与实例表明,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所获得的涡度值代表了剪切带的早期变形,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所得结果指示了晚期变形。由此表明,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边界拆离剪切带演化中,伴随着纯剪组分的明显降低,指示了剪切带产状的变陡,为均衡隆升的结果。均衡隆升发生在核杂岩演化的晚阶段,是早白垩世郭家岭期同构造花岗闪长岩侵位的响应。本文结果指示,双向与不对称变质核杂岩具有相似的演化规律,都经历过晚阶段均衡隆升,对中—下地壳的剥露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7.
山东玲珑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 CO_2型(L_(CO_2) V_(CO_2)>90%)和富 CO_2型(10%≤L_(CO_2) V_(CO_2)≤90%),中阶段为纯 CO_2型、富 CO_2型、富 H_2O 型,晚阶段为水溶液包裹体。从早到晚,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0℃~360℃、220℃~360℃、180℃~260℃和8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3.4%~10.4%、3.0%~10.2%、4.0%~14.6%和2.4%~5.0%NaCl eqv;早、中阶段流体盐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中阶段第一世代石英中大量水溶液包裹体和富 CO_2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强烈沸腾。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变化记录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构造环境的演化。早阶段石英中沿 X 型节理发育面型包裹体群,既记录了石英脉遭受的剪切变形事件,又记录了同构造流体作用。而充填于张性裂隙的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则表明主成矿期构造环境由压性向张性转化,成矿流体系统减压沸腾、逐步开放,并导致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认为玲珑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流体压力变化滞后于构造应力场变化,流体成分以低盐度、富 CO_2为特征,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相似文献   
28.
朱文丰  姚德刚  王凤华 《吉林地质》2011,30(1):48-52,64
金山金矿位于招掖金矿带的中西部,该区岩性为元古代震旦期玲珑超单元九曲单元弱片麻状细粒石榴二长花岗岩和中生代燕山早期郭家岭超单元大草屋单元斑状细粒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小。矿床成因为热液型,属小型蚀变岩型金矿,形成于玲珑岩体侵入后期,主要分布有两条矿体,长分别为112 m和370 m,斜深104 m和133 m,真厚度0.40 m和1.54 m,平均品位分别为19.68×10-6及3.67×10-6。矿体分别赋存在80 m及-15 m标高之上。根据其成因分析及深部钻孔控制,认为本区深部含矿性不大。  相似文献   
29.
东风矿床主要赋存于坡头青主断裂下盘的蚀变带中。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地质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构造叠加晕的特征,建立了构造叠加晕的理想模式。矿区构造叠加晕分析结果显示,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通过研究该区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具有前尾晕共存的叠加结构,该结构是深部盲矿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0.
山岔口金矿床位于玲珑金矿田北部。矿体受NE向断裂严格控制,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大庄子单元含斑粗中粒二长花岗岩。矿石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夹石英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等。通过分析该矿床的矿体地质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深部仍具有比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