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静  余聪杰 《内陆地震》2013,(4):336-340
以摩擦滑移隔震理论为基础,针对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普遍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简单经济、方便实用的隔震限位装置。介绍了其设计原理与做法,给出了具体算例。该隔震限位装置造价低廉,施工简易,适宜在广大农村房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对大多数社区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前景而言,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论文以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广西龙脊平安寨为个案,采用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测算案例地居民对社会文化变化的态度值,探讨了该类型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开发社会文化变化的感知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开发将使农业遗产地的社会文化发生较大变化,且总体上呈正向发展;(2)不同特征居民对社会文化的态度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对变化持积极态度;(3)家庭收入、旅游移民、社会治安、建筑服饰等文化因素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居民对该地未来旅游发展的态度;(4)只要能正确引导、调控和疏导其变化方向,旅游地社会文化变化的负面影响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并促进旅游地更好的发展。论文还对旅游开发中的社会文化影响调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
旅游景区商业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游客满意度及景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置变量,进一步厘清民族村寨、历史文化城镇景区商业化现象的系统结构、功能与影响机理,有助于对景区商业化现象进行合理的引导及控制。以贵州雷山西江苗寨为例,通过德尔菲调查法对旅游商业化结构系统的驱动要素进行识别,运用集成DEMATEL的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旅游商业化影响要素间的层级结构、有向作用强度及身份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景区商业化系统分为7个层级,涉及商业、社会、环境、管理及旅游产品5个类别的18个构成要素,各要素间表现为非平衡的作用关系。最后提出民族村寨、历史文化城镇景区旅游商业化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地质环境与地震构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苏宗正  程新原 《山西地震》1992,(1):19-30,36
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地震发生于大同盆地的册田凹陷。册田凹陷走向北东东,其南缘的六棱山断裂为凹陷的主干断裂,是这次地震的控震断裂。该凹陷内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其中大王村断裂和团堡断裂规模最大。这两条断裂大部份隐伏于新生代沉积层之下。电法勘探、钻探、泉的分布及地貌现象均显示其展布位置。在北东东向区域压应力场的作用下,这两条断裂成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震源机制解结果和烈度分布特点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5.
半城市化地区因其在社会、经济、景观等方面的过渡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从而得到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学者的关注。本文重点研究城市化近域推进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城乡聚落的消长规律,探讨保留村落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在综述半城市化地区和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康杜村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近15年来的聚落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杜村在2001-2015年间共经历了4次建房高峰和2次显著的就业变迁,绝大多数原住民的房屋租赁始于2006年;原住民的就业变迁时间与主要的城市化时间节点高度一致;就业变迁与建房高峰之间呈现出“刺激—反馈”的系统演化特征。城市化近域推进的外部驱动和村庄原居民的自我调适是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6.
王华 《地理科学》2016,36(6):863-870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1980~2014年间丹霞山瑶塘村和断石村在旅游引导下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过程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驱动下,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外来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下两村逐步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地方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资金扶持,有力保障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企业发展,防止“公地悲剧”和“虚假城镇化”现象发生;农村社区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主动参与旅游经营和社区建设,实现了产业、就业和生活方式的非农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主导力量;以外来资本、旅游移民和旅游者等为主的外来力量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资金、劳动力、文化和信息等支持,其作用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加大。研究认为,当前旅游驱动型农村城镇化并非传统意义上农民空间、职业和身份都发生转化的城镇化,而是农民通过参与旅游就地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内生型城镇化,未来可通过“村改居”方式逐步向区域城镇化转换。  相似文献   
27.
身份认同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确定自己在这一社会文化秩序中的个体角色,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义。而地方认同则是对某个地方作为社会角色自我感知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地方的意义来形成对个人或社会群体文化与身份的认同。以地方与身份认同作为主要的研究维度,将广州独特的“艺术村...  相似文献   
28.
The Gümü hane area near Artvin is highly characteristic due to a significant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zone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a microdiorite stock and its late-stage derivatives in the form of porphyry plugs that intruded into all the pre-Middle Eocene lithologies. The porphyry intrusion is multi-stage, intermediate to felsic in composition, and divided into pre-ore feldspar porphyries and quartz–feldspar porphyries, syn-ore feldspar–amphibole porphyries, and post-ore feldspar porphyries. Sericitic alteration is dominant, but K-silicate alteration is also observed and is characterised mainly by secondary feldspars, biotites, quartz, anhydrite, magnetite and pyrite veinlets.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lteration and the porphyry system where syn-ore feldspar–amphibole porphyry outcrops coincides with intense quartz stock-working with anomalous but uneconomical Cu and Au values. In this zone, pyrite is ubiquitous and is accompanied by chalcopyrite and lesser sphalerite, sulphosalts, molybdenite, bornite and magnetite. Chemical analyses of surface and drill core samples show that overall Au and Cu values are around 0.5 ppm and 0.3%, respectively, and that they are in the ranges of 1–2 ppm and 0.3–0.4%, respectively, in the densest stock-work zones.Multi-phase intrusion of porphyries into Late Cretaceous limestone also caused replacement fronts along re-crystallised limestone and porphyry contacts. This type of mineralisation is enriched in Mn, Zn, Cu, Au and Ba, and contains on average 4.7% MnO, 3.2% FeO, 3.1% Zn, 0.95% Cu, 0.3% Pb, 200 ppb Au, 900 ppm Bi and 660 ppm Ba, present in Fe- and Mn-oxides, pyrite, chalcopyrite, sphalerite and lesser bornite, sulphosalts and gold. Supergene oxidation is well developed in these zones.Hydrothermal alteration mass change calculations reflect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mineralisation. The lithologies near mineralised fronts are highly depleted in MnO and Zn, and the intensity of depletion is reduced away from the contact into the porphyry. The leached elements are added to the re-crystallised limestone block in which MnO and Zn show an 81-fold and 472-fold increase, respectively, over the least altered limestone. Au and Cu are enriched along the contact both in the porphyry and in the limestone, implying that they may have been derived either from other lithologies in the vicinity or the magma itself.  相似文献   
29.
易顺民  卢薇  周心经 《热带地理》2021,41(4):801-811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内土洞顶部的黏性土层盖板,造成盖板上部的细砂及淤泥流入土洞,是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对岩溶塌陷地段进行灌浆处理,是根治夏茅村岩溶塌陷的主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探究居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者的角色认同是否影响其参与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利用时间日志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获取当地居民时间利用数据,并从时间利用视角出发就居民角色认同对其旅游参与的影响进行质性探讨,以期深度挖掘居民的态度和心理感知。结果表明:居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者,其角色认同对旅游参与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居民角色认同程度和旅游参与程度作为分类变量加以交互组合,形成4种常见的旅游社区参与类型,即高角色认同-深度参与旅游型居民、高角色认同-浅度(未)参与旅游型居民、低角色认同-浅度(未)参与旅游型居民、低角色认同-深度参与旅游型居民。从而针对不同类型居民,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参与和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