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60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1744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张勤  杨玉华 《云南地质》2012,(2):139-143
眤博铜镍多金属矿处于哀牢山地体、红河裂陷槽、屏边西畴山弧交汇派生的北西多条线性断裂收敛区,辉长橄榄岩为铜镍钴容矿岩体。重磁推测基性岩体规模巨大,有较大远景。矿床类型为岩浆深部熔离—单成贯入式铜镍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912.
铁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大勐龙群疆峰旋回第二、四段。含矿岩石为变中基性熔岩、角闪(阳起)斜长变粒岩、透辉钠长(斜长)变粒岩,分为上(Ⅰ)和下(Ⅱ)矿层。上矿层不稳定,下矿层由4个矿体组成复式矿。铁质就地运移、聚集、变质,典型的受变质火山汽液磁铁矿床。  相似文献   
913.
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崇礼—赤城地区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由变质表壳岩、晚古生代的闪长质—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变质岩残片或残块组成。利用SHRIMP和LA-ICPMS法对红旗营子(岩)群变质表壳岩的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变质表壳岩样品中除大量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锆石年龄信息外,还有许多中元古代—晚古生代的锆石,且均有晚古生代甚至早中生代的多阶段变质作用的记录。这些证据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并非早前寒武纪岩石建造,而是一套晚古生代的变质杂岩。红旗营子(岩)群周围侵入体的锆石U-Pb测年表明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它们与中亚造山带多阶段的俯冲、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事件相关。由于红旗营子杂岩中含有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和变质方辉橄榄岩,这可能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早期曾经从华北克拉通上裂开,在中亚造山带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下又重新拼合,红旗营子杂岩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晚古生代重新拼合的俯冲碰撞拼贴带。  相似文献   
914.
河南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其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表壳岩、TTG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嵩山群石英岩,以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五佛山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和嵩山群之上,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夹少量的粉砂质页岩和薄层灰岩,为该地区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分布广泛的第一沉积盖层。探讨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对揭示华北克拉通南缘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华北南缘前寒武纪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对比提供依据。本文对五佛山群底部马鞍山组两个石英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最年轻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732±11)Ma和(1655±22)Ma,说明五佛山群形成时代的下限为古元古代晚期,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后的其他沉积盖层年代相当。五佛山群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816~1655 Ma,主要集中于2100~1800 Ma之间(约占60%),年龄主峰值为(1.93±0.10)Ga,部分年龄分布于2500~2100 Ma之间(约占24%),说明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的地质体,相比华北克拉通其他地区同时代的沉积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本区来自太古宙的物源极少。五佛山群马鞍山组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反映了嵩山地区在1.93 Ga左右发生过重要的构造-热事件,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发生的变质作用时间(约1.91 Ga)一致。碎屑锆石εHf(t)值为–14.3~4.6,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布于2363~3672 Ma之间,明显大于其207Pb/206Pb年龄,大部分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集中于2.50 Ga和2.80 Ga地壳演化线区域内,揭示了新太古代为华北克拉通南缘重要的陆壳生长期。  相似文献   
915.
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的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李再会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岩石学报》2012,28(5):1529-1541
被认为是腾冲-梁河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其原岩及变质时代长期争论不休。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表明,组成高黎贡山群的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的原岩均为岩浆岩。首次对这些变质岩进行原位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97.8±7.2Ma~500±14Ma、83.5±0.9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459±5Ma、55.2±1.1Ma的变质年龄。结合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区域对比分析,认为腾冲-梁河地块高黎贡山群中以石英片岩、石英岩为主体的原始沉积岩系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应与拉萨地块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早古生代环冈瓦纳大陆周缘造山过程中被寒武纪花岗岩侵入并发生变质作用;在新特提斯俯冲过程中,经历了晚中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弧作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又经历了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走滑剪切形成糜棱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916.
青藏高原冈底斯北缘嘉玉桥群形成时代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嘉玉桥群是冈底斯北缘的变质岩系之一,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高精度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西藏八宿县巴兼村一带嘉玉桥群上部大理岩中所夹含石榴子石绿片岩(原岩为玄武岩)的上交点年龄为(566±27)Ma,将八宿县巴兼村一带嘉玉桥群的原岩形成时代限定为晚震旦世。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冈底斯北缘自晚震旦世到寒武纪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陆缘裂谷。  相似文献   
917.
在羌塘中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展金岩群中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岩群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是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的,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荣玛乡黑石山剖面中发现大量中二叠世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Wannerophyllam、Monodiexo-dina等,也存在大量暖水型的生物,如田氏朱森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Schwagerina sanerdu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研究表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  相似文献   
918.
滇西公养河群1965年创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与泥板岩,夹少量硅质岩(或硅质页岩)及灰岩,生物稀少,常具类复理石韵律,为一套浊流至半深海相沉积;其时代一般认为属震旦纪—中寒武世,但一直缺乏准确的化石或测年依据。本次1∶5万区调在龙陵县邦迈村地层剖面中,确定了该套地层夹数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序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可能与泛非造山期后的伸展有关。获得了变质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激光探针(LA-ICP-MS)499.2Ma±2.1Ma的年龄。这是测区首次获得的有关公养河群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群的划分及其时代约束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这一新的发现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黎贡山变质变形带泛非期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9.
在进行云南l∶5万板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对该区保山地块中前人划分的双麦地群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的双麦地群实为一套细碎屑板岩夹大理岩和安山质、玄武质火山岩组合,并在其中首次发现了晚寒武世崮山期Blackwelderia带的三叶虫化石分子Blackwelderia baoshanensis Luo,Blackwelderia sp.,Parashengia elongata Luo等,且具明显的底栖-浮游的混生现象,从而确定该套地层应属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而非寒武系下—中统双麦地群。该套地层岩石组合及其时代的确定,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保山地块的构造属性、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20.
The 5th meeting of the IUGS Lower Cretaceous Ammonite Working Group (the Kilian Group) held in Ankara, Turkey, 31st August 2013, discussed the Mediterranean ammonite zonation, and its calibration with different ammonite zonal schemes of the Boreal, Austral and Central Atlantic realms. Concerning the standard zonation,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zonal scheme of the West Mediterranean province, some changes have been made on two stages. For the Valanginian, the Busnardoites campylotoxus Zone was abandoned;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wer Valanginian is now characterised by the Neocomites neocomiensiformis and Karakaschiceras inostranzewi zones. For the upper Barremian, the former Imerites giraudi Zone is here subdivided into two zones, a lower I. giraudi Zone and an upper Martellites sarasini Zone. The I. giraudi Zone is now subdivided into the I. giraudi and Heteroceras emerici subzones,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horizons. The current M. sarasini and Pseudocrioceras waagenoides subzones correspond to the lower and upper parts of the M. sarasini Zone, respectively. The Anglesites puzosianum Horizon is kept. The Berriasian, Hauterivian, Aptian and Albian zonal schemes have been discussed but no change was made. The upper Hauterivian zonal scheme of the Georgian (Caucasus) region (East Mediterranean province)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zonation. Discussions and some attempts at correlations are presented here between the standard zonation and the zonal schemes of different palaeobiogeographical provinces: the North-West European area for the Valanginian and Hauterivian, the Argentinean region for the Berriasian, Valanginian and Hauterivian, and the Mexican area for the Valanginian–Hauterivian and Aptian–lower Albian. The report concludes with some proposals for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