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7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2455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辽西建平—宝国老太古宙变质岩建造金矿化带成矿潜力巨大,目前已发现金矿床(点)127处,但随着金矿开发力度及难度增大,急需寻求新的找矿突破。利用前人的地质、矿产、物探及化探等资料,建立了建平—宝国老太古宙变质岩建造金矿化带的空间数据库。重新建立了研究区金矿区域找矿模型,其中主要找矿标志包括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EW-NE-NNE-NW向断裂、Au-Ag-Cu-Pb-Zn-Mo化探异常、金重砂异常、已发现金矿床(点)。采用MRAS中的矿床综合预测模型,对研究区首次进行了基于GIS下的金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据此圈定并优选出12处找矿靶区;并根据成矿有力度的不同由高到低划分为A、B、C 3级,其中A级找矿靶区7处,B级找矿靶区4处,C级找矿靶区1处。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轻非水相液体污染土壤的介电性质,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石英砂( 粒径0. 106 ~ 0. 212 mm) 、柴油和水的混合物模拟LNAPL 污染土壤,采用开口同轴探头法利用高频电磁波( 200 MHz ~ 3 GHz) 在污染土壤中的反射获得介电常数,并分析土壤中油水体积含量变化与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非饱和状态下石英砂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体积含水量和含油量的增大而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体积含油量的增加对相对介电常的影响不明显; 被污染的非饱和状态的砂样在放置过程中,相对介电常数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脉白云母40Ar/39Ar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西部右江褶皱带内部燕山晚期岩浆岩主要为成群分布的基性- 超基性岩墙群和超酸性岩脉带。本文对桂西北巴
马-凤山-凌云一带的石英斑岩脉进行了斑晶白云母40Ar/39Ar 法测年,获得凤山弄黄北东向岩脉的40Ar/39Ar 坪年龄为(95.59
±0.68)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95.0±1.0)Ma;巴马北西向岩脉的坪年龄为(96.54±0.70)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
(95.91±1.1)Ma。上述年龄代表了岩脉的侵位年龄。这些年龄数据进一步证明右江褶皱带及其周缘燕山期岩浆活动集中于
80~100 Ma 之间,暗示该区晚白垩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华南西部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大规模的
锡多金属成矿有关,因此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集中出露的地方是否具有寻找深部锡多金属矿的前景值得关注。同时,该期
岩浆活动是否与以卡林型金矿为代表的低温热液矿床有成因上的联系尚需更多矿床地质和年代学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994.
邹平铜矿17号矿体是高中温热液矿床并严格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而非伟晶岩型矿床,已被海内外众多同行所认可。该文在勘查结合坑道观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比,进一步证实并坚定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并澄清了一些模糊看法及无根据的推测。  相似文献   
995.
产于北巴颜喀拉山扎日加地区的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二层结构.由构造片岩、构造片麻岩、千枚岩等组成穹状背斜核,其中心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盖层为巴颜喀拉山群浅变质砂板岩.核部与盖层之间为剥离断层.它的厘定表明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下面存在中元古界的古老基底,并对大场金矿的成因类型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Petrographic analysis of peraluminous metapelites from two separate regions of the Karakoram metamorphic complex, North Pakistan, has produc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P–T–t evolution of the deep crust along the south Asian margi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Average P–T estimates and pseudosec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MnO–Na2O–CaO–K2O–FeO–MgO–Al2O3–SiO2–H2O–TiO2–Fe2O3 (MnNCKFMASHTO) system using THERMOCALC have provided prograde and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and U–Pb geochronology of metamorphic monazite has provided age constraints. Two new events in the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Hunza Valley have been documented; an andalusite‐grade contact metamorphic event at 105.5 ± 0.8 Ma, at unknown P–T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widespread subduction‐related granite magmatism before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and a kyanite‐grade overprint of sillimanite‐grade rocks with peak P–T conditions of ~7.8 kbar, 645 °C at 28.2 ± 0.8 Ma associated with the ongoing India‐Asia collision. A kyanite‐grade event observed in the Baltoro region with similar peak P–T conditions (~7.4–8.0 kbar, ~640–660 °C) is interpreted to have occurred sometime after 21.8 ± 0.6 Ma,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is event commenced in the Baltoro as early as c. 28 Ma. A calculated prograde P–T path for this kyanite‐grade event in the Baltoro indicates that garnet first nucleated on an initially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30 °C km?1) and grew dur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essure of ~2.6 kbar over a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100 °C. This event is thought to represent evidence for conductive heating of the middle crust during early stages of intrusion and lateral migration of the Baltoro batholith, with thermal conditions comparable with tectonic models of magmatic over‐accretion.  相似文献   
997.
卢镇关群是北淮阳浅变质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俯冲历史对于证明超高压岩石经历了深俯冲及获得完整的大别造山带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在霍山牛角冲、与儿街卢镇关群岩石中采集了含石榴子石的黑云二长片麻岩和石榴黑云片麻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并通过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计算获得了卢镇关群的变质压力变化于1.89~1.99 GPa,其平均值为1.94 GPa.根据造山带内中—上地壳岩石的平均密度,获得了卢镇关群曾俯冲于地下64.7 km的深度.这表明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的北淮阳带曾俯冲于较大深度,支持前人关于华南、华北板块缝合线位于北淮阳带以北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8.
略谈藏东吉塘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绍礼 《地质与勘探》2012,48(4):768-774
[摘 要]以往的研究工作将藏东吉塘群分两个组:上部以片岩、变质砂砾岩为主的地层名酉西组;下部以片岩、片麻岩、混合岩为主的地层名恩达组,时代均属前震旦纪。近几年,开展1:25 万编图项目的研究,恩达组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混合岩段和以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共同组成的深变质岩段。酉西组中获得新的同位素年龄:240±12Ma( 锆石U-Pb)、226±2Ma( 白云母Ar-Ar),时代可能为古生代,更名为酉西岩群。恩达组的混合岩中新获得锆石SHRIMP U-Pb 同位素年龄254±8Ma、232±9Ma、227±1.8Ma,原1:20 万类乌齐、拉多幅曾于相当恩达组的花岗片麻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253±9Ma、195Ma,这一岩段的混合岩可能是华力西至燕山期变形变质的花岗岩侵入体,应从吉塘群中分离出去。原恩达组中除混合岩外的地层更名为吉塘岩群,时代属古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999.
山东半岛高压麻粒岩中花岗质浅色脉体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山东半岛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部分熔融现象十分发育,常见新生的花岗质浅色脉体呈形态各异的网脉状、细脉状、不规则的透镜状、雾迷状分布于高压基性麻粒岩中。锆石中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鉴定、阴极发光图像分析、锆石原位LA-ICP-MSU-Pb定年以及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同时伴随着明显的部分熔融作用。花岗质浅色脉体中的锆石具有完好的自形晶形态,矿物包体主要为石英(Qtz)+钾长石(Kfs)+斜长石(Pl)±磷灰石(Ap),与花岗质脉体矿物组成完全一致,相应的阴极发光图像自核部到边部均显示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这些新生锆石U含量变化较大(31×10-6~779×10-6)、Th含量(0.03×10-6~1.3×10-6)和相应的Th/U比值(<0.0081)异常偏低,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重稀土HREE相对平坦、中等-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13~0.65)和显著的正Ce异常(Ce/Ce*=11~32)的特点。新生锆石的上述性质与世界典型地区混合岩中深熔锆石的特征十分相似,充分表明研究区花岗质浅色脉体中的锆石为深熔成因。野外及室内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发现,花岗质浅色脉体的寄主岩石——高压基性麻粒岩并未显示含水矿物脱水(如角闪石)熔融和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的证据,而其围岩如孔兹岩系则保存含水矿物(如黑云母)脱水熔融和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的确凿证据。此外,高压基性麻粒岩中的花岗质浅色脉体集中分布于构造变形相对较强、破碎较明显的部位。由此可见,高压麻粒岩中的花岗质浅色脉体不是寄主岩石深熔作用的产物,而更有可能来源于围岩变质表壳岩(如孔兹岩系)的部分熔融。深熔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四十个相同性质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变化于1870±11Ma至1843±20Ma(2σ)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859.6±2.2Ma(MSWD=0.74),应代表研究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深熔时代。该组年龄比研究区变质杂岩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1900~1866Ma)明显偏新,而与峰后近等温减压中-低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1855~1830Ma)大致相当,表明研究区深熔作用与碰撞造山带构造"热"抬升减压过程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区域强烈的深熔事件是导致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发生明显退变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蒙亚啊铅锌矿床自发现至今尚未报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ICP-MS方法测定了矿床金属硫化物和热液成因石英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研究表明,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中稀土元素总量有所差异,但总体均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配分模式;据Eu异常特征可将其分为3组,Eu异常的产生主要是成矿过程中物化条件的转变及方解石的大量结晶造成的。4件石英稀土元素总量亦有所差异,原因在于其结晶时间和结晶温度不同,其配分曲线亦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不同阶段形成的石英各自具强烈的正铕或负铕异常,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及方解石的形成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