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1619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郭敬辉  李江海 《岩石学报》1996,12(2):193-207
  相似文献   
902.
The olcostephanid fauna of the Olcostephanus (O.) laticosta[formerlyO . (O.) leanzai] Subzone (Agrio Formation) represents the last of four discrete invasions of olcostephanid ammonites into the Neuquén Basin of west-central Argentina. Olcostephanus (O.)laticosta (Gerth) dominates the fauna and is known only from the Neuquén Basin. But the co-occurrence of the distinctive subgenus Jeannoticeras, newly recorded from Argentina, provides a link with the ‘standard’ West Mediterranean sequence and indicates that the O. (O.) laticosta Subzone is probably of mid Early Hauterivian age. This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overy of two specimens of the widely distributed late Early Hauterivian speciesO . (O.) variegatus (Paquier) in the overlying Hoplitocrioceras giovinei Subzone. O. (Jeannoticeras) agrioensis sp. nov.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903.
中国南方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方碳酸盐台地从震旦纪到志留纪十分发育,它对认识中国南方沉积地壳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以来,中国南方碳酸盐台地从台地内部结构研究发展到对碳酸盐台地边缘、台地几何形态、台地边缘形态的研究,并把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与大地构造、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动力演化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碳酸盐台地发展、演化、沉降、生长的定量模拟、此外,还特别重视重大地质事件和非现实主义沉积作用探索。中国南方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随着扬子板块的裂谷拉张、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沉降和前陆挠曲,经历了碳酸盐台地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完整威尔逊旋回动力演化、最终这个巨大的碳酸盐台地因挠曲沉降淹没和大量碎屑岩覆盖而消亡,是具有非常良好远景的油气资源探区。  相似文献   
904.
塔里木盆地早三叠世疑源类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根据孢子花粉的研究,首次确定了塔里木盆地钻井中三叠系的存在。在早三叠世孢子花粉组合中共生了以具刺的Veryhachium和Micrhystridium为主的疑源类化石,共有12个属,11个老种和2个新种。该盆地下三叠统过去认为是陆相沉积,而具刺疑源类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具剌疑源类的广泛发现,说明该盆地早三叠世沉积时,距海较近,有海水侵入。  相似文献   
905.
黄骅坳陷歧古1井古生界烃源岩的二次生烃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黄骅坳陷歧古1井的古生界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史,并发生多次生烃演化。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并结合矿物包裹体分析,运用EASY%R_o数值模拟技术,深入研究了歧古1井的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阐明了歧古1井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揭示了歧古1井古生界烃源岩曾发生过多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其主要发生在海西—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晚期,得出了主要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喜马拉雅晚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歧口凹陷是有望实现黄骅坳陷深层古生界找油突破的有利地域。  相似文献   
906.
柴达木盆地北缘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地层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相勇  李伟  席萍  唐伦和 《地质科学》2001,36(2):229-233
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地层归属存在2种观点,下侏罗统和石炭系。本文通过岩石薄片、微量元素、孢粉组合以及海相化石碎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沉积凝灰质岩层段与其上的下侏罗统之间岩性、电性出现突变的主要原因是沉积时火山事件以及晚期方解石脉充填造成的,并不能代表下伏的老地层;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海相化石碎片为搬运再沉积的结果,没有地层指示意义;孢粉组合能反映沉积凝灰质岩层段沉积的地质年代,据此确认沉积凝灰质岩层段为下侏罗统湖西山组二段。  相似文献   
907.
李成  王良书  杨春 《地质论评》2001,47(3):245-249
下扬子区岩石圈流变学特征分析表明,流变学剖面具有典型的大陆拉伸构造特征,即“三层状”结构,3个脆性层之间夹有2个韧性层。浅层脆韧性过渡带与下地壳的低速高导层对应,深层脆韧性过渡带与Moho面对应。岩石圈强度在1.7×10~(11)~4.3×10~(11)N/m之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低强度岩石圈类型。岩石圈流变学特征反映的地球动力学意义与下扬子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08.
在南京孔山地区早二叠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系统地采集了样品并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 ,同时作了有关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处于浅水和近岸环境的碳酸盐岩的氧同位素值系“全球冰川效应”和区域的淡水掺混两种作用相互平衡的结果。它的变化特征虽然可以忠实地记录原生沉积环境的变迁 ,但不能简单套用远洋沉积物中所总结出的模式。碳同位素亦非古代海平面变化的简单函数。有机碳埋藏速率及与之相关的氧化 -还原环境应是 δ1 3 C值的最终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09.
Upper Carboniferous-Lower Permian volcanic event deposits from two cross sections in Nanpiao,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Daqing Mountains, Inner Mongolia, were examined by systematic rock and mineral identification,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ce element and rare earth elem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welve sequences of volcanic event deposit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from bottom to top, including 34-39 volcanic event layers. As these layers each have their own distinctive petr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source, they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further ascertain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event deposit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carrying out 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using volcanic event layers as marker beds.  相似文献   
910.
金明  李妩巍 《铀矿地质》2003,19(6):349-354
在1:50万铀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本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地区下白垩统和上新统岩石形成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结果显示,早白垩世该区为温湿-半干旱气候,晚新世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其地球化学指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质等)具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