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9篇
  免费   1011篇
  国内免费   178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739篇
地质学   4910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结构是两种主流青藏高原隆升模式争辩的焦点之一.中下地壳流曾经被认为是高原东缘隆升的主要构造驱动力,但是中上地壳之间低阻低速层的发现及其与2008 MS8.0汶川地震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高原东缘具有向东刚性挤出的可能性.然而大部分关于龙门山断裂的数值模拟仍建立在下地壳流的基础上,仅将低阻低速层作为断裂的延续或是弱化地壳物性参数的软弱层,而非能够控制块体滑动的"解耦层",也没有考虑到刚性块体变形中的断裂相互作用.本文建立了包含相互平行的龙门山断裂与龙日坝断裂的刚性上地壳模型,用极薄的低阻低速层作为块体滑动的解耦带,采用速率相关的非线性摩擦接触有限元方法,基于R最小策略控制时间步长,计算了在仅有侧向挤压力作用下,低阻低速层对青藏高原东缘的刚性块体变形和断裂活动的作用.计算结果显示,低阻低速层控制了刚性块体的垂直变形和水平变形分布特征.在侧向挤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在低阻低速层控制下的巴颜喀拉块体能够快速隆升,而缺乏低阻低速层的四川盆地隆升速度和隆升量均极小,隆升差异集中在龙门山断裂附近,使其发生应力积累乃至破裂.龙日坝断裂被两侧的刚性次级块体挟持着一起向南东方向运动,但该断裂的走滑运动分解了绝大部分施加在块体边界上的走滑量,使得相邻的龙门山次级块体的走滑分量遽然减少,也使得龙门山断裂表现出以逆冲为主,兼有少量走滑的运动性质.本文所得的这些计算结果显示了在缺乏中下地壳流,仅在低阻低速层解耦下刚性块体隆升过程及相关断裂活动,提供了青藏高原东缘刚性块体挤出的可行性,为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研究讨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万文妮 《地震》2012,32(2):145-153
本文基于山西带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全部历史资料,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二次地震前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变化的分析, 对山西带断层形变特征及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指出了断层形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的相对性特征, 可供用震例中总结出的断层形变规律跟踪预测和研究未来震情的趋势时参考, 同时对当前华北震情, 特别是山西带震情的跟踪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X区及其附近地区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划分出小震密集带,根据小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X区范围内断裂构造与小震密集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震主要集中在NE向断裂与磁县—大名断裂交汇处以及断层切割区。  相似文献   
994.
迪彦庙蛇绿岩位于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斜辉辉橄岩、辉长岩、玄武岩、细碧角斑岩组成.岩相学研究表明,迪彦庙辉长岩分为层状辉长岩(具堆晶结构)和均质辉长岩(具辉长结构)两类,且均经历了低-中级变质改造.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迪彦庙辉长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研究,认为其为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下小规模单旋回封闭系统内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5.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5个地级市2010年统计年鉴中工业分行业产值数据,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产业区域同构系数的计算方法,对关中5个地级市工业行业相似程度和地区间产业同构程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中13.9%的工业行业存在产业同构问题,36.1%的工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问题。一级核心城市西安和二级核心城市宝鸡的工业产业同构程度较大(0.678),不利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链的延伸升级。咸阳和渭南、咸阳和铜川的工业同构程度也较大,不利于区域间产业分工和合作,需要进行协调整合。通过选用区位商、产业专门化率、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作为指标,对关中5个地级市工业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各市综合优势工业产业,进一步确定各市工业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依照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结合各市产业专业化及关中专业化情况、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及产品分工,提出关中城市群应重点发展汽车生产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电装备、有色金属、医药制造、食品饮料烟草等七大工业密集带。产业密集带作为最有效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可为关中城市群工业发展形成规模与集聚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资料及Landsat TM 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经济带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前后2个4年间,天山北坡经济带林地和未利用土地是先增加后减少.在8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8年尺度天山北坡经济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95%.前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83%,园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林地的年变化率较小.后4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58%,建设用地与园地的年变化率较大,草地及耕地的变化率较小,前4年变化程度比后4年明显.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政策变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和人口增长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泉眼沟硅灰石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矿床,区域上与吉林省大顶子、北崴子等矿床同处于吉黑褶皱系构造隆起带的南缘,是我国硅灰石矿最重要的成矿带和主要产区之一.该区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硅质大理岩中.硅灰石矿体主要有4种矿石类型,即方解石-硅灰石型、硅灰石型、石英-硅灰石型和方解石-石英-硅灰石型.矿物组分有硅灰石、方解石、透辉石、钙铝榴石、石英,少数样品含黄铁矿、金、钼等.经研究和分析认为,区内硅灰石矿床是多期次和多阶段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成矿作用与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属层控接触热变质型.  相似文献   
998.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到大陆的深俯冲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同我国大别- 苏鲁造山带类似,同属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柯石英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均 有发现,且石榴橄榄岩锆石中含有金刚石。本文从岩石学、温压计算、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四个方面,对此带中的鱼卡、绿 梁山、锡铁山和都兰4 个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出露地区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综述。与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 撞带不同,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保存了早期陆壳俯冲前发生的洋壳深俯冲的证据。因此,结合现有数据,本文对柴北缘超 高压变质带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滇西北地磁台阵8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对短周期事件的地磁三分量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得到不同周期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变化幅度比值ΔZ/ΔH在观测区的空间分布,由此推测地下存在一条NNW走向的高导带,从地壳延伸至上地幔,且位置随深度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特征与应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变形特征和活断层作用的基础上,利用该区现代中小地震资料,采用近震直达P波、S波垂直向最大振幅比方法、震源机制的系统聚类和统计分析法,反演部分地震震源机制,并分析现代中小地震活动特征及应力场状态。结果表明,北淮阳构造变形带上主要断层现今处于活动状态;现代中小地震震源总体较浅,在2次6级地震震中附近形成小震密集区,可能反映了震源区介质相对破碎。震源机制的系统聚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断层以走滑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存在倾滑的逆断层;区内应力作用方向以水平为主,也存在部分垂向力作用;主压应力P轴的优势分布为近EW向,其中既有华北应力场,也有华南应力场作用;有少量近NS向应力场作用存在。反映该区处于应力场过渡区,因此将其作为华北、南华地块区的边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