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8篇
  免费   1787篇
  国内免费   2967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1632篇
地质学   9653篇
海洋学   47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80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瓯江凹陷的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建造序列具体反映了断凹演化。断陷阶段分为初始开裂、强裂裂开、全面裂陷和频繁振荡。凹陷阶段沐现了海浸—沉降—填满全过程,凹陷由数个剖面上呈箕状的菱形次级小断块组成。这种结构及发展特征既与弧后垃开体制有关,也与瓯江凹陷处于中生代地体碰撞带有关。瓯江凹陷是东海陆架弧后裂陷盆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92.
陕北鄂尔多斯盆地埋藏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立飞 《地质学报》1992,66(4):339-34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陕北鄂尔多斯盆地的埋藏变质作用。砂岩胶结物在成岩到变质作用转化过程中经历了如下4个阶段:1.粘土胶结阶段;2.压溶长石、石英再生长阶段;3.碳酸盐胶结阶段;4.生成浊沸石阶段。泥岩中粘土矿物组合在埋藏变质过程中出现如下转化:早期蒙皂石、高岭石组合,随埋深的增加转化为伊利石和镁铝蛇纹石混合阶段;进一步埋深出现了伊利石和绿泥石混层阶段;最后转化为分散状的伊利石和绿泥石。  相似文献   
993.
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本文提出马超营断裂以北火山岩是以安山岩占主导地位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而不是胡德祥等人提出的基性—酸性双峰态组合,它们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安第斯型火山弧。火山岩上部的粗安岩—粗面岩组合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弧内盆地。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998.
山旺盆地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照华  李凤麟 《现代地质》1992,6(1):30-38,T001
前人一般认为山旺盆地是一个深度不大的封闭性淡水剥蚀盆地。笔者认为它是一个火山口成因的封闭—半封闭盆地。盆地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早期为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火山口,并造成火山碎屑物堆积:中期堆积了较厚层的沉积物,主要为粘土质岩石,如硅藻质页岩、泥岩,此外,还有少量的砂岩、砾岩;晚期为玄武岩充填,致使整个盆地完全封闭。在盆地发展过程中,早期为封闭环境,中、晚期为半封闭环境。火山碎屑物的再堆积和分解对于生物死亡和埋藏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第三纪中心式火山作用非常强烈,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有可能找到更多的化石产地和硅藻土矿。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article, we model the volcanism near the proposed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at Yucca Mountain, Nevada, U.S.A. by estimating the instantaneous recurrence rate using a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with Weibull intensity and by using a 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to predict future eruptions. We then quantify the probability that any single eruption is disruptive in terms of a (pri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since not every eruption would result in disruption of the repository. Bayesian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volcanic risk. Based on the Quaternary data, a 90%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instantaneous recurrence rate near the Yucca Mountain site is (1.85×10–6/yr, 1.26×10–5/yr). Also, using-these confidence bounds, the corresponding 90%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risk (probability of at least one disruptive eruption) for an isolation time of 104 years is (1.0×10–3, 6.7×10–3), if it is assumed that the intensity remains constant during the projected time frame.  相似文献   
1000.
1991年淮河流域农村洪涝灾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史培军  顾朝林 《地理学报》1992,47(5):385-393
本文从灾害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1991年淮河流域苏皖地区农村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并探讨了这次洪水对农村造成严重灾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