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44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戴埠下火山岩系层序—岩相—成分演化之间关系研究表明,火山产物是从十个喷发中心经深部岩浆脉动式补充、快速分异、间歇式喷发所形成。第一和第二旋回之间具沉积间断,而且喷发中心迁移与新生岩浆补充相对应。在两个旋回内部,中性和酸性喷发产物都具宽的或较宽的成分范围和快速分异特点。中性溢流相之后,从中酸性火山屑碎流相至酸性溢流相或侵出相的喷发强度降低,是岩浆房萃取深度降低的结果。分离结晶和同化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2.
白马含矿层状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富文 《岩石学报》1990,6(4):12-26
白马岩体是层状构造发育、分异作用明显的单斜层状侵入体,产于攀西裂谷带中段,侵位于前震旦系会理群变质岩系中,K-Ar年龄为342~363Ma。层状岩系可划分下部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上部镁铁质岩及浅色镁铁质岩等四个岩相带。固溶体矿物的成分、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的特点及其演化,表明岩体是在熔离和液态重力分异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493.
Crater Hill is a small volume alkali olivine basalt volcano in the Auckland volcanic field. Crater Hill consists of a sequence of pyroclastic and effusive eruptive units of which the earliest have low silica, ferromagnesian elements and Mg/Fe ratios, high incompatible elements and are more silica undersaturated while the last material to be erupted has higher silica, ferromagnesian elements and Mg/Fe ratios but relatively low incompatible elements. Through the sequence, Mg-number changes from 59 to 67 and LaN/LuN decreases by a factor of 3. This systematic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is interpreted to be the result of clinopyroxene ± spinel fractionation at pressures of at least 1.4–1.9 GPa, from a primary magma generated by small-degree partial melting in the garnet peridotite stability field (>2.5 GPa). Fractionation occurred where early crystals grew and accumulated along the conduit walls. The rising magma evolved along a polybaric liquid line of descent until it encountered lithosphere cold enough to chill the dike margin. Above this depth, further cooling resulted only in the growth of suspended phenocrysts in a magma separated from the country rock by a chilled margin. This process is observed in the Auckland volcanic field because the rate of magma production is very small allowing compositional features to be preserved that would be overwhelmed in a larger scale magmatic system.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494.
印支期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岩体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印支期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五龙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花岗闪长岩界限明显或呈渐变关系。笔者对两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茬河与五龙花岗质岩具明显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Y:富集Sr、Ba,高Sr/Y和Y/Yb比值;Eu微弱负异常。表明源区以石榴石、角闪石为主,有少量斜长石。暗色包体富Mg(MgO=4.15%~8.13%)、Cr(14.8μg/g~371μg/g)、Ni(20.0μg/g~224μg/g)及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推测起源于地幔组分。两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87)Sr/~(86)Sr)i=0.70445~0.70645,εNd=-1.50~-3.62,T_(DM)=1.02~1.38 Ga。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西茬河、五龙岩体可能是由幔源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诱发增厚的基性下地壳达到含角闪石的榴辉岩相或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两岩体在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是由受地幔物质混染程度不同造成.其形成代表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后碰撞造山阶段勉略洋俯冲板块的断离作用.  相似文献   
495.
本文报道了徐淮地区5个早白垩世adakitic岩体全岩的Pb同位素组成和其中3个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并讨论了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班井、丰山和蔡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7±1Ma、129±2Ma和131±1Ma.利国、班井、夹沟、丰山和蔡山岩体的全岩(206Pb/024Pb)t、(207Ph/204Pb)t和(208Pb/204Pb)t初始比值分别变化于17.957~18.620、15.508~15.655和38.129~38.710之间.综合早白垩世adakitic岩石高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以及继承锆石年代学和其中榴辉岩类捕虏体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华北克拉通东部徐淮地区早白垩世adakitic岩石的岩浆源区以断离的扬子克拉通俯冲板片(基底物质)为主,并有拆沉的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参与.这与扬子克拉通沿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496.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碱性玄武质岩石中的单斜辉石巨晶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发现晚中生代和新生代单斜辉石巨晶存在明显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异。新生代单斜辉石巨晶有Al-普通辉石和次透辉石两类;而中生代单斜辉石巨晶只有Al-普通辉石。新生代单斜辉石SiO_2含量高、REE配分型式为上凸型、LILE和放射性元素含量高,并具有比寄主碱性玄武岩更亏损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而中生代单斜辉石SiO_2含量低、REE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型、LILE和部分HFSE以及放射性元素含量低,并具有比寄主碱性玄武岩稍富集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巨晶的结构、矿物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Mg-Fe在熔体与单斜辉石间的分配状况皆说明,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是碱性玄武岩浆在高压下结晶的,因此二者是同源的;而中生代单斜辉石巨晶是被寄主岩浆偶然捕获的捕虏晶,是不同源的。华北新生代单斜辉石巨晶存在于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中,它们具有比寄主碱性玄武岩更亏损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说明即使是碱性玄武岩也不能完全代表软流圈来源的原始岩浆,其在上升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同位素组成富集的物质的混入。同时,拉斑玄武岩不是碱性玄武质岩浆直接结晶分异的产物,亦不是完全由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造成的。拉斑玄武岩中存在岩石圈地幔物质的贡献或是岩浆房内碱性玄武质岩浆受地壳混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7.
498.
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在回顾花岗岩分类及其成矿专属性研究的基础上,以华南同熔型花岗岩为例,探讨了华南地区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床的特点、时空格架及其分布规律,研究了与成矿有关的同熔型花岗岩的特点、源区属性及其与华南古老地壳的关系。本文认为华南地区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铜铅锌成矿作用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同熔型花岗岩具有过渡类型的特征。岩浆源区属性与成矿类型、成矿规模的关系存在着某种制约联系,该类矿床的形成是不同时期华南地区古老地壳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9.
刘亮  邱检生  杨泽黎 《岩石学报》2013,29(12):4069-4086
猫狸岭岩体位于浙江省临海县仙人桥-猫狸岭一带,其主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细粒花岗岩。LA-ICP-MS 锆石U-Pb定年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细粒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105.6±1.0Ma和104.8±0.9Ma。主量元素组成上,石英二长闪长岩具准铝质、钙碱性和富钾的特征,MgO、Fe2O3T、CaO等含量较高,Mg#值变化于47.6~50.6;细粒花岗岩同样具富钾和准铝质特征,但偏酸性,MgO、Fe2O3T、CaO等含量相对偏低,Mg#值变化于41.6~47.0。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石英二长闪长岩富集Rb、Th、U、Pb,贫Nb、Ta、P、Ti,且Zr、Hf、Sr含量相对较高,铕负异常不显著(Eu/Eu*=0.77~0.95)。细粒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但P、Ti亏损程度更明显,且明显贫Sr,并具一定程度的铕负异常(Eu/Eu*=0.55~0.78)。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细粒花岗岩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分别为0.7088和0.7079~0.7088,εNdt)值分别为-7.57~-7.56和-8.06~-7.95。同时,二者具有大致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分别为-12.2~-6.6和-9.6~-4.4。综合分析表明,猫狸岭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细粒花岗岩最可能是在区域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由底侵或内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的壳源岩浆经混合后,并经过不同程度的分异演化,最后在浅成环境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00.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中多处发现了暗色包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获得了浙东新昌地区小将岩体的花岗岩及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和地球化学新结果。锆石U-Pb定年表明寄主花岗岩(121.1±0.9Ma)与暗色闪长质包体(117.6±1.0Ma)近于同期形成于早白垩纪。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富钾、准铝质或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铕负异常(δEu=0.23~0.30)和Sr、Ba、P和Ti等元素的亏损,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具有重稀土亏损的特征,与寄主花岗岩在主量和微量元素上呈现混合作用趋势。小将岩体的上述特征与浙东晚中生代和福建沿海同期的岩浆岩特征一致,它们可能都是在早白垩纪伸展构造背景下,起源于俯冲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或者演化为闪长质成分,并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为浙东及浙闽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壳-幔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