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66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4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本文分析了30例肺癌的 MRI 及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结果表明:MRI 能够比较准确地显示肿块的大小、范围、部位及叶以上支气管的受累情况;容易显示胸壁、纵隔、隔肌及远处转移,对胸壁受侵犯诊断准确率为86.7%;无需使用造影剂能直接显示肺门及纵隔区大血管的受累与否、诊断准确率为83.3%;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90%,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5.7%;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比较,MRI 对肺癌分期准确率为80%。故认为 MRI 是对肺癌分期癌一种准确的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地磁场模型和冠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磁场是由内源场(地核场和地壳场)和外源场(电离层场和磁层场)组成的,地磁场模型是表示地磁场时空分布的数学表达式.本文简述了地磁场全球模型和区域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评述了冠谐分析方法及其在地磁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地磁场模型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3.
多剩磁成分的主成分法分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的多剩磁成分的分离是古地磁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Kirschvink(1980)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PCA)能有效地进行多剩磁成分的方向分离.作者认为,最大角偏差(MAD)值的选择应视各磁成分的剩磁谱组合特征而定,剩磁相似度的提出,可以帮助确定MAD值选取的最佳值.在主成分法分离的剩磁方向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多剩磁成分的强度分离方法,籍此可以进一步研究各分离磁组分的剩磁谱特征及其成因,并将以上方法应用于新疆柯坪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的剩磁分离.  相似文献   
74.
S_q发电机电流的逐日变化和S_q指数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研究了S_q逐日变化的形态学特征,用理论模型计算了磁层环电流、部分环电流、场向电流、磁尾电流、Chapman-Ferraro电流的地磁效应.在消除了这些磁层电流体系的影响之后,得到了电离层潮汐风发电机电流产生的磁场S_q变化.对1973年的资料研究表明,S_q发电机电流的逐日变化主要表现在强度上,即使在磁扰期间,也可以分离出形态稳定的S_q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磁指数——S_q指数,用来描述S_q发电机电流强度的逐日变化.  相似文献   
75.
常宁县汤市硼矿属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区内沉积岩和花岗岩磁性微弱或无磁性,与硼矿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及硼矿石中磁铁矿含量较高。大理岩型硼矿石磁化率168×10~(-1)nT,矽卡岩型硼矿石磁化率29033×10~(-1)nT。已知半边街矿段△T等值线形态反映出矿体产状,并与矿体投影形态一致。用△T高精度磁测寻找埋深大、磁性弱的隐伏内生硼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已有磁测资料分析,预测该地区瓦盏洲一新屋山、周家屋场一带可作为硼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6.
77.
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运用磁性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进行了划分对比,部分修正了前人的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两盆地第三纪各时期沉降速率进行了估算和比较,并对它们的构造运动特征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8.
79.
Measurement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soils, reflecting magnetic enhancement of topsoils due to atmospherically deposited magnetic particles of industrial origin, are used recently in studies dealing with outlining polluted areas, as well as with approximate determination of soil contamination with heavy metals. One of the natural limitations of this method is magnetic enhancement of soils caused by weathering magnetically rich parent rock material.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oils from regions with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ettings. Four areas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Austria were investigated, representing both magnetically rich and poor geology, as well as point-like and diffuse pollution sources. Topsoil and subsoil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ffect of geology and pollution was examined. Magnetic data including mass and volum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frequency-dependent susceptibility, and main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ercivity (Hc and Hcr) and magnetization (Ms and Mrs)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with heavy metal contents.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pplicability of soil magnetometry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erms of magnetic discrimination of dominant lithogenic/anthropogenic contributions to soil magnetic signatu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ithology represents the primary effect on soil magnetic properties. However, in case of significant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anthropogenic particles, this contribution can be clearly recognized, independent of the type of pollution source (point-like or diffuse), and discriminated from the lithogenic one. Different soil types apparently play no role. Possible effects of climate were not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80.
选取郑州台2002年地磁相对观测D、Z分量资料,对同期数字化和模拟观测数据采用日变形态、趋势分析、差值分析、极值时间等方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观测一致性较好,说明数字化仪器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用来代替模拟仪器是可行的,但因数字化仪器还存在观测数据突跳的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