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1663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探讨了在吉林地区高层建筑中有关桩基规范执行及设计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直径的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的对比 ,明确 2d与 4d的对比要求 ,即持力层厚度的保证比进入持力层深度更重要。针对通长配筋“一通到底”的设计给施工带来的不便及浪费提出了新的建议。通过实践给出“α”角的建议值 ,既能减小扩大桩头斜面上受到卸荷后侧土压力 ,又可减少施工时的坍方。最后对降水及护壁提出了结合实际地质情况的 4种方法。  相似文献   
92.
依据对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测井、岩芯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Es3^3亚段划分为三个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自底往上,Es3^3I层序发育辫状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Es3^3ⅡEs3^3Ⅲ层序则以扇 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由沉积层序的区域对比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建立起了前梨园地区Es3^3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将储集岩层置于等时界面限定的沉积层序中进行划分和对比,可精确地解释砂体的成因及其横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3.
湖南洞庭坳陷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博  张先觉 《现代地质》1996,10(4):532-542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在湖南洞庭坳陷的主要研究成果。详细分析、推断了洞庭地区的区域构造格局,深部电性结构及壳、幔高导层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4.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东 《矿物岩石》1995,15(1):58-62
本文通过分析川西坳陷20多个含气构造的主要地层压力资料,对川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川西高异常地层压力在纵向层位上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和上三叠统,压力分段明显,相同的力段在不同的构造既不等时也不等深;在平面上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广泛,超高压区刚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并形成两个超高压中心,整个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虽然总体上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层位,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5.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山西断陷带地热场特征:各断陷盆地内部大地热流值或地温梯度值都比较高,吕梁山隆起区和太岳山丘陵区则比较低。提出清徐、临汾、蒲县、柳林四个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热结构,分别计算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采用逐步逼近法计算浮山—临汾—蒲县剖面二维岩石圈地温结构。并用断陷盆地内的临汾、吕梁山隆起区的柳林、太岳山隆起区的沁源地区的大地热流值推导其岩石圈厚度和底部温度。地热异常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重点探讨了地球内热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6.
汤原断陷是典型的受断裂控制的陆相盆地。盆地内断裂极为发育。断裂的发育主要有 N E向和 N W - N W W 方向,断裂的分布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群的特征。按断裂的成因类型可划分出7 种类型。断裂对油气生成、运聚及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展布,主干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97.
鄂尔多斯早古生代古构造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 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相似文献   
98.
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盐盆地的油气富集和分布与盆地内沉积的盐岩密切相关。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盆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其地层层序特征及盐岩纵横向分布特点,进一步剖析了盐岩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生储盖层的关系,搞清了含盐盆地油气的分布和富集与盐岩的关系,指出无论在垂向上还是横向上,东濮凹陷盐岩一般都与暗色烃源岩共生,而且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研究认为盐岩可作为油气上盖或侧向遮挡,与源岩、储集层可组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利于油气富集区带的形成,对构造和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指出与盐岩有关的文东北部和胡状集地区是下一步挖潜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成果也可为国内外同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9.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湖泊地震涌浪记录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杨剑萍  王亚丽  查明  牟雪梅 《地质学报》2006,80(11):1715-1721
在陆相湖盆中,地震引起的各种作用力可以对各种先成沉积物进行改造而形成原地震积岩,同样地震可引发涌浪、浊流及碎屑流而形成地震涌浪沉积及震浊积岩.通过大量岩心观察描述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首次提出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含有丘状交错层理的碎屑岩与典型的原地震积岩(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等)紧密共生,当属于地震作用引发涌浪的沉积产物.本区地震涌浪沉积中发育丘状及洼状层理、包卷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波痕、冲刷及截切面等沉积构造.根据沉积特征和分布位置,本区地震涌浪沉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位于涌浪基面附近的含塑性泥砾的搅动型和涌浪基面与正常浪基面之间的回流型.垂向上地震涌浪沉积一般位于原地震积岩之上,震浊积岩之下,组成完整的原地震积岩—地震涌浪沉积—地震浊积岩序列或原地震积岩—地震涌浪沉积序列.本区地震涌浪沉积的发现和研究,将为地质学家识别陆相湖盆地震事件沉积提供对比标准.  相似文献   
100.
潜江盐湖盆地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潜江盐湖盆地是我国内陆独一无二的高盐度盐湖沉积盆地。本文在分析其岩性韵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潜江盐湖生储盖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是在干湿频繁交替的古气候条件下,在高盐度、强蒸发、还原—强还原水体中,由北部单向碎屑物源及凹陷周缘卤水与盐源补给形成的盐系地层,岩性组合的有序变化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系统,不但反映出潜江盐湖沉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具有十分优越的成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