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21.
李钟武  陈治荣 《地质论评》1991,37(2):125-132
横断山区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发育期次较多、古冰川遗迹也最多的地区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作者近10年来在该区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新资料,特别是~(14)C年代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第四纪冰期划分出8期(次)冰期(冰进、间冰阶段),并进行了对比。作者认为该区冰川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其与青藏高原抬升有关;横断山区第四纪冰川活动范围可至北纬26°线以北。  相似文献   
622.
623.
十次考察任务期间,我们获得了西藏及其周围山地冰川最大规模的新资料。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南侧低至890m和980m的海拔高度上发现冰碛物。在青藏高原北坡的祁连山,冰碛物发现于2300m的海拔高度。在喀喇昆仑山、Aghil和昆仑山北坡,冰碛物也低达1900m。对冰漂砾的放射性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古冰体厚度至  相似文献   
624.
中国的季风气候区包括了大部分具湿润-半湿润环境的东部地区,在纬度上为热带到温带。这个地区有的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在重建第四纪时期亚洲季风的变迁历史以及探讨其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上是很有用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资料检验那些有关植被动力学和生物分异的理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研究第四纪孢粉学和古生态方面有重大进展。据我所知,  相似文献   
625.
碧口群内前人曾怀疑为冰碛岩的一套岩石,已取得了大量冰川证据,肯定了冰川作用的存在。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据沉积特征、层位及上下接触关系等,将其划为长安、南沱两个冰期,南沱冰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冰期,并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626.
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以来冰川、环境及其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本兴 《第四纪研究》1990,10(2):101-110
晚更新世以来,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的上升,中国西部的气候愈来愈干冷,冰川发育受到抑制。末次冰期最盛时,雪线比今日低300—1500m,古冰缘下限比今日低300—1400m,高山带的气温比今日低3—7℃,高原外围地区低8—10℃。青藏高原从13000aB.P.开始气候变暖,6000aB.P.高温期时冰川强烈退缩或消失,4000—3000aB.P.气候又再次变冷进入全新世新冰期和现代小冰期。目前气候又开始变暖,大部冰川又转入后退时期。  相似文献   
627.
青藏高原北缘末次冰期最盛时期的湖侵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栓科  李世杰 《冰川冻土》1991,13(4):299-306
  相似文献   
628.
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以来冰川、环境及其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晚更新世以来,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的上升,中国西部的气候愈来愈干冷,冰川发育受到抑制。末次冰期最盛时,雪线比今日低300—1500m,古冰缘下限比今日低300—1400m,高山带的气温比今日低3—7℃,高原外围地区低8—10℃。青藏高原从13000aB.P.开始气候变暖,6000aB.P.高温期时冰川强烈退缩或消失,4000—3000aB.P.气候又再次变冷进入全新世新冰期和现代小冰期。目前气候又开始变暖,大部冰川又转入后退时期。  相似文献   
629.
中国东部小冰期气候特征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馨  耿丽华 《贵州地质》1990,7(1):35-45
中国小冰期气候与环境变迁是在全球气候环境异常影响下发生的。从11世纪开始至18世纪结束,先后出现过四次寒冷期,即1170—1200年、1480—1530年、1650—1720年及1820一1890年,鼎盛期在17世纪中叶,周期为180年左右.但在寒冷的小冰期中也有过温暖时期;而且干—冷,暖—湿相联。天气异常、环境恶化是小冰期的主要特征,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火山灰日伞效应。如果不是火山灰日伞效应的影响,未来CO_2 等温室气体将使气温出现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30.
大庸市四都坪震旦系南沱组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湖南地质》1990,9(4):43-50
文中提出以砾、砂、泥作三端员成分进行陆源沉积岩结构分类的三角图解方案,并用于四都坪南沱组岩石的划分,将其划分为杂屑岩、角砾岩、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杂屑岩在南沱组剖面中占82%,其中的砾石成分复杂,有砂岩、板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大砾石表面有冰川擦痕和磨光面。角砾岩中角砾成分单一,无大漂砾,具颗粒支撑,并见夹有塑性变形的含锰灰岩。杂砾岩中发育砂纹层理及冲刷构造。因此,认为南沱组在成因上与冰川活动有关,在冰浅海环境中堆积,同沉积断裂的存在提供斜坡条件,冰川重力及埋藏冰消融等引发重力流,使冰川沉积不时受颗粒流、碎屑流干扰,而在冰期末又遭冰水及海水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