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71.
介绍了我国第一架王氏水牛化石产地、骨架特征和埋藏特点。该化石埋藏在嫩江Ⅱ级阶地顶部的黄土状亚砂土中。为单一埋藏,无其他化石种属掺杂。属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根据前人用C14年确定该动物群的繁盛时代,结合它与大理冰期形成于同一地质历史时期,确定其生存时代应力距今1-5万年,最早不超过大理冰期的下限7万年。提出了王氏水牛及其所属动物群是在冰期中冷暖交替环境中存在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672.
地质资料表明,地球的加速运动与冷冻低温及冰期相对应。运用相对论公式导出星体加速运动时吸收能量和减速运动时释放能量的结论。这是差异旋转的新能源,活动星系核的高效产能率是其天文证据,由于不能超过光速,黑洞边界可能存在巨大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这一新能源是地质旋回与天文周期一一对应的原因,也是物质和反物质同时存在的原因。根据天文周期,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73.
丁旋  方念乔 《地球科学》2006,31(6):765-772
末次冰期旋回尤其是氧同位素3期气候明显不稳定, 南亚季风活动并不遵循冰期间冰期的规律.通过东北印度洋区位于安达曼海南部、苏门答腊岛西北端格雷特海峡的BAR9427岩心的古海洋学研究, 并与相邻孟加拉湾地区的MD77181和MD81349二支岩心进行对比分析, 认识到末次冰期氧同位素2期时, 研究区东北冬季风增强, 上升流活跃, 古生产力较高, 同时近岸地区蒸发作用强烈, 海水盐度升高.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氧同位素3期的早、晚期, 研究区西南夏季风活动强烈, 向东的西南季风流, 使得孟加拉湾中部盐度升高, 而北部由于季风降雨, 大量的淡水输入使得盐度大幅度下降, 且八月盐度远低于二月.西南夏季风变化遵循23ka的岁差周期, 在我国青藏高原、黄土与沙漠以及阿拉伯海等区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674.
地球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米兰科维奇理论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以下简称为“米氏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的到达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日射量变化是造成冰期—间冰期旋回的根本原因。详细回顾了米氏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以南极东方站过去42万年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历史资料为例,讨论了经典米氏理论中有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75.
从始新世温室到早渐新世冰室的特征与潜在的变化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Prothero等,2003),但关于渐新世沉积物的详细气候与海洋学研究则相对较少。众所周知,渐新世开始的全球逐渐变冷导致了一个明显的南极低温层的发育(Zachos等,2001;DeConto和Potlard,2003)。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深海底栖有孔虫δ^18O中已经分辨出几个标志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属种,其中最具特征的δ^18O峰值已经被标注为Oi、Ei事件,冰期或带(Miller等,1991,  相似文献   
676.
田洋玛珥湖位于我国雷州半岛东南部,是一个已经消亡的古玛珥湖。通过对位于古玛珥湖中心部位、具有完整而连续沉积的TY-2井岩心的仔细观察,认为该岩心38.23 m以上层段属于湿地沉积序列,并揭示了我国华南热带地区50 kaBP以来经历了3期主要气候变化,相对着温暖的玉木冰期中期、寒冷的玉木冰期后期和温暖湿润的冰后期。这些气候变化与日本琵琶湖、加勒比海和南海北部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677.
气体水合物是甲烷和水混合的冰状笼形物,存在于大陆架和陆坡沉积物中。气体水合物在地温梯度与水合物相边界(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界,BGHS)相交的深度范围内是稳定的。当底层水温度上升造成地温梯度升高时,或当相对海平面降低使围限压力降低时,BGHS就会向上迁移,并形成因水合物分  相似文献   
678.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古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北部CSH1柱状样的孢粉组合,重建了海槽区邻近岛屿末次冰期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史.将所测岩心的孢粉记录从下到上分为三期:Ⅰ期为热带山地针叶林的繁盛期,松属及亚热带高山的常绿针叶林含量较高,气候干燥温暖;Ⅱ期为旱生草本植物繁盛期,蒿属大量出现,气候干冷;Ⅲ期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及蕨类植物繁盛期,常绿阔叶及落叶阔叶林成分增加,蕨类孢子达到极高值,草本植物含量剧减,气候温暖潮湿.将一些主要科属花粉的百分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心GISP2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各花粉百分含量曲线分别在距今4.1~4.6,11.7~13.0,15.4,23.2,29.4,47.4ka显示出了一系列明显的次级波动,这些次级波动与格陵兰冰心δ18O曲线所记录的4ka左右的降温事件、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事件和Heinrich事件H1,H2,H3和H5在时代上相吻合.尽管格陵兰及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冲绳海槽地区的途径和载体尚不清楚,但北半球高纬度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东亚季风强度在数百年或千年尺度的波动可能是其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679.
利用基于热力学理论的CSMHYD程序,模拟预测了末次冰期以来南海东沙海域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GHSZ)的演化特征,同时讨论了海平面、底水温度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变化的影响,以及水合物分解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深超过595 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条件;GHSZ平均厚度可达245 m,其中最厚区位于研究区东部,超过380 m,其次为东沙陆坡段与台湾浅滩陆坡段的结合部。(2)末次冰期(LGM)以来东沙海域GHSZ厚度呈现不对称旋回变化,按照时间由老到新可以分为TC1、TC2、TC3、TC4和TC5共5个完整的旋回。稳定带变化的减薄半旋回持续时间要长于增厚半旋回。TC1—TC4旋回内GHSZ厚度变化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TC5旋回内稳定带厚度变化受到海底温度的控制。(3)在由陆缘向中央海盆方向逐渐增大的高地温梯度背景下,LGM以来海底温度和海平面变化对GHSZ的影响在中层水范围内大于深层水;同时水柱引起的压力效应在中层水深度范围内相对较大,深层水范围内海平面变化对GHSZ的影响十分有限。东沙海域CaCO3含量异常降低可能受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气进入水体后引起海水酸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0.
四川茂县较场剖面厚101.1m,其中湖相沉积厚98.0m,为一套浅黄色-灰色的粉砂、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古地磁测试显示,除2个样品的磁偏角显示负极性外,其余样品的磁偏角全部为正,属布容正极性时,没有出现B/M界线。根据该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和所处的地貌部位,可以和云南金沙江谷地的龙街组对比,推测其开始沉积的时代为100~120 kaBP.另外,距顶4.0 m处光释光年龄为16.7±1.2 kaBP,推测其结束于10kaBP.湖相沉积历时约100kaBP,是岷江流域出露的末次(间)冰期以来厚度最大的剖面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