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0篇
  免费   3318篇
  国内免费   3229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1779篇
地球物理   1989篇
地质学   8103篇
海洋学   990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799篇
自然地理   199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576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891篇
  2011年   922篇
  2010年   836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753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260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陈国顺 《华南地震》1991,11(2):40-46
本文以滑波理论为依据,总结了山西地震带的两种不同特点的滑坡。即:振荡式滑坡及触发式滑坡。虽然两种滑坡都可分为变形、解体、滑动、毁灭等四个阶段,但其动力不同。振荡式滑波的滑动面倾角小,因而滑力来源于强震振动,而触发式滑坡的滑动面倾角大,因而滑力来自滑体本身静荷载。对两种滑坡的研究对预防及减轻强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总结分析了发生在新丰江水库老震区,距1962年6.1级主震27年的1次4.5级地震的活动和特点,认为此次4.5级地震及其伴生的小震群仍系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中晚期强余震。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论述在新形势下地震台站体制、任务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地震台实行地震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和将单一观测型台站转化成观测--科研型台站系我国地震台站的发展方向。文中结合牡丹江等地震台的实践对三结合地震台站建设的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根据地壳中间界面上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探测了地壳中间界面的埋深、复盖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温度、压力、反射性、透过性、弹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995.
种瑾  米丰收 《内陆地震》1991,5(2):155-160
利用JM—3型数字金膜测汞仪对渭河盆地活动断层进行壤中气汞测量,取得了初步结果。认为,壤中气汞异常与活动断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测汞寻找隐伏活动断层,判定断层活动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卜凡泉 《地震研究》1994,17(3):281-287
统计鲁北平原4井降水效率表明,地质类型相同的深井水位降水效率主要受控于测层埋深;规律性级强,笔者在统计基础上建立了模拟公式,并计算了不同深度测层的降水效率,与实际统计弥合度极好,笔者认为“对类型相同不同深度测层水位降水干扰排除过程中即可利用该式对其效率直接计算,免去了统计,修定的麻烦。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应用动态系统时间连续模型建立的新方法(DM(n,h)模型),通过对唐山老震区ML>4.7级地震的建模,讨论DM(n,h)模型对唐山老震区晚期强余震预测的可行性。并比较了DM(n,h)模型与GM(n,h)模型,发现DM(n,h)模型优于GM(n,h)模型,同时,给出了唐山老震区晚期强余震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998.
一次东亚寒潮爆发后冷涌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一汇  蒙晓 《气象学报》1994,52(4):442-451
分析了1981年1月21—28日一次东亚强寒潮爆发后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冷涌的发展过程。冷涌的发展最先表现为低层强东北风沿东亚沿海地区和南海中北部的迅速建立。2—3d之后,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激起第二次冷涌。与冷涌相伴随的低层温度场变化也十分明显,同样具有先后两次降温过程。冷涌期高空风场表现有明显的脉动,南海北部高空西风迅速减弱,而在南海近赤道地区出现了很强的高空东风区。冷涌的发展与寒潮冷高压的南下有密切关系,它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纬度冷高压的强度。另一方面,冷涌发展后,通过Hadley环流可影响中纬西风急流和热带东风急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测定分析了特殊地区的两种不同饱和状态的干压实土体在不同等级荷栽作用下产生的沉陷量,探讨了施荷时间对沉陷量的影响从而提示了两种干压实土体在荷载作用下沉陷量变化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这两种干压实土体的最大压缩模量与饱和度的关系。这一研究成果对干旱特殊地区的公路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潜水含水层井损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潜水含水层稳定流多落程抽水试验所取得的△hw2~f(Q)关系曲线,推导出了潜水含水层中井损计算公式或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潜水含水层中稳定流抽水试验井损的计算方法;对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准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