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根据自己研制的高压控温泥岩压实仪,对我国三水、泌阳和黄骅三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和拗(凹)陷进行了压实模拟,从而证实了我国东部三个中新生代盆地和拗(凹)陷存在四个压实阶段,证实了泥质沉积物和地温梯度是严重影响压实和流体运移的主要因素,同时还证实了三水盆地和泌阳凹陷存在着严重的剥蚀。  相似文献   
22.
文章在阐述柴达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分析为依据,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中新生代热演化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资料显示,区内中侏罗统具备较好的铀成矿条件,成矿类型以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氧化带型为主。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径迹长度为(11.71±0.17)μm±1σ~(12.58±0.18)μm±1σ,说明均经历过退火作用;样品的表观年龄为64.4~85Ma,说明区内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基于裂变径迹的t-T曲线模拟结果表明,自120Ma以来,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挤压隆升、断陷沉降、快速抬升3个阶段。因此,认为区内砂岩型铀矿主体应是早白垩世早期-古新世早期挤压隆升阶段形成的古矿体。现今的找矿方向,应是在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构造活化区中寻找残留铀矿体,同时注重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23.
中、新生代华南陆缘离散地块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以来大规模的地块离散运动形成了华南陆缘离散地块-地堑系,其演化过程可分为K_2—E_1~3,E_2~1—E_3~1,E_3~2—N_1~1和N_1~2—Q等四个阶段。南海即是该陆缘离散地块-地堑系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东部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叠加。目前对渤海湾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期次划分及各期次构造运动的应力状态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潜山是盆地沉积之前就已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被新地层覆盖而成,潜山内幕所保留的先存断裂及潜山与上覆盖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研究盆地构造运动提供了依据。本文以渤中19-6潜山构造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相干剖面及钻井资料进行系统构造解析,建立渤中19-6潜山构造演化新模型,并探讨了华北克拉通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6潜山构造西部以一系列S-N向雁列式正断层为界,断层东侧为隆起的渤中19-6潜山构造,西侧为低洼的沙南凹陷。古潜山最早形成于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形成如今以S-N向正断层为界的东隆西降的潜山构造格局;(2)渤中19-6潜山构造西部边界S-N向断裂以及上覆地层中存在的E-W向断裂为两侧大型走滑带间雁列式断裂构造,是该潜山构造储层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3)该潜山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剪刀式闭合碰撞和古太平洋板块NNW向俯冲的多重影响,中生代以来,共经历了印支早期挤压隆起、印支晚期伸展改造、燕山早期左行压扭改造、燕山中期左行伸展改造、燕山晚期左行压扭改造、喜山期右行伸展埋藏6个阶段的发育演化。  相似文献   
25.
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湖水位升降曲线的建立与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新生代的准噶尔盆地为典型的内陆湖盆,四周为山系包围,是分析内陆湖泊水位升降的理想场所。本文参照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计算方法,通过内陆湖盆沉积体系及其地貌特色的研究,建立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湖水位升降曲线。中新生代的准噶尔盆地为一封闭型内陆盆地,湖水位升降主要受气候和构造因素的控制。笔者利用区域的气候和构造背景对湖水位的升降作了剖析,初步建立两种背景下的湖水位升降曲线。  相似文献   
26.
华南地台盖层和上覆盆地层的褶皱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福祥 《地球科学》1993,18(5):581-588
  相似文献   
27.
The Meso-Cenozoic tectonic attribute of southern China is a continental tridirectional orogenic belt formed by subsynchronous interaction among the Tethys, Northwest Pacific and Kunlun-Qinling tectonic domains. It was created by superimposition of repeated orogenies since the Late Permian. The Indosinian folds therein are gentle and localized.  相似文献   
28.
中国中新生代盐盆地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中新生代盐盆地分布于东部沿海的裂陷裂谷、滇西的撞击裂谷、西北的多旋回褶皱山脉的山前带以及中部的陆内裂谷和断块的一侧,四种不同构造环境中盐类矿床也各有特点.盐盆地构造控制影响了盆地的活动性和盐类物质的多源性,而这些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限于本文所讨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29.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最新的区域地质资料、岩石地层、砾石统计、同位素年龄以及野外构造观察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早白垩世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随着猴石沟组时期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被破坏.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成6个阶段:①绥滨组一东荣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北部处于坳陷阶段;②滴道组(裴德组)沉积时期,黑龙江东部进入伸展裂陷阶段,形成一系列孤立的小型断陷盆地;③城子河组(云山组)一穆棱组(珠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整体处于坳陷阶段,形成统一的原型盆地;④东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进入伸展裂陷阶段;⑤猴石沟组时期,随着桦南隆起、密山隆起快速隆升,统一的东部盆地群遭到破坏,转向各个盆地的独立演化;⑥新生代,黑龙江东部各盆地独立演化,现今构造格局最后定位.  相似文献   
30.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37  
海拉尔盆地为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的晚中生代—古近纪断-坳陷盆地,控盆的边界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后经受了多期反转。海拉尔盆地的沉积可划分为3大构造层:兴安岭群上段、铜钵庙组和南屯组为断陷构造层,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为断-坳转换构造层,上白垩统青元岗组和古近系为坳陷构造层。该盆地在古近纪发生萎缩并闭合,在近东西向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新近纪开始新一阶段的拉张和沉陷。该地的新构造运动相当活跃,本文论述了其主要表现为断陷湖盆的形成、地表径流的分布和断阶构造的发育,指出其特征为继承性和加强性,使盆地发育阶段的坳(凹)陷在新近纪内进一步沉陷。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拉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