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兴林 《云南地质》2013,(4):412-416
波司甸铜矿床是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中的典型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的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Coordination of gametogenesis and spawning during restricted breeding seasons increases availability of mates, fertilization rates, and often success of offspring. Orton’s Rule predicts water temperature as the dominant environmental cue for gametogenesis or spawning in temperate invertebrates. Crisp’s Rule predicts that species producing planktotrophic larvae will time their reproduction to ensure optimal nutrition for the larvae. Owenia collaris (Annelida: Oweniidae) is a temperate polychaete that produces planktotrophic larvae that remain in the water column for several weeks. Reproductive phenolog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environ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estuarine population of O. collaris using field and laboratory studies. Owenia collaris produced mature gametes between March and September each year during the productive season between the spring and fall transitions when day lengths were 12 h or more, alkalinity was 8.1 or higher, and temperature was 11 °C or higher. Gamete production was not related to seasonal changes in salinity or benthic phytoplankton concentrations and gametes were present prior to the spring phytoplankton bloom.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production of gametes was influenced somewhat by manipulating day lengths but not adult food. The association with predictable and stable environmental cycles (day length) and a broad spawning season suggest that this species is unlikely to mis-match with larval food availability which would lead to reduced availability of recruits in any given year, supporting Crisp’s Rule. Our data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reproductive timing in this species is driven by access to excess energy required by adults to initiate the production of gametes. Our data also do not support Orton’s premise that temperature is the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 of reproduction in this temperate marine invertebrate.  相似文献   
83.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为增进对中部地区城市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根据1985~2009年城市人口数据,利用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得到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Kernel密度图,发现城市规模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右移,城市整体规模日益扩大;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位序-规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的空间依赖性使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的Zipf指数值比OLS估计结果要小,表明考虑空间效应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为集中。随后进一步解析空间依赖性影响城市规模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产业调整和创新扩散等造成的空间相互作用提供了空间依赖性赖以存在的基础,影响城市体系的演化和位序-规模变动,使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趋均衡。结论对于明晰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定位,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丛冲  李波  朱俊 《云南地质》2009,28(1):28-33
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中提取出矿化区控矿因素,矿化存在于海资哨岩组千枚岩、石英岩、石英片岩中,受地层岩性、韧性剪切破碎带的控制。圈出Ⅰ级靶区1处、Ⅱ级靶区2处。  相似文献   
85.
香格里拉欠虽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贵荣  董建春 《云南地质》2009,28(3):263-267
矿床成因与地层、构造、岩浆岩关系密切,根据矿床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控矿因素,可进行有效的成矿预测,为进一步勘查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6.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碎悄岩建造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储量大、品位低、金粒度极细为特点,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可类比性。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可概括为:金、汞、砷、锑等成矿元素大规模超常聚集,矿质运移-传输,矿床(矿体)的定位等三大系统(阶段)。文中亦对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7.
胜境关-东铺金矿矿田地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祥平 《云南地质》2003,22(1):39-46
胜境-关铺金成矿带矿田各矿区(段)主要矿体或外围矿(化)点,均沿华力西期不整合面分布。面之上由含碳泥质、粘土层和沉凝灰岩层组成的构造碎裂蚀变岩,是含矿热液交代充填形成原生金矿床的有利部位;面之下局部由古岩溶洼地或叠加基个、具破裂性质的劈理化岩带组成的风化氧化带,是形成次生淋积型矿床的重要地段(带)。沿不整合面形成的这种“二元成矿模式”,为矿田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亦为区域性寻找同类低品位、大规模的金矿床提供依据,并据此提出新的找矿思路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8.
蔡发田 《矿产与地质》2001,15(5):305-310
运用“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找矿理论。叙述了喜峰口-凌源成矿带金成矿条件。划分了金矿类型,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9.
云南中西部中新生代盆-山过渡区构造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简述云南中西部地壳岩石圈演化历史过程中,中-新生代形成的楚雄盆地与哀牢山造山带两个重要地质单元,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物质上相互转化的特点,分析盆(地)-山(脉)过渡区域主要构造特征,讨论此类构造地段作为构造动力、构造-流体活跃区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一是形成与走滑断裂-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钼)、金矿床;二是在褶皱-冲断系统,导致铅锌、铜等大宗金属和金、银的巨量堆积。最后强调,盆(地)-山(脉)过渡区域研究在指导新一轮成矿预测评价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2,21(2):214-220
云南是国内银(铅)-锌矿开发最早地区之一。回收银而涉及铅的开发,而锌开发最晚。先辈重视伴(共)生金属的回收,早在清代(1742-1816年),已知从乐马厂、金少厂、白羊厂、马龙厂等炼银冰燥(炉渣)中回收铜。除芦柴冲、虾洞外,已知银(铅)-锌矿床(点)在历史上都不同程度被开发过。研究、考证历史上的开发资料,结合其地质背景,认为:新平-南华,马关戛达厂-坝脚,元江牛尾巴冲,大姚直苴,凤庆涌舍厂,云龙白羊厂等矿带(床),应进一步开展找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