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孔/管直径比是水平定向钻进铺管工程的重要基础设计参数,其取值大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效率、安全和铺设后的管道运行安全。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的回拖阻力数值模型及开发的专用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孔管直径比取值进行精确的量化评价,并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复杂的数值计算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风廓线雷达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风廓线雷达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谱中噪声电平的估算方法,统计分析了北京延庆对流层风廓线雷达(CFL-08)2006年10~12月的探测数据。对该频段风廓线雷达环境噪声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观测期间环境噪声在5km以下随高度递减,10月的平均环境噪声大于11月、12月的平均分布。给出目前风廓线雷达用信噪比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的两种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环境噪声的剔除,经过修正后的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输出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3.
郑芳  邓津      安亮 《世界地震工程》2021,(3):180-188
对岷县地震台、庆阳黄土塬2~12m深度土层的粉土、粉质黏土样品,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测定阻尼比和微观结构特征,研究了粉土、粉质黏土的阻尼比随深度的变化及应力应变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黄土竖向(沉积方向)和横向(垂直于沉积方向)的微观结构参数对阻尼比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其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小应变下,粉土和粉质黏土阻尼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粉土和粉质黏土的微观参数与阻尼比有一定的关联性,粉土竖向的微观参数对阻尼比的影响较为敏感;粉质黏土横向的微观参数对阻尼比的影响更加敏感;影响权重方面,粉质黏土的平均形状系数影响权重最大,对阻尼比的影响最大;粉土的平均形状系数、分形维数和概率熵影响权重最大,对阻尼比影响最敏感。平均面积无论在关联度还是影响权重方面对阻尼比影响最小,该结论粉土与粉质黏土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4.
HVSR方法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Garner Valley Downhole Array(GVDA)竖向观测台阵的强震观测记录为基础,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与传统谱比方法研究了多次地震作用下竖向台阵场地的波动传播规律,探讨了该场地HVSR曲线与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TF)曲线的差异,综合利用频域求解一维层状场地P、SV波入射情况下场地响应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波数积分法解释了二者差异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HVSR方法应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结论表明: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是HVSR与传递函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主要是由竖向地震动中的P波成分引起的.在场地竖向放大可以忽略的频段范围内,HVSR可以作为传递函数研究地震作用下的场地效应.  相似文献   
25.
The influence of illumination effects on the optimality of the dNBR (differenced Normalized Burn Ratio) was evaluated for the case of the 2007 Peloponnese (Greece) wildfires using a pre/post-fire Landsat TM (Thematic Mapper) image couple. Well-illuminated pixels (south and south-east facing slopes) exhibited more optimal displacements in the bi-spectral feature space than more shaded pixels (north and north-west exposed slopes). Moreover, pixels experiencing a small image-to-image difference in illumination obtained a higher optimality than pixels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difference in illumination. To correct for illumination effects, the c-correction method and a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were applied. The resulting median dNBR optimality of uncorrected, c-corrected and modified c-correction data was respectively 0.58, 0.60 and 0.71 (differences significant for p < 0.001). The original c-correction method improved the optimality of badly illuminated pixels while deteriorating the optimality of well-illuminated pixels. In contrast, the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improved the optimality of all the pixels while retaining the prime characteristic of topographic correction techniques, i.e. detrending the illumination–reflectance relationship. For a minority of the data, for shaded pixels and/or pixels with a high image-to-image difference in illumination, the original c-correction outperformed the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In this study conducted in rugged terrain and with a bi-temporal image acquisition scheme that deviated up to two months from the ideal anniversary date scheme the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resulted in a more reliable change detection.  相似文献   
26.
马震  于晨  张小涛  余怀忠 《中国地震》2020,36(3):550-560
加卸载响应比(LURR)方法是通过固体潮加卸载过程中的某一物理参数的响应差异探查区域应力场演化。本文将这一方法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根据LURR时序演化探查震源区介质的应力状态变化,提取可能的震前异常信息。首先采用贝尼奥夫应变作为响应量计算LURR,通过固体潮在地震断层面的最优滑动方向上引起的库仑破坏应力变化来判断加载还是卸载,结果显示LURR值自2018年年初开始快速增加并在2018年年中达到峰值,此后异常持续至地震。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大地形变和地下井水位资料进行了LURR分析,发现水富水平摆倾斜仪的东西和南北分量在LURR出现异常的同期发生明显偏转,而地震周边的地下井水位高值变化过程与长宁地震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长宁地震发生前,存在地震活动和地下水位的LURR异常,且异常时间与水富倾斜同步,暗示震源区介质存在明显的应力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27.
岩石力学参数对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及密度(ρ)是岩石的重要力学参数, 当其他条件一致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裂缝的发育。以塔里木盆地某气田为研究区, 在造缝期古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储层裂缝数值模拟技术, 计算得到储层裂缝孔隙度; 再以裂缝孔隙度为指标, 分析岩石力学参数对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裂缝孔隙度随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 同等应力条件下, 弹性模量越大, 裂缝孔隙度越高, 破裂程度越大; 泊松比小于0.2时, 裂缝孔隙度随泊松比增加而逐渐下降; 泊松比超过0.2后, 裂缝孔隙度随泊松比增加而逐渐增大; 岩石密度对裂缝孔隙度的影响不大, 基本上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8.
加卸载响应比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此作简要介绍。主要有下三方面:①预测效果好:2004年发生在中国大陆有资料地区的ML≥15级地震共17次,其中15次落入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于2003年底预测的区域内。②通过大量基础研究(包括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实验及统计细观损伤力学研究),使加卸载响应比理论(LURR)建立在一个比较牢靠的科学基础上。③LURR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未来的发展空间,除预测天然地震外,还可能对矿震、水库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甚至其它自然系统以致社会系统的灾变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9.
       在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多条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对比分析是判断物源方向、揭示沉积环境、辅助层序地层划分 及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文使用Access 数据库技术以层序为单位实现了海量 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快速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方 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计算方法,可以在地学研究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0.
由于SAR影像具有乘性相干斑噪声,某些对光学影像有较好检测性能的边缘检测算子,对于SAR影像并不适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改进后的Ratio算子与Canny算子相组合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多种客观评价指标,得出经典方法中的Lee滤波能有效去除噪声,且最大限度保留了梯度信息,适用于边缘检测;然后对边缘检测具有恒虚警特性的Ratio算子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算子更利于影像归一化处理;最后利用改进后的Ratio算子与Canny算子组合成新方法。试验结果证明,组合后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边缘检测正确率和定位精度,改善了边缘连续性,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