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5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41.
南岭成矿带前寒武系为金、铁、锰、磷及铅锌的赋矿层位,近年来由于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应用,建立了较为清晰的年代地层格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前寒武系岩石地层序列在湘黔桂赣粤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不利于地质矿产图的编制,需要重新厘定完善。本文以武陵运动构造面为界,将南岭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按中元古代至青白口纪早期、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划分出不同地层区。早期划分出两个地层区—扬子与华夏地层区,晚期同属于华南地层区,依据处于盆地不同位置,再划分为六个地层分区。本文重点对湘黔桂交界地区的青白口系上部层位、赣湘桂地区南华系和震旦系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不再采用部分岩石地层单位,以便于编制该地区地质矿产图。  相似文献   
142.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菊兴  王立强  郑文宝  钟康惠 《地质学报》2014,88(12):2545-2555
根据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成矿规律研究之成果,开展综合分析,将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划分为驱龙-甲玛铜多金属矿集区等13个矿集区,确定了主要矿集区中重要矿床的矿床类型,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和矿床组合等方面成矿规律,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和矿床谱系,建立了中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控岩控矿模式.提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冈底斯中部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似IOCG型铁铜金矿、早中侏罗世—中新世斑岩型铜矿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与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下一步找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43.
王雪苹 《地质与勘探》2014,50(2):234-245
青海五一河地区岩浆热液型铁多金属矿床由虎头崖多金属矿区、迎庆沟多金属矿区、景忍铁多金属矿区相连组成,是祁漫塔格地区找矿成果较显著的矿床之一,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岩浆弧及祁漫塔格早古生代结合部位。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工作,从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44.
安徽庐枞盆地泥河铁矿床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北缘,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区。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4组火山岩以及34个出露地表的侵入岩体。泥河铁矿床是盆地西北部新勘探发现的大型铁矿床,其精确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泥河铁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通过对岩浆岩锆石LA ICP-MS和金云母40Ar-39Ar定年方法,确定矿区中的辉石闪长玢岩、正长斑岩和粗安斑岩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32.4±1.5Ma、129.4±2.0Ma和134.3±1.2Ma,成矿时代为130.9±2.6Ma。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辉石闪长玢岩是成矿母岩,粗安斑岩形成于成矿作用之前,正长斑岩为成矿期后形成的脉岩,穿切火山岩地层和矿体。上述定年结果与地质事实吻合,表明泥河铁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通过与庐枞盆地和区域成岩成矿时代对比,认为盆地内玢岩型铁矿床集中形成于130Ma左右,是长江中下游成矿第二期成矿作用活动的产物,庐枞盆地内130Ma左右的辉石闪长玢岩侵入体是寻找泥河式玢岩型铁矿床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45.
李洁  陈文  雍拥  杨莉  刘月东  罗诚  孙敬博  张斌 《岩石学报》2014,30(8):2269-2278
云南羊拉铜矿位于德钦县羊拉乡,构造上夹持在金沙江断裂和羊拉断裂两条南北向区域性断裂之间。矿区内自北向南由4个主要岩体组成,对应7个主要矿段,其中里农矿段为羊拉铜矿集中区。本文选取里农岩体边缘相岩石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方面的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显示出具有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9.38~10.23,轻重稀土明显分馏,稀土总量较高的特点,这些均说明源区有来自大陆地壳的贡献;运用Maniar主量元素构造判别法判定里农岩体为大陆碰撞型花岗岩(CCG型花岗岩)。通过锆石U-Pb定年得到了227.73±0.99Ma的年龄数据,代表岩体的侵位时代。结合以往研究,初步认为:1)里农岩体为大陆碰撞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时期,结合锆石U-Pb年龄可推测至晚三叠世(227Ma之前),金沙江缝合带沿该处已经闭合,进入到了碰撞造山阶段;2)羊拉铜矿为构造控矿矿床。在里农岩体持续时间约12Myr左右(239~227Ma)的缓慢冷却阶段,岩浆热液逐渐富集矿化金属元素,在227Ma左右,岩体及地层快速抬升冷却,羊拉铜矿开始进入主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46.
梁光河 《盐湖研究》2022,30(2):110-117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蒸发岩的膏盐层往往作为油气藏研究的盖层。但盆地内蒸发岩大多只达到硫酸盐沉积阶段,盆地内是否存在古钾盐矿?最佳的钾盐矿成矿有利区域具体位于何处?保存的远景资源量有多少?通过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微地块的碰撞和拼合历史。研究羌塘盆地中生代沉积和演化过程,厘清羌塘盆地钾盐主要富集在中生代侏罗系的局限台地相区域。结合地震勘探和构造演化史恢复,阐明只有在逆冲推覆构造之下的区域才可能保存钾盐矿。根据羌塘盆地侏罗系夏里组沉积相带分布范围,推测保存钾盐矿的两个有利区主要位于安多县北西方向,面积约8 000 km2。综合地表膏盐层分布和地球物理勘探推断的羌塘盆地中侏罗统石膏层厚度分布图,根据海水中析出石膏和钾盐的比例,结合推覆构造对侏罗系夏里组的保存比例,推测羌塘盆地保存的钾盐资源量约为11亿吨。该研究为进一步勘查古钾盐矿提供了明确的范围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7.
申金超  曾勇  郭坤一 《江苏地质》2012,36(4):391-396
对湖北大冶铁矿的岩浆类型、矿体形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分析,发现湖北大冶铁矿具备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定义性特征,即铁氧化物含量高,伴生黄铜矿,贫硫化物、低钛,广泛受Na、K蚀变的热液矿床。另外,大冶铁矿与中酸性岩浆关系密切,且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作为IOCG型的大冶铁矿,其成矿环境为与非造山岩浆有关的大陆地块内部。  相似文献   
148.
中亚萨亚克大型铜矿田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铜矿田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两期与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时代,早期的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35±2Ma,晚期的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08±10Ma,反映了两期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结合成矿元素分析,认为早期335±2Ma为主要成矿期年龄,而308±10Ma为次要成矿期年龄。区域成矿时代的分析表明,主矽卡岩型成矿期先于区域的斑岩型铜成矿作用而发生,次要的矽卡岩型成矿期略晚于区域斑岩铜成矿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分别给出冷却年龄为286.6±6.7Ma、306.6±2.9Ma和257±11Ma。4个花岗岩类岩石中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历史模拟给出年龄范围为85.4±4.5Ma至66.9±4.1Ma,说明了矽卡岩型萨亚克铜矿田的剥露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本文花岗岩类岩石的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萨亚克铜矿田从深成的岩浆侵入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9.
东天山地区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焦建刚  汤中立  钱壮志  孙涛  段俊  姜超 《岩石学报》2012,28(11):3772-3786
东天山地区图拉尔根大型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是近年找矿的重大突破。通过矿床中坑道穿脉的精细研究,表明 岩体的岩相由角闪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与辉长岩组成,不同岩相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行过渡变化,暗示各岩相是同源岩浆演化而成。岩相的分布及其接触关系、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构造等指示图拉尔根矿床发生了后期变位。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体来自尖晶石稳定的亏损型地幔源区,亏损型地幔部分熔融与消减板片脱水物质混合导致图拉尔根岩体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保持了MORB型同位素特征。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微弱(<5%)的上地壳混染。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矿床中铂族含量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幔部分熔融较低(约16%),部分铂族元素残留在地幔中所致。  相似文献   
150.
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昆仑成矿带位于西域板块南缘活动带与华南板块接合部位,属昆祁秦缝合系的昆仑缝合带。区内由昆北、昆中及昆南三条呈近东西向到北西西向平行展布的区域深大断裂,构成东昆仑复杂的构造格局,由此划分出三大构造成矿单元,即东昆仑北带、中带、南带。这三条大断裂均为切穿地壳或岩石圈的区域性长期活动深大断裂,不仅构成各地质单元的边界和控制岩浆岩分布,也控制了东昆仑隆起、凹陷带沉积盆地及沉积建造的展布,与次级北西、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一起,把不同时代地层和部分岩体切割成规模不等的断块(条),同时不同级次的断裂构造作为成矿的导矿场和储矿场,为各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迁移通道和赋存空间。该区地层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早古生界奥陶―志留纪、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生界三叠纪及新生代几个时间段中。在区域分布上,昆中、昆北带出露地层较相近,昆南带与昆北和昆中带有显著差异,反映为不同地层分区。岩浆活动非常强烈而频繁,分布亦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坡断隆带和祁漫塔格地区,在昆仑山主脊形成著名的东昆仑山花岗岩带,昆仑山南坡出露少量中酸侵入岩。岩浆活动始于元古代,止于新生代,表现为间歇性的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频繁交替。岩性从基性、超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主要活动时代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其次为印支期、燕山期;兴凯期和前兴凯期主要以少量基性、超基性喷流活动。东昆仑成矿带是青海重要成矿带之一,东昆仑成矿带侵入岩、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具有较大找矿潜力。该带也是青海省主要的工业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储量大,品位较高,矿产地集中,同时共伴生的多金属矿床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尤其是矽卡岩型和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绝大多数储量都集中在本带。铁矿床成因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与火山喷流沉积有关的喷流——沉积、热液交代变质改造型,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具备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矿床多沿昆北、昆中和昆南深大断裂带分布,与次级构造及岩浆岩体关系密切。东昆仑西段是重要的大——超大型矿床找矿远景区,中段具有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前景,东段则是矽卡岩型铁矿床聚集区。该带铁矿资源量占全省的75.51%,铁矿共、伴生有用组分较多,可综合利用。接触交代型铁矿是目前开发的重点,此类型矿石质量较好,TFe品位一般在35%~55%,有害杂质硫、磷一般低于工业要求。特别是都兰、野马泉地区的铁矿多共、伴生有铅、锌、铜、金、银、锡、钴、铋、镉、硫铁矿等有益元素,需综合开发利用。由于共、伴生组分可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