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5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发育了大量与早白垩世(约130 Ma)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玢岩铁矿。这类矿床的特征为具有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透辉石)矿物组合,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xide-Apatite, IOA)或基鲁纳型(Kiruna-type)矿床。玢岩铁矿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其成因就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矿浆、岩浆热液及矿浆-热液过渡的观点。近年来的高精度年代学揭示出宁芜和庐枞盆地内玢岩铁矿在约130 Ma集中爆发成矿。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次火山岩体,且成矿早期流体具有高温(550~780 ℃)和超高盐度(可达90% NaCleq)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成矿岩体及周围火山岩在成矿早阶段发育大规模钠质蚀变相吻合;但同时S-Sr等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在铁成矿过程中还有外来壳源(如膏盐层物质)流体的加入。一些研究工作还表明玢岩铁矿与夕卡岩型铁矿具有相似的热液蚀变演化过程,暗示两者或许存在某些成因联系,很可能是相似流体与不同性质围岩及在不同温度下水岩交代产物。这些新的证据为探讨玢岩铁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也带来了新问题。本文从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早期流体性质、玢岩铁矿与夕卡岩铁矿及其外围新发现的金铜矿化的成因联系等角度,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铁矿研究的主要新进展进行初步总结。当前IOA型矿床的成因研究成为国际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除了长期争论的矿浆成因和岩浆热液成因,最近提出多个了岩浆-热液复合成矿模型,如岩浆磁铁矿-气泡悬浮模型及富水铁熔体的上升、脱气和侵位成因模型。将IOA型矿床成因争论的焦点逐渐聚焦在岩浆到岩浆后(岩浆热液)阶段,铁质究竟是以含铁岩浆热液、铁矿浆 (Fe-O或P-Ca-Fe-O),还是岩浆磁铁矿微晶或其他未知的形式来富集成矿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对以上的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述,并与长江中下游的矿床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92.
《China Geology》2020,3(3):473-489
Fluorit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neral raw materials in the industry. In China,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rovinces and regions such as Hunan, Zhejiang, Jiangxi, Inner Mongolia, Fujian, and Henan provinces, boasting huge reserves and large numbers of deposits. However, most of the fluorite deposits are on a small or medium scale. The main fluorite deposits in Chin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ir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e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Meanwhile, based on their main 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metallogenic fluid sources and mai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meso-epithermal deposits and magmatic-hydrothermal deposit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btained in fluorite deposits in recent years, prospecting potential predictions were made for the metallogenic prospect areas and major prospecting areas of fluorite in China. This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future fluorite prospect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493.
苏北东海水晶矿床的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大中  郑若锋 《江苏地质》2009,33(3):239-244
通过对硅的迁移形式和条件、苏北东海水晶矿床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部分飘动气体自然、晶洞与水晶的密切相关性以及水晶的共生伴生矿物等的研究,提出该矿床的形成机制为: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强还原富氢环境下,硅呈气态硅氢络合物活化并纯化、迁移至地壳浅部低温低压氧化环境,硅氢化物较快氧化形成石英脉,并在有利部位形成石英外壳(晶洞壳),晶洞内的硅氢化物在温和稳定环境中缓慢氧化,并自由结晶分异纯化形成水晶矿床。  相似文献   
494.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地之中,是近二十年来探获的又一超大型金矿。通过对寨上金矿的6件矿石样品中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Rb、Sr、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Rb-Sr、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3±10Ma、273Ma±22Ma。该数据大于前人所获的二期成矿阶段年龄,在西秦岭已探明的金矿床中尚无报道,反映了寨上金矿更早一期的成矿年龄为273Ma,这也为该区域寻找金矿床拓宽了时间轴。Sr、Os、S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成矿物质为深源与壳源物质的混合。二叠纪时位于岷礼前陆盆地的吴家山隆起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延展作用,岩浆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到有较高Au背景值盆地中的褶皱带,使地层中的Au活化富集,在构造有利部位卸载成矿,形成早期寨上金矿床,后期钨矿化及金矿化叠加在早期金矿床之上。寨上金矿第一期金成矿的年龄在时空上与阿尼玛卿洋盆闭合、共和坳拉谷俯冲碰撞、江里沟及中川喜马拉雅型岩体的侵入时间基本吻合,符合“地壳加厚有利于形成金矿床及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结论,对在该区域寻找同时代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