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66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2127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三峡地区覃家庙群以一套缺乏化石的薄层白云岩沉积为特征。新近在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覃家庙群底部发现Kaotaia gedongensis Yuan & Zhao,Kunmingaspis yunnanensis Chang,Chittidilla sp.等三叶虫。依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对比结果,结合研究剖面与覃家庙群标准剖面和参考剖面岩石地层学对比,认为三峡地区覃家庙群为跨传统下、中寒武统的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992.
海南岛南好组剖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好组是海南岛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地层单位之一 ,代表该岛整个下石炭统 ,但其选层型为下志留统而非岩关阶 ,保亭南好地区并不存在下石炭统 ;其副层型原本是青天峡组的层型。据此 ,南好组应予废弃。根据新近发现的吉维特期胞石 Eisenackitina castor、Grahanichitina pilosa、L agenochitina amottensis;法门期牙形刺 Palmatolepisgracilis gracilis、P.gracilis sigmoidalis、Polygnathus germanus;以石燕贝类为主的岩关期腕足动物群 Spirifercf.subgrandis、Fusella cf.fornacensis、Palaeochoristites sp.、Chonetipustula sp.、Marginatia sp.、Rhipidomellaspp.和牙形刺 Siphonodella isosticha- S.cooperi组合 ;以及滑石板期—达拉期牙形刺 Mesogondolella clarki组合 ,岛西北部地区的南好组废弃后可划分出 :中泥盆统吉维特阶 (?) (组名待建 )、上泥盆统法门阶昌江组、下石炭统岩关阶鸡实组 (新名 )、大塘阶青天峡组下段及三棱山组等不同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993.
6kaB.P.东亚区域气候模拟及其变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中全新世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温暖时期。文章利用包含较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的东亚地区古植被,模拟了6kaB.P.东亚季风气候,并研究了植被变化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由区域气候模拟得到的较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变图像表明6kaB.P.太阳辐射季节循环增大,高纬度地区积雪、海冰减少,极地海洋升温,导致冬季大陆冷高压减弱,使中国冬季温度降低幅度大大减小。模拟中加入恢复的古植被造成地表反照率减小,使得冬季进一步升温,这不但突破了PMIP众多模拟的东亚6kaB.P.冬季降温的局限,而且使模拟温度变化的季节特征与古地质资料更为吻合。中全新世东亚大陆全年升温导致东亚夏季风强盛、冬季风减弱;降水及有效降水增加,降水带向西、向北扩张。与PMIP模拟相比,由于模式分辨率的提高,该工作模拟出了中国东部区域性降水增加的特征并得到了较为精细的气候变化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94.
The Visogliano shelter, in north-eastern Italy, is an important Middle Pleistocene occupation site where human remains were found together with an archaic lithic industry, including choppers, chopping tools and a few protobifaces. It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try to document this period, when a second wave of settlement colonised Western Europe, carrying new flaking techniques and tools.Combined ESR/U-series analyses, integrated with biostrati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ta, define a chronological frame for the layers from which the artefacts were unearthed. The lower levels, including human remains, can be dated to the 350–500 kyr time span, in agreement with micromammal and stratigraphical studies.These data make Visogliano one of the oldest palaeoanthropological sites in Italy, where human remains ar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protobifaces, choppers and chopping tools. In Western Europe, Visogliano is contemporaneous to the G soil of the Arago Cave, France, with which it shares several similarities in faunal assemblages and radiometric data, and which contains human remains also. These data make Visogliano as one of the oldest sites in Europe where the Acheulian culture is observed.  相似文献   
995.
江西弋阳铁砂街中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弋阳铁砂街铜矿产于中元古代晚期海相火山岩中,矿床在大地构造环境、含矿地层建造、矿体形态、喷流岩组合、喷流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都具有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的典型特征,是扬子板块、华夏板块边缘中元古代裂谷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漠河盆地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北缘,其北为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与紧邻的俄罗斯上阿穆尔盆地在中生代时期同属一个盆地。漠河盆地中侏罗统包括绣峰组、二十二站组、额木尔河组和开库康组。根据盆地碎屑岩中的砾石、岩屑和重矿物的组合特征,确定母岩类型以变质岩和中酸性火成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和基性火成岩;结合古水流方向,确定盆地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南侧。沉积物源具有多源性:其一为陆块抬升基底,其二为切割的岩浆弧。与区域岩石对比分析表明,陆块抬升基底可能来自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和寒武系兴隆群,切割的岩浆弧与古生代同碰撞和后碰撞花岗质岩石及早中生代中酸性火成岩有关。根据母岩供给特点,认为中侏罗世沉积时期漠河盆地不是典型的前陆盆地,而应是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挤压挠曲盆地或山间盆地。  相似文献   
997.
滇西南石炭纪平掌组火山岩与鱼塘寨组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永德县班卡安信槽村和澜沧县老厂等地发现几条出露良好的界线剖面,清楚地揭示了鱼塘寨组和下伏平掌组火山岩之间的沉积接触关系,并可分为3种不同的接触类型,这对于阐明昌宁—孟连带的地质演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互冲推覆的构造模式已经失去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裴树文 《现代地质》1999,13(3):291-297,T001
在拉萨以东约100 km 处的下波郎和得中等地, 广泛出露着以火山岩系沉积为主体的叶巴组, 新近从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化石, 以Kobayashites hemicylindricus Hayami, Propea mussium ( Propeamussium) laeviradiatum ( Waagen) , Pronoella pindiroensis Cox 和Corbicellop sislaevis (Sowerby) 为代表, 共计19 属20 种。双壳类动物群古生物地理面貌同北侧羌塘—印支地块早—中侏罗世双壳类动物群以及欧洲和日本同期双壳类动物群有极大的相似性, 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东亚区、欧洲区以及埃塞俄比亚区的某些特征属, 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不同生物地理区动物群的混生面貌。从生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来看,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虽然有可能是侏罗纪一度出现的洋盆, 但其张开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不足以导致其南、北两侧产生独立的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999.
新疆英巴扎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别采用1983年、1992年及1996年的全色航片,彩红外航片及JERS-1/VNIR数字合成影像,编制不同时期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地区植被类型图,并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分析植被面积及植被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及人为因素,总结了遥感与GIS相结合研究植被变化及其它资源环境问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00.
虽然在滇西昌宁-孟连带内发现了泥盆纪至中三叠世的放射虫硅质岩,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古地理意义仍然有争议。对昌宁-孟连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内鲕粒灰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碳酸盐岩形成于动荡浅水沉积环境,其成因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内碳酸盐岩洋岛海山有关,并且反映了温暖、较为干燥的古气候背景。根据地质背景资料分析,它们应该形成于南亚热带较干燥的气候环境。与东西两侧同期地层形成的古气候背景对比发现,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昌宁-孟连带是分隔滨冈瓦纳地块群和华夏地块群的主支洋盆;在早二叠世时,该洋盆宽度约10°古纬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