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332.
基于弹性波动理论的多波多分量高斯束偏移具有计算效率高和成像准确等优点.但是目前此方法没有考虑实际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从而无法补偿能量衰减和校正相位畸变,这使得该方法对一些含高黏弹性地层的成像效果不佳.针对衰减区域的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黏弹性衰减补偿高斯束偏移方法,该方法以多波多分量矢量波场弹性高斯束偏移方法为基础,在偏移过程中沿射线路径通过引入品质因子Q来考虑黏弹性影响并进行衰减补偿.该方法能够在偏移过程中实现PP波和PS波的自动分离及分别成像.同时,本文给出了在矢量波场偏移过程中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方法,以便用于成像质量控制,并为后续速度和黏弹性参数反演提供所需的数据.本文利用2D层状模型和洼陷模型进行了方法测试,其成像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黏弹性衰减补偿高斯束偏移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3.
Least squares migration uses the assumption that, if we have an operator that can create data from a reflectivity function, the optimal image will predict the actual recorded data with minimum square error. For this assumption to be true, it is also required that: (a) the prediction operator must be error-free, (b) model elements not seen by the operator should be constrained by other means and (c) data weakly predicted by the operator should make limited contribution to the solutio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least squares migr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ver simple migration of being able to remove inter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model components. Least squares migration does that by de-convolving or inverting the so-called Hessian operator. The Hessian is the cascade of forward modelling and migration; for each image point, it computes the effects of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image points (point-spread function) given the actual recording geometry and the subsurface velocity model. Because the Hessian contains illumination information (along its diagonal),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del cross-correlation produced by non-orthogonality of basis functions, its inversion produces illumination compensation and increases resolution. In addition, sampling deficiencies in the recording geometry map to the Hessian (both diagonal and non-diagonal elements), so least squares migr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remove sampling artefacts as well. These (illumination compensation, resolution and mitigating recording deficiencies) are the three main goals of least squares migration, although the first one can be achieved by cheaper techniques. To invert the Hessian, least squares migration relies on the residual errors during iterations. Iterative algorithms, like conjugate gradient and others, use the residuals to calculate the direction and amplitudes (gradient and step size) of the necessary corrections to the reflectivity function or model. Failure of conditions (a), (b) or (c) leads the inversion to calculate incorrect model updates, which translate to noise in the final image.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se conditions for Kirchhoff migration and reverse time migration.  相似文献   
334.
通过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流体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流体异常具有配套性、阶段性特征,震前11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渐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在空间上,流体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200km范围内,且外围流体异常主要表现为趋势上升或低值,震中附近流体异常表现为突升。震前流体异常还与测项有关,水温、水化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氡、氢气突升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335.
广义地震数据合成及其偏移成像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波场的线性叠加原理,提出了对地震共炮道集及其震源进行线性叠加的一般方案——广义地震数据合成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要求得到各种不同的人工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和震源,如平面波数据道集和震源、局部平面波(束)数据道集和震源以及面向目标的人工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和震源.对于人工合成地震数据道集的偏移成像可应用单平方根方程实现.不同的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具有不同偏移成像特性:平面波数据道集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局部平面波数据道集具有很好的方向性,面向目标的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具有很好的面向目标特性.  相似文献   
336.
本文在综合我所多年实地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所辖部分岸段岸滩演化和防护问题。认为岸滩演化主要受制于黄河尾闾变化和海动力的相互作用,预测了1996年汛期到来前黄河入海口由北汊1南侧人工改道后,岸滩发育的基本趋势和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也讨论了防潮堤和有关海上设施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337.
苏北东海水晶矿床的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大中  郑若锋 《江苏地质》2009,33(3):239-244
通过对硅的迁移形式和条件、苏北东海水晶矿床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部分飘动气体自然、晶洞与水晶的密切相关性以及水晶的共生伴生矿物等的研究,提出该矿床的形成机制为: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强还原富氢环境下,硅呈气态硅氢络合物活化并纯化、迁移至地壳浅部低温低压氧化环境,硅氢化物较快氧化形成石英脉,并在有利部位形成石英外壳(晶洞壳),晶洞内的硅氢化物在温和稳定环境中缓慢氧化,并自由结晶分异纯化形成水晶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