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674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564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81.
根据大兴安岭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的电子探针(EPMA)测试结果,对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成因类型及结晶时的温度和氧逸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岩浆源区的性质及成岩背景。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具有高Si(SiO_2:39.876%~42.419%)、富Mg(MgO:18.138%~20.02%)、贫Fe(FeO~t:10.549%~11.468%)特征,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590℃~650℃,且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其∑Al的值为1.01~1.044,Fe/(Mg+Fe)的值为0.228~0.262。Mg/(Mg+Fe~(2+)+Mn)的值为0.673~0.834,FeO~t/(FeO~t+MgO)的值为0.345~0.387,指示了其岩浆源区为富镁的岩石圈地幔,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982.
李敏  成杭新  李括 《地学前缘》2018,25(4):276-284
利用中国150余个淡水湖泊表层沉积物和深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数据,采用中位数绝对中位差的方法统计获得了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的As、Cd、Cr、Cu、Hg、Ni、Pb、Zn、TN、TP、TOC及pH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我国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的建立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表层湖泊沉积物中的As、Cd、Hg等重金属元素以及TP、TOC等发生了显著富集,显示出强烈的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的改变。在探讨国外环境质量基准值对我国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直接采用国外相关标准还不能客观评价我国湖泊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应充分考虑我国湖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背景,建立适应我国情况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相似文献   
983.
The submillimeter (submm) extragalactic background light (EBL) traces the integrated star formation history throughout the cosmic time. Deep blank-field 850 μm and 1.4 GHz surveys and optical follow-up have been only able to determine the redshift of ∼20% of the submm EBL. The majority (80%) of the submm EBL is still below the confusion and sensitivity limits of current submm and radio instruments. We break through these limits with stacking analyses on our deep 850 μm image in the GOODS-N and find that the submm EBL mostly comes from galaxies at redshifts around 1.0. This redshift is much lower than the redshift of z=2–3 previously implied from radio identified submm sources. This result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high redshift galaxies that may be seen by ALMA.  相似文献   
984.
利用钦州市三站1957~2003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该地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分析严重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总结了严重高温天气过程出现的天气形势特点。结果发现:①钦州市高温天气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间性。②中高纬环流平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值系统外围偏北气流的共同作用是严重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985.
对平乐站1957~2003年夏季实况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地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分布概况,分析了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的天气背景。  相似文献   
986.
归来庄金矿的发现为鲁西地区金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其所在的鲁西铜石杂岩体外围多年来金矿不断突破,随着金矿勘探的进一步需求,本文在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研究表明研究区Au、Ag异常值较高,伴生元素多为高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断层及断裂带交汇部位,特别是频繁的岩浆活动为金矿的运移和富集创造了条件,为该区金矿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87.
西北印度洋的洋脊系统目前以"中印度洋脊"和"卡尔斯伯格脊"分别指示南北两段,两者的分界点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板块边界与洋脊的交点,但具体分布位置不明确.基于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特征,认为卡尔斯伯格脊和中印度洋脊可以统一称为"西北印度洋脊",从罗德里格斯三联点一直延伸到欧文断裂带.新的洋脊厘定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整个西北印度洋的洋脊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西北印度洋脊地形上南北两端断裂较少,中间断层密集,形似吸管的弯折部位,调节洋脊的转向.重力异常显示沿脊轴方向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表明两端岩浆供给相对充足,而中间断层密集区岩浆量少.磁异常特征显示清晰的分带性,指示多阶段的洋脊扩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南北两个同位素相对富集洋脊段,可能与热点作用相关,或与残留岩石圈或地壳物质对亏损软流圈地幔的富集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988.
德乌鲁岩体位于西秦岭地区,其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在岩体内及其接触带发育有多处金、铜矿床。LA-ICP-MS 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印支早期,年龄为(250±1.8) Ma,该岩体为准铝质,其铝饱和指数ASI为0.9~1.0。所有样品具有高的K2O含量(2.95%~3.52%)、K2O/Na2O比值(0.97~1.10)、Mg#(0.57~0.61)和相容元素含量(w(Cr)=(88~132)×10-6)。因此,我们认为德乌鲁寄主岩形成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在该岩体中广泛分布有镁铁质岩浆包体,这些包体即是镁铁质岩浆注入中酸性岩浆中时迅速降温形成的。德乌鲁包体具有中性的成分,其SiO2含量为56.17%~60.95%,岩性主要为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相对于寄主岩,包体有着更高的Mg#(0.65~0.67)和低的TiO2含量(0.57%~0.62%)。它们也有着高的钾含量(1.74%~2.4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所有样品具有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如Cr((212~419)×10-6)和Ni((46~111)×10-6)。相对于重稀土元素,样品中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并且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所有包体具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德乌鲁暗色包体可能形成于曾受俯冲作用改造过的富钾的岩石圈地幔源区部分熔融过程,并伴随有后期镁铁质矿物的分异。本区的印支早期岩浆作用及与其有关的矿床很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989.
A double channel (1.2 and 2 mm) photometer has been installed at the focus of the 15m SEST antenna in Chile to perform measurements of the Sunyaev-Zeldovich effect towards X-ray ROSAT cluste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stru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its sensitivity, field of view, noise and the performed calibrations.  相似文献   
990.
The map-making step of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 data analysis involves linear inversion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performed by a brute-force approach for the large time-lines of toda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optimal vector-only map-making methods, which are an iterative COBE method, a Wiener direct filter and a Wiener iterative method. We apply these methods on diverse simulated data, and we show that they produce very well restored maps, by removing nearly completely the correlated noise that appears as intense stripes on the simply pixel-averaged maps. The COBE iterativ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any signals, assuming the stationarity of the noise in the time-line. The Wiener methods assume both the stationarity of the noise and the sky, which is the case for CMB-only data. We apply the methods to Galactic signals too, and test them on balloon-borne experiment strategies and on a satellite whole-sky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