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常量元素记录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乌素沙地处于中国季风边缘的半干旱区,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对沙地东南缘锦界剖面全新统砂质黄土-古风成砂-古土壤互层沉积序列进行研究,在OSL测年基础上,通过沉积物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分析,结合粒度、磁化率特征,探讨了毛乌素沙地东南缘7.9ka BP以来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地层常量元素氧化物以SiO2和Al2O3为主,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Na2O、K2O、Fe2O3、CaO、MgO。各种元素活动性不同,K、Na活动性较强,易淋失;Si活动性较稳定,风成砂中易富集;Ca、Mg、Al、Fe活动性较弱,古土壤中富集。(2)7.9ka BP以来气候变化分为6个阶段。7.9~7.3 ka最温暖湿润时段;7.3~6.8 ka,气候转冷干;6.8~4.3 ka,整体上温暖湿润,期间存在2次由暖湿变冷干的波动,并出现过6次风沙活动,即6.6~6.3、6.1、5.9、5.7~5.5、5.3~5.0、4.7~4.4 ka;4.3~2.5ka BP,气候转冷干;2.5~1.8ka BP出现过短暂湿润期,但暖湿程度不及全新世中期;1.8ka BP以来气候渐趋干旱并接近现代气候。(3)全新世气候变化与毗邻的萨拉乌苏河流域、浑善达克沙地等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是通过东亚冬夏季风强弱消长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面积最大的天然孤立绿洲达理雅博依2015年1月—2016年2月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运用H.L.Penman经验公式模拟计算了该地区2015年逐日总辐射累计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析显示:本气候学方法成功模拟了沙漠腹地总辐射的年内变化趋势。使用模拟值估算得到达理雅博依绿洲2015年太阳总辐射累计量约为5 332.23 MJ·m-2。又以相同方法模拟了塔中气象站2015年3—5月总辐射变化,结果较达理雅博依的模拟更接近实测值,说明本模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地点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103.
毛乌素沙地臭柏根系分布及根量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灌丛根量、根系直径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臭柏根系分布深度可达2.0 m,水平延伸幅度达灌丛边缘以外1.0 m左右处;其根量主要集中在0~60 cm的土层内,占根系总量的60%~70%,呈倒金字塔型分布。根系直径以< 3 mm的细根居多,占剖面总根量的72%左右,集中分布在0~30cm的土层中。> 7 mm的粗根数量很少,占总根数的0%~5%。臭柏根量和直径分布特征依立地条件及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04.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表面气流与坡面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20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主、副梁和新月形沙丘断面风速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迎风坡风速放大率、背风坡气流的方向和强度随区域气流、坡面形态而不同。迎风坡风速放大率对沙丘形态的作用在于增加丘顶区域的输沙率和活动性;背风坡气流不仅影响沙丘形态而且控制沙丘动力学过程。在横向气流条件下,风速放大率使沙丘迎风坡随区域气流强度的增加变长变缓,背风坡受分离流控制使沙丘迁移;在双向-斜向气流条件下,沙丘丘顶处于侵蚀亚环境而两坡变陡变短,背风坡受附着偏向流控制使沙丘纵向延伸。  相似文献   
10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天然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何兴东 《中国沙漠》1997,17(2):144-148
调查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非河流影响区域,天然植物隶属于9科、12属、12种。生长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50%。建群种植物区系以塔里木特有种为主。绝大多数植物为风媒植物,根蘖能力很强。植物群落分为4个群系、9个群丛。多年生草本群落常由纯种群构成单优群落,灌木群落结构松散。随着沙丘的移动与掩埋,植物群落周而复始的生存于丘间地。  相似文献   
106.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矿化度与电导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诗怡 《中国沙漠》1996,16(4):374-378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导水质矿化度与电导率的回归方程, 并绘制其关系曲线。经测定,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84°E沿线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2--Na+, 通过推导得出, 25℃情况下, 当电导率为4.5~12ms/cm, 矿化度依电导率的回归方程为: y=-0.3016+0.6936x; 当电导率<5.4ms/cm, y=-0.171+0.6833x, 建立矿化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后, 测定地下水的电导率, 即可获得待测样的矿化度, 为野外考察或定点观测提供获得地下水矿化度的简便、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形态示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哈斯 《中国沙漠》1995,15(2):136-142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主要类型沙丘形态示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沙丘高度与间距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所反映的沙丘动态(加积或前移)随沙丘类型、分布而异。影响沙丘规模与间距的因素比较复杂,粒度的影响没有普遍性;背风侧次生气流尺度对简单横向沙丘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输沙率的影响表现在,各尺度等级风成床面形态及规模对输沙率的变化具有不同时空尺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8.
毛乌素沙地3种飞播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渭寿 《中国沙漠》1998,18(4):372-378
在播区水平和群落水平上,讨论了毛乌素沙地3种沙丘类型区飞播后,沙地由流动到半固定和固定状态的变化过程中,籽蒿、羊柴和花棒3个主要飞播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各种状态下决定种群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在沙地处于流动状态下,不论是播区水平还是群落水平上,幼苗的分布格局都是由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决定的;在半固定状态下,种群的分布格局是植物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固定状态下,种群的分布格局几乎全部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9.
毛乌素沙地固沙造林针叶树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樟子松、油松等五种针叶树种在毛乌素沙地进行栽植试验,通过对成活率与保存率、生长量、蓄积量、抗逆性等14年的观测,从单项及多指标综合选优及排序,确立樟子松为毛乌素沙地针叶树造林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10.
黄土/古土壤的物源研究对于揭示第四纪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西部1.4 Ma以来的兰州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基于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黄土/古土壤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侧重于碳酸盐矿物含量,追溯了兰州黄土/古土壤的直接物源。结果显示: (1)1.4 Ma以来兰州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物的主要直接源区为柴达木盆地沙漠区和阿拉善干旱区。(2)基于二元混合模型计算的潜在原始源区对兰州黄土白云石和总碳酸盐矿物的相对贡献率以及长石与石英比值结果一致支持1.4 Ma以来兰州黄土原始物源发生了多次变化。1.4~1.1 Ma和0.9~0.3 Ma青藏高原东北缘造山带(昆仑山、祁连山)和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贡献相当,而1.1~0.9 Ma和0.3 Ma以来,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物源贡献增加,这可能分别是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和0.3 Ma以来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干冷气候增强的响应。1.15 Ma和0.8 Ma兰州黄土/古土壤中高的白云石含量、碳酸盐矿物总含量以及0.8 Ma长石与石英比值的快速升高可能是对“昆黄运动”的响应,进而造成了昆仑山、祁连山对黄土高原物源贡献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