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2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4100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安徽省定远县关塘石膏矿矿区位于定远县城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定远县三和集镇管辖。通过对其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认为矿床赋存于土金山组中,主要矿石自然类型为泥质石膏和纤维石膏。希望为给地区寻找该类型石膏矿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盐水沟北铜矿区位于新疆库车县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吉克-塔里木陆块区、塔里木陆块、塔里木北缘隆起、库车前陆盆地,区内构造活动强烈。铜矿床赋存于新近纪中新统康村组第一岩性段,矿体呈层状,严格受地层控制。区内共圈定10个铜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赤铜矿、水胆矾、自然铜等,矿体内无夹石,顶、底板围岩均为褐红色及浅红色粉质泥岩。该矿床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3.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铜井式铜金矿(包括铜井铜金矿、金场铜金矿)是鲁西地区发现和开采最早、矿化最普遍的矽卡岩型铜金矿。该文通过矿床的He-Ar同位素测试分析,并结合前人的H,O,S,C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年代学测试结果,对铜井式铜金矿成因及成矿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铜井式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128~121Ma),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值为0.112 9~0.120 9R/Ra,高于地壳物质值,低于典型地幔物质值;~(40 )Ar/~(36 )Ar=364.1~458.0,高于大气值,低于地幔值,成矿流体中存在来源于地壳的放射成因Ar;~(4 )He/~(40 )Ar=1.16~3.433,平均2.296 5,略高于地幔值(1.36~2.23),低于典型地壳值(6.4),表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地幔He,Ar;同时有地壳He,Ar加入。综上认为,矿床成矿物质和流体具有深源特征,应来自地幔或下地壳,金成矿主要是与燕山晚期浅成—超浅成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些侵入体在侵位过程中与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文明 《地球学报》1999,20(4):349-356
小热泉子矿床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一个中型富铜( 锌) 矿床,其矿床成因为众多的矿床学家所关注。本文对该矿床中不同类型矿石、矿物的S、O、H、Si 及稀有( 惰性) 气体He、Ar 同位素特征作了较祥细的论述,同时用KAr 法对硫化物的年龄测定进行了初步尝试。该矿床硫化物的δ34S 值为+ 1-5 ‰~+ 11-1 ‰,平均为6-15 ‰(46) ;3 He/4 He( 初始) 值为5 ×10 - 8 ~2-17 ×10 - 6 ,平均为0-64 ×10 - 6(6) ,40 Ar/36Ar 值为305-27  相似文献   
996.
通过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遥感解译手段,对日照市矿山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查明各类矿山546处,主要集中在莒县和五莲县境内。除莒县刘官庄煤矿外,其余全部为露天开采矿山,主要选用直接开挖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地表环境,而且矿山生产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该文根据矿山地理位置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将相同类型的多个矿山划分为同一治理区,针对不同治理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省域煤矿事故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科学把握煤矿事故发生的宏观规律及区域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本文尝试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开展区域煤矿事故的研究,基于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演化规律方法研究了2006-2015年中国省域煤矿事故的时空分异特点,并分析了省域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对风险度。主要结论:①中国各省区之间煤矿事故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随着各省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改善情况的不同,其自相关性在不断下降;②以空间重心转移曲线分析中国煤矿事故发生的时空演化规律,10年间煤矿事故空间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③重特大事故频发的省区由于监管措施的有力执行往往具有较低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煤矿生产能力低的省区具有较高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④建立基于解释变量的贝叶斯空间模型,以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指标评估中国各省区煤矿事故相对风险度,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相对危险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各省区差异较大,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省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包括湖北、福建等,危险度较低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等。  相似文献   
998.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滇黔交界地区蛾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蛾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原生铜矿化有2个期次: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前,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999.
This work aimed to evaluate, in vitro, the capability of roots of two salt marsh plants to release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and to ascertain whether Cu contamination would stimulate or not organic acids exudation. The sea rush Juncus maritimus and the sea-club rush Scirpus maritimus, both from the lower Douro river estuary (NW Portugal), were used. Plants were collected seasonally, four times a year in 2004, during low tide. After sampling, plant roots were washed for removal of adherent particles and immersed for 2 h in a solution that matched salinity (3) and pH (7.5) of the pore water from the same location to obtain plant exudates. In one of the seasons, simila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ut spiking th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Cu in order to embrace the range between 0 and 1600 nM. In the final solutions as well as in sediment pore water LMWOA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lants were able to releas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relatively high amounts of LMWOAs (oxalate, citrate, malate, malonate, and succinate). In the sediment pore water oxalate, succinate and acetate were also detected. Therefore, plant roots probably con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some of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in pore water. Exudation differed between the plant species and also showed some seasonally variation, particularly for S. maritimus. The release of oxalate by J. maritimus increased with Cu increase in the media. However, exudation of the other LMWOAs did not seem to be stimulated by Cu contamination in the media. This fac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ence of alternative internal mechanisms for Cu detoxification, as denoted by the fact that in media contaminated with Cu both plant species accumulated relatively high amounts (29–83%) of the initially dissolved Cu. This study expands our knowledge on the contribution of globally dominant salt marsh plants to the release of LMWOAs in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冬瓜山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冬瓜山铜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浸染状—脉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垂向变化和二元结构性。从下部浸染状—脉状矿化岩石到上部层状块状矿石,CaO、MgO、Fe2O3、FeO、Cu、Au、Zn、Ag、As等含量和δ18O、δ12C值总体逐渐增高,SiO2、Al2O3、TiO2、K2O、Na2O、Pb、Hg、Sb、Mo、REE等含量和流体包裹体温度379·3℃→135·0℃及δ34S值总体逐渐降低。硬石膏δ34S值为 14·8‰~ 20·5‰,黄铁矿δ34S值为 2·7‰~ 7·9‰,含矿硅质岩δ18O为 12·0‰,含铜矿石中菱铁矿δ18O平均值为 13·97‰。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冬瓜山铜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